清华诗词集(收清华秋日书单)

清华诗词集(收清华秋日书单)(1)

间隙抬眼眸,秋天已悄悄问候

望向窗外暖阳倾洒

红色爬墙虎映入心头

油墨香在捻指纸页

的一刹那散开

品尝世间百态之间

铺出青春韶华的厚度

我们与图书馆联合

继续推出“甄选书单”

精心挑选10本馆藏好书

于秋日共读

这个秋天

清华陪你一起读书

清华诗词集(收清华秋日书单)(2)

甄选书单

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

作 者:《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编撰委员会

索书号:D23-64 Z558

馆藏地:文科馆(二层)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以地图为主要表达载体,综合经典照片、信息图表、文字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对中国共产党不同阶段的重点事件进行介绍和解读。全书由开天辟地、土地革命、全民抗战、解放战争、大业奠基、艰辛探索、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奋进新时代十个篇章组成,为读者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袁隆平画传

作 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隆平水稻博物馆编著

索书号:K826.3 Y894A14

馆藏地:文科馆 (二层)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袁隆平画传。本书精选袁隆平的图片200余幅,包括照片、画像、手稿、信件等。

本书以袁隆平一生扮演的各种角色为编写逻辑,分为学生、家庭一员、科学家、教师、社会活动家等专题,将每一个身份中袁隆平的经典影像配以文字,讲述袁隆平从生于忧患、艰难求学、逐渐走上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历程,再现了袁隆平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辉煌人生。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作 者:中国工程院,光明日报社著

索书号:K826.1 Z558.1A2

馆藏地:文科馆 (三层)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本书分“担当”“求索”“躬行”“情怀”四个篇章,讲述了1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并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立体呈现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研创新一线躬行求索、忘我奉献的动人故事。本书展现了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彭士禄、袁隆平等科学家是如何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担负时代重任,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绘就了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篇章。

众望同归:

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作 者:主编 赵丰

索书号:K928.6 Z302

馆藏地:北馆 (五层)中文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以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题展览“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讲述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现历程。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公元前138年算起,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从学术上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再到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丝绸之路成为全世界共认的文化遗产,已经走过了2252年。全书据此分为三部分,从历史事实存在的中西交流之路、李希霍芬时代提出的丝绸之路、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三个角度讲述丝绸之路的发现史和学术史。

我的英语人生:

从清华到北大

作 者:李赋宁著

索书号:K825.46 L154

馆藏地:北馆五层中文人文社科类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为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作 者: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编;王宇光等译

索书号:G212.2 K644

馆藏地:北馆 (二层)中文人文社科类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共同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本书收录了50多位创作者的经典心得,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第一本书,每一个环节都有至少一章的详尽讨论,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手边参考书。

自然科学的哲学

作 者:卡尔·G. 亨普尔著;张华夏译

索书号:N02 H381C2

馆藏地:西馆(逸夫馆)二层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对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最主要问题,例如科学的发现和假说的检验问题、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性质问题、科学解释的结构及其功能问题、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还原问题等都作了论证,对于所有这些问题作者都从科学史上挑选了案例来加以解说。

科学的画廊:

图片里的科学史

作 者:约翰·D. 巴罗著;唐静,李盼译

索书号:N091 B046

馆藏地:西馆(逸夫馆)二层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包含近200余幅科学史上的经典彩图、80余篇科学短文,这些图片代表着科学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科学图册,科普作家约翰·D. 巴罗凭借自己深厚的科学底蕴,以散文般优美而简洁的笔触,为一幅幅科学图片做了精彩的诠释与注解,展现了它们的深远意义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个个启发性的科学故事,为喜爱科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的大众读者打开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科学画卷。

如何成为优秀的大脑饲养员

作 者:丽莎·莫斯考尼著;康洁译

索书号:TS972.161 M873

馆藏地:西馆(逸夫馆)二层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怎样吃对大脑更好?本书是一本健脑饮食全书。从脑科学、微生物组和营养基因组学等多种深奥的专业领域出发,作者整合了数百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的独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食物计划建议,还带来了各种你一定想知道的知识,比如关于麸质和菌群,科学界又有哪些新的见解;世界各地的饮食模式有何可借鉴之处,她的家乡意大利又有哪些独特的健脑餐;以及如何在周末简单快速地准备好下一周的健脑美食。本书也提供了能立刻上手的操作指南,包括全面的测试、富含各项营养的食物榜单、每周食谱和详细的菜谱。

计算机与人脑

作 者:约翰·冯·诺依曼著;王文浩译

索书号:TP3 F498C4

馆藏地:西馆(逸夫馆)二层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是约翰·冯·诺依曼在1955—1956年为西里曼(Silliman)讲座而准备的未完成讲稿,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在计算机领域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梳理。约翰·冯·诺依曼在书中首先概述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脑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和逻辑结构,对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些好书正翘首以待

等你用心开启

你正在读哪本好书呢?

快来评论区跟我们分享吧

书单推荐 | 图书馆

图片 | 魏明伦

排版 | 孙东临

编辑 | 江盛盈

清华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清华师生热切关注党的二十大开幕

清华学子歌声献礼党的二十大!

清华诗词集(收清华秋日书单)(3)

清华诗词集(收清华秋日书单)(4)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