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1)

明星写点啥,都喜欢用点高级词汇,比如最近最流行的这个: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2)

这句话为什么会火,在这里就不复述了,我们今天来说说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文化。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3)

“一别两宽”和“各生欢喜”,本来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句子,出自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放妻书》的最后两句: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4)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放妻协议,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峨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5)

这短短的一段话,可以理解为三层意思:

前世修来的缘分,换得今生共度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放妻协议,今生之夫妇。”

古人们相信,两个人能够结为夫妻,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别人前世有缘,我们今世有怨

“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

婚姻生活并不一定如想象中一般美好,甚至是充满了争吵、嫌隙,导致两个人日渐疏远,竟成仇怨。在决定分开时,回想过去的这些事情,都化作一句感慨:或许我们是前世的冤家。

分开,或许是个正确的决定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最终,二人意识到,他们之间就像是干燥的沙子,想要握紧成团,永远也做不到,于是决定分开。

但即使分手,仍然要保持体面的姿态,召集双方的父母、亲族,当众说明,请大家做个见证,说清楚这么多年来的纠葛,表达双方决心分开的意愿,然后协议离婚,写下这封文书,并且画押为证。

从此以后,大家各行其道。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6)

很明显,这份《放妻书》是一篇非常大度、理性的“离婚协议”,这个文献大约对应年代是唐朝五代或者最晚到北宋,一般学者认为是唐朝的“离婚协议”。

虽然作者是一位男性,但可以看出,二人因为婚姻生活矛盾重重,因而选择在协商一致,并取得家人们同意的情况下和平分手。不过,天下所有的离婚都是一场悲剧,虽然可能没有鸡飞狗跳,却也是一地鸡毛,这一点从男主人公的言辞中就能看得出来:“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大概相当于“你好好捯饬,赶紧嫁个有权有势的。”不知道读到这句话,各位有没有嗅到那股浓浓的醋味,反正小编我是被酸到了。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7)

可即便这样,很多后来人在看到这篇“放妻书”时却客观地说:比起现在一些水火不相容的离婚书,这份《放妻书》可以说是语气温柔,遣词风雅,好聚好散。

这份好聚好散,源于唐朝人的大气和包容,无论是文化上还是感情上。

唐代民风开放,对妇女的束缚也不如后来那么苛刻,法律规定中允许和离,也就是离婚,如《唐律·户婚》中就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女性地位颇高的原因,法律在默默保障妇女的权利,而不是只赋予男性绝对的权利。从古至今,小姑娘们都是感性的动物,小小年纪青春美貌时被男子递个情书、送把梳子,小心脏便被撩走了,等到成亲成为人妇,才能真正看清嫁的人是人是狗。若是不幸遇到个负心汉、酒鬼、赌棍之类,大可以大大方方提出离婚的诉求,政府挺你!所以,这份唐朝的“离婚证书”才叫《放妻书》,而不是《休妻书》。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8)

如此家长里短的《放妻书》,展示着文学作品以外的古代婚姻与爱情。它们的开始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感天动地,也许是自由恋爱,也有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们的结束也没有那么催人泪下,可能是被贫穷打败,甚至有可能是婆媳关系的问题,显得有些世故庸俗。

但这确实又是最真实的状态,有少年时期的遐思,有步入围城之后的日常生活的琐屑,有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时的怨恨和争吵,又有放下之后的释怀与决绝。

这就是最真实、最普通的,生活的样子。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全文(一别两宽各生欢喜)(9)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