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震撼国产大片,100位明星参演的国产大片
7月1日,《1921》上映,
这部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影片,
聚集了国内100多位实力派及新生代演员,
总票房已经超过1.6亿。
《1921》里的李达(黄轩饰)与王会悟(倪妮饰)夫妻
《1921》里的中共“一大”代表们
李达、李汉俊、毛泽东、刘仁静、陈潭秋……
如何呈现这些年轻代表们特有的青春感?
讲述党史,影片加入了什么新的视角?
一万两千人的大罢工场面是如何拍摄的?
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场面
导演黄建新
一条在北京采访了导演黄建新,
他表示:“拍这部戏我义不容辞,
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的精神光芒会影响你,
引导着我们往前走。”
自述 黄建新
撰文 刘亚萌 责编 石鸣
在《1921》之前,黄建新拍过著名的“建字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尤其是2009年的《建国大业》,开创了全明星阵容的献礼片类型,那之后,主旋律电影成为市场上的爆款。
《1921》的故事发生在1920-1921年前后的上海,聚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李达和王会悟夫妻作为主线,串联起13位“一大”代表青春向上的群像。
与此同时,在租界林立的上海,有法国巡捕阻挠,有日本间谍暗杀,还有英美烟厂轰轰烈烈的罢工事件,中共“一大”在重重的危机中举行,最终在嘉兴南湖成功闭幕。
“一大”代表们在南湖船上开会,王会悟在船头放哨
前不久,黄建新在上海电影节期间过完67岁生日,拍《1921》时他常常需要熬夜,老花镜每天摘下戴上几十次。谈及为什么在这样的年龄接这么一部重量级的片子,他说了四个字:义不容辞。
以下是黄建新导演的自述。
我们这部戏的主要人物是李达和王会悟,两人是夫妻,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时候,他俩参与、筹备和组织了会议的各项工作。
李达是受陈独秀委派的,他会日语和英语,会写文章,有印刷厂,还办了外国语学社,他是最好的组织者人选。
李达在外国语学社教日语
王会悟一辈子没有入党,但她是会议重要的参与者,她安排了13名代表的食宿,包括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都是她提出来的,毛泽东曾夸她是我们“好的保卫部长”。
王会悟负责后勤工作
我们建国72年,建党100年,在历史长河里就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国家,所以我们这部戏就想要体现一种青春向上的感觉。
这些代表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
刘仁静(刘昊然饰)参加五四运动
彼时毛泽东28岁,他爱运动,我们有一场他奔跑的戏,那种跳跃性的跑,是人年轻时候才跑得了的姿势。
他在李达家吃晚饭,喝了点酒,他是不胜酒力的人,喝得脸红红的,走在街上误入了法国人的国庆队伍里,很高兴。
后来他被保安从人群里拽出来,挡在门外,他就突然酒醒了,意识到这是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殖民者圈出来一块地,把中国人挡在外面,那他就开始往外跑。
毛泽东(王仁君饰)在上海街头奔跑
一边跑,一边回忆自己小时候被父亲追着打,离开家乡,参加革命运动等经历,我们用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风格影像再现了他的过往。
青春里还有什么?爱情。
当时,李达31岁,王会悟23岁,两人刚刚结婚,正处在蜜月期。王会悟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我们在历史资料里看到她的发型、戴的眼镜和衣服的裁剪都很讲究。
王会悟与李达结婚时,身着简单礼服
夫妇俩一起换窗帘
南方的女孩子,在特定的季节里会摘一朵当季的花,别在胸前,或者是插到小瓶子里,搁在她眼前不远的地方,所以那场搬家的戏,就让王会悟拿上了一瓶栀子花。
13名代表来开会,住在哪里是个问题。王会悟就想到博文女校,暑假正好空着,她就需要跟校长黄绍兰撒点小谎,说“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要来借宿。
但王会悟是个一说谎就脸红的人。李达就给她出主意,让她跑步,出汗了脸红了就能遮住表情。她跑的时候,我们背景音乐用了一个特别现代的吉他版的国际歌,产生一种活泼自由的感觉。
王会悟奔跑
1921年的毛泽东和杨开慧也才刚结婚。毛泽东要离开长沙来上海,杨开慧雨中送别,两人依偎在一把雨伞下面。何叔衡在旁边,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是个晚清秀才,害羞不敢看,就用伞挡着脸。
加入国际视野:间谍与追车
这部电影采用了国际化的视角,除了国内代表,我们还有马林和日本间谍两条线。
俄国十月革命后成立了共产国际,向外输送革命经验,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正好受列宁的指派,来到中国参加“一大”会议。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埃里克·迪恩饰)
马林是荷兰人,在奥地利被捕之后被释放,但奥地利政府给上海的法国领事馆发了通报,说有“危险分子”会来。当时黄金荣是法租界的巡捕房督察长,他派了手下去跟踪马林,在我们的电影里就有了追车那场戏。
与此同时,日本共产党人也要跟马林见面,特高课的间谍就跟踪来了上海。
我们在筹备期寻找素材的时候,在日本警示厅找到了一封电报记录,显示了日本当时掌握了共产国际要在上海开会的消息,而他们害怕这个代表大会阻挠日本的满蒙政策,就派了间谍。
日本特高课间谍大川(池松壮亮饰)
当时上海是远东经济和文化最活跃的城市,租界林立,在租界的衔接部会有一些活动的空间。
李达住在法租界,印刷工厂在公共租界,所以他需要跨越两个区域。有一场戏,是他坐着黄包车被日本间谍跟踪,但间谍跟丢了,为什么?因为后者的车牌不够。
从法租界穿到公共租界需要两个车牌,李达的车到了交界处一个圆形的环岛后,需要变道,从右行变成左行,连交通规则都不一样了。那日本间谍的车没有公共租界的牌照,就进不了那个区域。
“一大”代表里有三分之一外语都很好。李达在日本待过,日语好,英语流利,他在理发店剃头的时候,手里拿的是俄文报纸,在玩填字游戏。
李达在理发店,等待的间隙看俄文报纸
李汉俊更是语言好得不得了,他家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就是“一大”召开的主要地点,那法国人来,他要跟对方周旋。
李汉俊日语也很强,原来我们拍过一场戏,他和日本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完全用日语对话,因为时长限制,这场戏后来删掉了。
所以“一大”代表们,都是拥有国际视野的一群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最后他们在红船上念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突出国际感的原因。
花3个月,把老建筑做了1:1复原
我们这次把“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都做了1:1的复原,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跟原来影视基地里老的石库门和南京东路连成一片。
我们请来华东建筑设计院做的这些建筑,因为他们之前就负责过真正的“一大”会址的修复,所以戏里出来的房子它不是一个景,而是真正的住宅楼,上水道下水道都有,有50年的寿命。只是我们因为电影拍摄,其中有面墙不能是死的,能活动,其他都跟真的房子没差别。
剧组对经典历史建筑进行1:1复刻
老上海的石库门,进去后有个天井,楼上各个房间的窗户围成一圈,正对着天井。有一场夜里的戏,代表们在各自房间里打开窗户,所有人就能立马在天井围一圈讲话。
我就想来一个高于360度的旋转摄影,但实践起来挺难。在房子设计之初,我们让天井比原本的更宽阔一些,便于摄影机运动。因为在二楼,摄影师没法上去,就用了一个小的升降机顶到高处,再在上面装一个遥控头,把两个设备组装在一起,以此来遥控摄影机。
高于360度旋转的天井戏份
白墙、咖啡色的窗户、一张张脸积累着情绪,镜头在其间稳稳地移动,会传达出特别微妙的感情,再加上张颂文那段戏演得特别好,他讲述何叔衡为什么投身革命,都是亲身经历的故事,很有代入感。
场面最大的戏,是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开始于1921年7月20日,持续了20天,正好发生在“一大”召开期间,罢工运动领袖是李启汉,他是上海的党组织派过去的。
李启汉(欧豪饰)领导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
正在参加“一大”的年轻代表们很激动,想要到现场去,董必武说不行,“更重要的是成立一个政党”。所以“一大”开会和工人运动,是平行剪辑在一起的。
光是南京路那一个镜头,我们就用了一千个演员,用一千个是因为我们工人的服装只有那么多套,最后拍出来是一万两千人的场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是分段拍的,拍了15段。
4台机器固定住,一千人站在指定范围内,拍好,然后这些人重新打乱顺序,再站到另一个指定范围里,这样从早上6点拍到晚上7点,最后把15个镜头合在一起,组成1个镜头。
南京路万人群戏场面
这些人物的魅力,引导着我们往前走
黄轩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气质,质朴,也有李达的倔劲儿,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想找他来演。
倪妮是南方人,有那种书卷气,她长相很现代,就很符合王会悟这个角色。我跟倪妮见面后,我说只有一点,你要剪短头发。经过这么多年,她演技上也很成熟了,她跟黄轩演的这一对,正面评价蛮多的。
黄轩和倪妮看监视器里的画面
王仁君的外形长得就很像毛泽东。前几天我们去湖南,到橘子洲头看了毛主席青年时候的一个雕像,我们合影的时候,旁边的那些游客看见了,就说“太像了太像了”,都要跟王仁君合影。
而且王仁君眼睛里有神采,那种单纯的闪亮的东西。有一场他跟陈独秀的戏,陈独秀说:“彻底改变中国的时代来了”,王仁君眼睛里唰一下就放光。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我跟陈坤合作过不止一部戏了,他身上有知识分子气质,另外他眼睛里有一种不可琢磨的神情,我对他很了解,就选他来演陈独秀。陈独秀是个性很张扬的人,当时我们还担心观众们对这个历史人物不了解,所以演的时候还是收着的。
陈独秀(陈坤饰)
李晨演李大钊,首先是他长得像,那种北方人的身材,一种敦厚的气质。李晨演得最好的是牺牲前的一个眼神,绳子套在了脖子上,镜头推上去特写,他抬起眼睛的时候,眸子里有光亮,像是临死之前看到了中国的未来,那场戏我们在现场都非常感动。
李大钊(李晨饰)与学生们
我之前导演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也监制了《建军大业》,临近建党100周年,上海市委宣传部找到我,希望我再拍一部,这是对我的一个信任,我也觉得义不容辞。
但是一接到手里就发现是个烫手山芋,太难了。因为你拍过《建党伟业》了,你要重复就没有意义,我们得找到新的角度,找到抵达这些人物内心新的路径才行。后来真的被我们找到了,新的视角和细节开始出来,这些人物才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立起来。
黄建新在《1921》拍摄现场
其实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这些人,个个都可以拍传记。你拍了这些戏,这些人身上散发的那种精神的光芒会影响你,我们组里有一次聊天,大家说拍这部戏很奇怪,感觉好像每个人都进步了。
前几天我刚过完67岁的生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还继续拍电影,我觉得是这些人物的魅力一直在引导着我们往前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