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德化窑何朝宗款观音(厦博馆藏珍品清初)

清中期德化窑何朝宗款观音(厦博馆藏珍品清初)(1)

清初德化窑素三彩达摩坐像

达摩是印度僧人,南北朝时来到中国修行,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该达摩坐像高18厘米,盘腿席坐,右腿曲膝于胸前,赤足裸露前伸,左腿盘曲于右腿下,左手裹袖横置于右膝上;头部光秃,颅顶及前额隆突,浓眉大眼,双目圆睁;嘴形呈张口话语状,两颗门牙暴显,嘴角两腮及下颚缀饰卷曲短髭;颈项筋肌、喉结暴凸,前胸裸露嶙峋肋骨;身披黄色袈裟,下着靛蓝宽松长裤,黄、蓝衣裤上点缀着一朵朵黑色的折枝花、宝相团花,袈裟上还装饰有卷草纹花边,色彩艳丽的服饰与洁净厚润的白色肌肤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该达摩坐像现藏于厦门市博物馆。

清中期德化窑何朝宗款观音(厦博馆藏珍品清初)(2)

清初德化窑素三彩达摩坐像局部图

德化窑以通体洁净的白瓷著称于世,德化白瓷素雅恬淡,充满玉质般的光洁感,纯洁莹润。宋元明清时期,德化白瓷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十九世纪中叶,德化白瓷远销法国,如绢似玉的白瓷,一下子打动了法国人的心,浪漫的法国鉴赏家将这种瓷器称为“中国白”。德化白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釉的配方、纯度、火候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白色——通常釉色洁白、有冰肌玉肤之感的称为雪白;釉面如脂似玉、呈奶油般白色的称为乳白;白中微微泛黄、色如象牙的称为象牙白;釉色白中发青、极似葱根颜色、透明度高的称为葱根白。

德化窑瓷器不但釉色莹润,还以高超的雕塑技艺著称,将塑像和瓷器工艺完美结合,造型优美,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其中神道人物如观音、罗汉、达摩、土地公、妈祖、财神等均有塑造。清朝时期,德化窑工匠们还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将素三彩应用于白瓷中。由于德化瓷土较软,在烧造中容易开裂变形,素三彩的加入无疑更增加了烧造难度,所以精致的素三彩瓷器相当少见。这尊达摩坐像就是一件德化窑素三彩作品,除造型上的艺术美之外,也证实了素三彩这一表现形式在德化窑上的成功运用。

这尊德化窑素三彩达摩坐像不落传统窠臼,独辟蹊径,不仅极尽技艺刻画出达摩传法布道时的神圣威严,而且服饰色彩上大胆运用了黄、蓝、黑三种素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更显简练大方,塑造出一位气宇轩昂、仪表超凡的苦行僧形象。这样精细的德化窑素三彩精品,存世相当稀少,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