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八大筝派(客家筝传人蓝新德)

古筝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传统音乐瑰宝。古筝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经过老一辈的古筝艺术家的一次次的改进、创新,使古筝不“古”,逐步形成陕西派、河南派、山东派、浙江派、潮州派、客家派等流派,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蓝新德一生与古筝结缘,有许多传奇的色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蓝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汉乐之乡——梅州大埔县。其父蓝介愚,精通琴棋书画,是南派古筝大师罗九香琴友。罗先后任天津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文化大革命”期间,罗被定性为反动学术权威发配至老家大埔县接受劳动改造。那时,蓝已是个毛头小伙,身上传承父亲的音乐基因,对音乐很有天分。罗的回乡,恰好给了蓝一个拜师学艺的大好机会。“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对于这个知音琴友的儿子,罗自然喜爱有加,用心调教。而蓝更是珍惜这个大好机会,认真听教,废寝忘食地练习,演奏水平突飞猛进!

古筝八大筝派(客家筝传人蓝新德)(1)

惠阳地区上世纪60年代,不要说流派,古筝的演奏都是一片空白,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蓝的出现,,后来有批后起之秀的邱翔玲,唐俊,张婷婷,伍丽华,吴紅梅等古筝老师才让古筝的表演和教学在惠州得于发展。

“文化大革命”后期,蓝为报考惠阳地区歌舞团,专程到广州红旗剧场观看革命现代戏《柯山红日》。蓝连续三晚早早进入剧院,坐在离乐池最近的位置。每每演出时,他不是看台上演员的表演,而是全神贯注地把目光放在乐队几个弹拨乐手的演奏上,心里面反复揣摩,用心感悟,陶醉不已。

回惠州后,蓝自带古筝走进惠阳地区歌舞团剧院,说是来考歌舞团的,请团长、乐队同仁接纳。他很自信地即兴弹奏了汉乐《蕉窗夜雨》《怀古》。在场练功的演职员热烈鼓掌,掌声认可了蓝的演奏。歌舞团领导随即表态:三个文艺团队都沒有人弹古筝,汉剧团正在排练《秦香莲》,蓝去汉剧团会更好。不久,蓝顺利进入汉剧团,成为团乐队一员,也就成了我的同事。

蓝在工作上是我的好搭档,在生活中是我的好朋友。西湖之滨的翠湖歌舞厅是惠州第一家民乐歌舞厅,蓝与我经常在那里联袂演奏。我们志同道合,不图名不图利,纯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听众能欣赏民乐之美。我们的合作表演,几乎说得上是相得益彰,精彩无比。琴弦间流淌出江南春色、北国风光,指際中漂逸着高山流水、柳絮千条,一忽儿松风轻啸,一会儿似浪涛拍岸,像巴山夜雨,如佛磬点点,时清晰时模糊,似真切,似迷幻,忽远忽近,若有若无……

古筝八大筝派(客家筝传人蓝新德)(2)

惠州西湖的平湖内有座新建的画舫,是供游客和文人雅士揽湖品茶听韵的场所,蓝常应邀在那里弹古筝,周末也常约我带上琵琶。《平湖秋月》《十五的月亮》随着琴声时断时续,那月亮时隐时现。平静悠揚的乐曲展现出秋月当空的画面,月光与湖水相交辉映,似有“一色湖光万倾秋”的意境。

蓝为提高艺术水平,不惜将外国大伯给他结婚买房的钱用于游学考察,多次带学生参加全国古筝研讨交流会。为实现到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的梦想,他前往北京,拜见中国音乐学院古筝大师曹正教授,自称是南派古筝师罗九香关门弟子。罗九香生前是曹正教授在天津音乐学院的同事,过从密切,友情深厚。听到罗九香的名字,曹正教授精神不由为之一振,要蓝当场演奏。蓝古筝一横,双手一抚一托,一曲《出水莲》宛如天籁!熟悉的曲子穿越时空而来,曹正教授深陷岁月追忆中,满脸忧伤。“听此曲,思故人”,曹正教授听出罗九香大师的神韵,转脸正告蓝:“你可以做我的研究生!”又得名师真传,蓝的古筝演奏更上一层楼。后来,蓝又被外事部门请去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外国友人演奏名曲,经常随团出访英、美各国,将中国古筝演奏风采展显给外国友人。

2002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冯光钰出差惠州,蓝盛情邀请他到市歌舞团指导工作。当时蓝还特邀我带上琵琶,与他一起合奏几首汉乐。冯书记听完我们演奏后,非常激动地说:“有浓郁的汉乐韵味!”并挥毫评赞。整个过程广东卫视都做了跟踪采访和全面报道,后来中央电视台又转播数次。

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西湖丰湖书院与张校长创办西湖大学堂、古筝教育基地,开办国学教学。多年的古筝演奏和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古筝艺术家,如市古筝协会邱翔玲会长,钟慧桃、吴敏、邓建玲、胡丽萍等人都是惠州古筝姣姣者,现在惠州有古筝爱好者上千人之众。他的学生不少考入各级艺术院校,其中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巫宇军学生,他辞掉海关科长职务,跟蓝学古筝后,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毕业后巫宇军任教江西赣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现在已成教授。

蓝多年来荣获省市及国家级的许多奖项。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授予 “中国杰出古筝大师”荣誉;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同授予 “国家级特殊贡献古筝专家”荣誉。

蓝深知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与惠州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的关怀分不开,与同事的帮助分不开,更与恩师罗九香分不开。蓝心中始终不忘恩师罗九香的教诲,每次回老家,都会专程前往恩师的墓冢。在墓前,点燃香烛,放下古筝,抚曲数尽诉衷肠,用热泪与天籁之音祭拜和慰籍遥远的灵魂,祭告恩师,惠州琴瑟之声有传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