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ppt背景图(颅内肿瘤患者如何护理)

遇到颅内肿瘤的患者,你该如何护理?

病例

患者,马先生,58岁,因间断头、头晕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7天,抽搐发作次1次入院,病人5年前无明诱出现前额部钝痛,以发热咳嗽时为重。7天前因生气后头病加重,出现心呕吐未处理,3天前抽搐发作1次,发作时意识丧失,小便失禁,眼球上翻,持续约2分钟后自行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无手术外伤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病人。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辅助检查:头颅CT显示于右额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神经胶质瘤”。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ppt背景图(颅内肿瘤患者如何护理)(1)

(作者供图)

患者的治疗为降低颅内压,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为手术争取时间。之后拟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思考

1.护士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估病人?

无怪乎以下种种:

1)意识 可以通过呼唤、刺激等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2)瞳孔 瞳孔的观察是评估患者颅内情况的窗口,护士巡视病房可常规监测患者瞳孔变化。

3)生命体征 为减轻护士工作量,可常规给予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

4)颅内压 可通过临床观察,如瞳孔、是否有喷射性呕吐、是否有烦躁等临床指标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5)肢体活动情况 护士可细致观察与查体,来获取患者的肢体活动及肌力判断。

2.病人将实施肿瘤切除手术,围术期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

主要护理诊断:

1)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

2)有围术期外伤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

4)自我形象紊乱

5)知识缺乏

3.如何针对病人的护理诊断/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采取床头抬高15~30度的斜坡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导致脑疝的发生。便秘时可使用缓泻剂,禁止灌肠。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ppt背景图(颅内肿瘤患者如何护理)(2)

(作者供图)

二)术后护理

1.体位:为病人翻身时,扶住头部,使头颈躯干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卧位,幕下开颅术后取去枕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巨大占位性病变清除后,因颅腔留有较大空隙,24~48小时内手术区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发生脑和脑干移位。

2.观察: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漏,病人取半卧位,抬高头部以减少漏液。为防止颅内感染,头部包扎注意无菌操作,枕上垫无菌治疗巾并经常更换。

3.饮食:病人意识清醒,吞咽、咳嗽反射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昏迷病人鼻饲,鼻饲后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发呕吐和误吸。

4.创腔引流:①固定:手术后创腔引流瓶(袋)放置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可避免脑组织移位。术后48小时后,可将引流瓶(袋)略放低,较快引流出腔内残留的液体,避免局部积液造成颅内压增高。②拔管:放置3~4日,血性脑脊液转清,即可拔除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5.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自理个人生活。意识清醒者鼓励患者咳嗽,做踝泵运动等,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进行肯定。发现负面情绪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慰、心理疏导。与患者家属结成心理支持同盟,掌握患者心理动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三)预防并发症

1、颅内出血:为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

2、癫痫:癫痫发作时应立即松解病人衣领,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颅内压增高: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功能和颅内压的变化,遵医嘱正确给予降低颅内压药物应用。

4、脑脊液漏:注意伤口、鼻、耳等处有无脑脊液漏。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多见脑脊液鼻漏,应保持鼻腔清洁,严禁堵塞鼻腔,禁止冲洗,避免剧烈咳嗽,禁止从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若出现脑脊液漏,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相应护理。

5、尿崩症:主要发生于鞍上手术后,病人出现多尿、多饮、口渴,每日尿量大于4000ml,尿比重低于1.005,遵医嘱给予神经垂体素治疗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根据尿量的增减和电解质的水平调节用药剂量。

四)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或肢体活动障碍者,可进行辅助治疗(高压氧、针灸、理疗、按摩等),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与看护,避免意外伤害。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减轻病人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在专科医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病人可逐步进行防止关节挛缩的训练,足下垂的预防,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

五)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 ①休息与活动:适当休息,坚持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劳逸结合;②心理指导;③合理饮食: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脂肪、腌制品;限制烟酒、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健康宣教 ①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尤其是抗癫痫、抗感染、脱水剂、激素治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②及时就诊:原有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抽搐、不明原因持续高热、肢体乏力、麻木、视力下降等加重时应及时就医;③按时复诊:术后3~6个月后门诊复查CT或MRI。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主编;张美芬,汪晖,李惠萍,许勤副主编. 外科护理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07.

#健康知识科普##日常医学科普##护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