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谈武则天下场(推翻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以贤良方正科入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州刺史、蜀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狄仁杰再荐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王。除恶不尽,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在今广东罗定),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张柬之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拿姚州来说,他因忤逆武则天而被贬为蜀州刺史之后,发现朝廷每年得派500个兵驻防姚州,可是姚州却处山高水远蛮荒之地,这500个兵一步一步走到姚州时也死得差不多了,这对朝廷来说很不划算。于是,他上了一个表,说汉朝统治姚州是因为能够收到税挣到钱,可是如今我唐派兵驻守姚州却是个亏本买卖,不如撤了姚州,将它视为藩属国算了!有利,则治之。无利,则弃之。这样的张柬之不得不说很现实,他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看得见、用得了的好处,亏本买卖他不会做。不过,如果执政者真如张柬之这么追求如此现实的“利己主义”的话,恐怕唐朝也不会打下那么辽阔的版图了,也许只能龟缩在中原一带了。所以,当时武则天看完了张柬之的表之后,只是呵呵一笑,便放到一边去了。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人生经历堪称传奇,在她80岁生病不能上朝的时候,为逼迫武则天退位皇宫里又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武则天病重期间住迎仙宫,当时在武则天身边侍奉的只有张易之和张宗昌两人,据说当时张易之和张宗昌曾企图谋反,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相关的证实,不过当时张易之和张宗昌怕武则天一死,他们二人也难逃一死,所以极有可能勾结羽林军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测。
面对如此情形,一些大臣打算乘此机会杀掉张易之和张宗昌,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家的天下。于是张柬之利用职权之便让桓彦范和敬晖任羽林军将军。如此一来这两个人便很快见到了当时的太子李显,李显同意了他们的计划。随后张柬之便推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共谋大事。
公元705年正月,由于武则天的消息变得越来越少,策划政变的大臣们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于是便联合一些已经归顺他们的羽林军将军发动了政变。当时太子李显走在羽林军前面,张柬之、桓彦范等羽林军将军簇拥在李显身边,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迎仙宫走去。在迎仙宫外与当时归在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人身边的羽林军发生了冲突。张易之和张昌宗闻声而来,被当场诛杀在廊下。于此同时张柬之等人,派羽林军杀死了张易之的哥哥、张昌期和张同休。
迎仙宫宫外如此嘈杂的声音,宫殿内的武则天自然是听到了,当武则天看到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尸体和宫外气势汹汹的羽林军时大致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于是武则天便又回到了宫殿内,坐在床上。她以为张柬之等人只是想杀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俩人,便对李显说,既然张易之和张昌宗已死,你就回东宫去吧!态度很是强硬。
就在这时张柬之上前对武则天说出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武则天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是来逼宫的,可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无力与他们争斗,于是同意退位。政变成功后李显和张柬之等人并没有在牵连更多的人,这件事被称为神龙政变。政变之后太子李显监国,没过多久,武则天便禅位李显,一年之后,武则天去世。
神龙政变后,张柬之被封汉阳王、桓彦范被封扶阳王、敬晖被封平阳王、崔玄暐被封博陵王、袁恕被封南阳王,因此神龙政变也被称为“五王政变”,从结果来看,张柬之是提升了,毕竟有功。但对于这种武力逼宫行为,不管怎么说都是隐藏的威胁,能逼前朝皇帝退位,就有可能逼当朝皇帝,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让人心寒。张柬之后来遭到武三思排挤,被李显免去宰相职务,于是他请求还乡养老,于是被封为襄州刺史,可没过多久,他又被贬,流放泷州,最后忧愁愤懑而终,享年82岁,离神龙政变仅隔两年。张柬之一心为朝廷,最后却忧愤而终,可谓是下场凄惨。还有69岁的崔玄暐在流放古州途中病逝,这些人都没有善终。还有敬晖流放琼州,最终被凌迟处死,54岁的桓彦范流放瀼州,遭受酷刑最终被乱棍打死,还有最后一位袁恕己流放环州,也是受尽折磨最终被杀。这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82岁的张柬之。到了这样的年龄还被流放,实属不应该。神龙事变之后,虽然武则天退位了,但是武家人的权力可没有消失,这时候张柬之等人没有收拾武家人,结果由于李显的不作为,朝中出现了韦后等势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