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

综述

战国时期,《尸子》一书中就曾提到:“天左舒而起千牛,地右辟而起毕昂”。在那个时期,古人就开始猜测我们生活的“天地”可能处于一直运动的状态之中。只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由于这样的说法实在太过离奇,所以人们都还是习惯性地将其归类在神话传说里面。

到了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前发布《天体运行论》,首次提出了日心说的说法,地球自转的现象也终于被人们接受

只不过受制于时代的认知,日心说中也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当人类将视野局限在太阳系以后,对地球真实运动的理解以及对整个宇宙的认知都是片面的。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

自转与公转

从19世纪太阳系的系外行星被发现以后,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更是通过对麦哲伦星云中的一批造父变星研究以后发现,银河系也仅仅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时至今日,宇宙的广阔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人类甚至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也正因如此,在地球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除去我们已经了解的自转和公转之外,其实它还一直保持着每天5200万公里的速度向宇宙深处“奔跑”。

许多人不禁疑惑,人类最终将会通向何方?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从自转和公转开始说起。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2)

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为一天、公转为一年,也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而运动,可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

首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其实主要是由于“重力吸引”的角动量不平衡所导致。牛顿曾经说过:地球运动是因为上帝踹了一脚。虽然这是调侃的一种说法,但牛顿想表达的运动由来,就是这种无法改变的角动量不平衡状态。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3)

根据研究表明,无论是太阳还是地球,在几十亿年之前都是星云状态。当星云逐渐凝聚在一起以后,恒星以及行星也就因此诞生。只不过在它们自我凝结的过程中,由于“角动量不平衡”的关系,所以自转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在地球上观测太阳,似乎每一时刻都相对“受热均匀”,因此人们常常会误认为太阳并不会像地球一样自转,然而研究发现,太阳同样会自转,只不过不同的纬度会有不同的区别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4)

其次则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地球的自转运动也是十分相似的。在太阳诞生初期,周围的星云尘埃会跟随“原始太阳”一同运动

虽然在之后的演化过程中,星云陈改逐渐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等星星,但依旧会保持原有的特性,始终跟随太阳一同运动。

从那以后,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动的各种天体也就组成了太阳系,形成宇宙某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一个独立系统。

人类在这个系统内部不断发展进步,并尝试理解并认识宇宙的奥秘。只可惜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人类依旧没有冲出这个系统。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5)

太阳系的系外运动

或许很多人会想,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在太阳系中运动,可这和地球每天“奔跑”5200万公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就要求我们将视野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地球既然会围绕太阳运动,那么太阳是否也会围绕另一个不知名的天体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当太阳系在整个宇宙中不断做圆周或者类圆周运动的时候,我们人类随着地球在宇宙中前行,自然也是说得通的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6)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18世纪后期,英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有意识地对观测到的恒星进行计数,并希望借此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以及系统的大小。

在这之后,虽然威廉·赫歇尔错误地估计了太阳与某一天体盘中心的位置,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研究,让人们对恒星系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到了20世纪初,天文学家们通过对前人研究以及银河表象的总结,最终将这一系列的恒星系统归纳为银河系。

只可惜即便到今天,科学家们依旧无法将银河系中的恒星系统调查清楚,仅能推测出整个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大概在1000亿到4000亿之间。而在这个更大的天体系统中,如果将太阳系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它同样在围绕银河系内部的某一天体运动。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7)

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在银河系中心位置有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因为它的存在,各种各样的恒星系统都会围绕进行公转。而这一点,其实就和我们生活的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是一模一样的。

在现代太空探索研究中,一般都会从地月系统开始向外推导。而地月、太阳系、银河系接连相似的运动状态则让人不禁怀疑,在更大的天体结构中,天体的运动是否同样如此。

例如包含银河系的本星系群、包含本星系群的室女座超星系团、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甚至可观测宇宙范围内,是否皆是如此?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8)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大,但在未被证实以前,我们只能将其当作是一种猜想。可就在1986年,天文学家们突然在超星系团中心发现了引力异常,而我们银河系也在引力异常的影响范围内。

不仅如此,天文学家们还通过计算得出,受到这个异常引力的影响,银河系正在以216万km/h的速度前进,银河系内部的各大恒星以及相关恒星系统,自然也不可能幸免。

未知的终点

了解运动轨迹以后,运动的终点自然也可以做出相关的猜测,那就是地球亦或者说银河系究竟是怎样运动的。在巨星引力源的作用下,我们永远不会停下奔跑的脚步。可奔跑的轨迹究竟是按照圆周运动的轨迹进行还是笔直的冲向引力中心,科学家们一直没能给出最准确的推断。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9)

可能不少人会比较疑惑,银河系不是同样围绕某一巨大引力源运动?为什么会有笔直运动的说法?

其实这主要是一种猜想。一方面是宇宙空间实在太大,当引力源达到某一阈值以后,对天体系统的影响就很有可能发生变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某一个物体向上高高抛起,最终它都会不可避免地落向地球。除此以外,只要是在地球影响范围内,也几乎都会被吸引到地球之上。在这个过程中,苹果甚至还会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不断加速运动。而银河系相对于可观测宇宙中的巨大引力源,很有可能就是这种关系。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0)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河系自然也会保持某一加速度持续不断地向巨型引力源进发。只可惜由于天体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大,引力影响太微弱,所以这种重力加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重要的是,将距离和速度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即便我们真的不可避免地抵达巨型引力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可能是千万亿年以后。所以我们完全不必为此担心,毕竟在这个时间跨度上,别说是地球、宇宙是否还存在都是无法确定的一件事情。

另外一种运动轨迹则是银河系围绕这一巨大引力源做近似圆周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会向我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样,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区别。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1)

如果是这种运动状态的话,我们自然不必担心因为被引力源吸引而毁灭的问题。只不过在前进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碰撞到其他星系,同样可能存在危险。

科学家们之前就预测过,大约40亿年以后,银河系就会和距离最近的仙女座星系相撞。甚至从现在开始,两个星系都已经开始接触。只不过星系空间以及每一个天体相距实在太过遥远,所以即便碰撞发生了,天体撞击的可能性依旧不大。

哈勃定律

如果整个宇宙空间是恒定不变的,那么我们最终的去向自然也是不变的。

然而早在1912年到1922年期间,美国天文学家维斯托·斯里弗就通过对41个星系光谱的观察发现,其中有36个光谱正在发生红移。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2)

在维斯托·斯里弗看来,这足以证明这些星系正在逐渐远离。

到了1929年,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更是对斯里弗的研究进行总结,表示遥远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意思也就是说,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越快。通过这一定律,哈勃也成功证明了宇宙膨胀学说的真实可信。

可这样一来,天体的运动岂不是成了一个悖论?遥远距离的星系不断地远离地球,且这个速度越来越快,那么地球的运动是否还会“墨守成规“。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3)

更重要的是,爱因斯坦虽然说过光速是宇宙中所有有质量的物质中移动最快的速度,且达到了30万km/s。

然而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证实,在宇宙早期膨胀的阶段中,膨胀速度远远超过了光速。不仅如此,当越是远离地球的星系移动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同样超越光速以后,地球或者说银河系能够感知到的宇宙,是否只会是一片寂寥。

虽然我们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是否还一直存在,又或者说人类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寻找外星人或者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而地球虽然持续不断地“奔跑”,可或许最终只会跑进无尽的孤独之中。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4)

结语

宇宙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人类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同样是我们现如今无法想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坚持不懈地发展人类的科技文明,才能有更足的底气去应对未来的所有问题。

除此以外,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这也是一种可怕的猜想。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能力,却又不小心遇到了森林中的另一个猎人,我们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奔跑(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15)

李白曾说“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可事实上,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之中,“今日之日,何须烦忧”。只要不轻言放弃,最终必然能够将一切难题成功克服,并彻底揭开宇宙运动的面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