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十本书十个道理(人生必读的一本书)
尼采曾经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道德经》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道是生养万物的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出气,气又分化为阴气和阳气;阴阳两气、阴阳交合所生的阴阳之气,加起来就是三,这个三分化衍生出了万物。
道不仅是产生万物的最高存在,还是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反者,道之动。”(第40章)意思就是万物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都是根据道的规律进行的。
道是永恒不变的。万事万物,因为有生,所以就会有发展和灭亡种种变化,而道自身不生不灭。
万物灭亡后,都要复归于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个万物的根就是道,道就是万物灭后最终的归宿。
二、守柔贵雌
柔,可以说是老子的第一法宝。《道德经》贵柔。柔首先是生命的特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和草木都一样,有生命的时候,身体都是柔的,死了以后身体就会慢慢变僵硬。
柔不仅是生命的特征,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老子说,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水却最能克制刚强。
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很能持久。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特性。
三、致虚极,守静笃
虚和静是道的特征,一个人越是接近大道,致虚极、守静笃的功夫就越高。
古人云,虚能容万物,静能生百慧。虚静是道家最为高深的修行和修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君在古代意思很丰富,不仅指君王、君主的意思。一个人精神上的主导也可以称为君。老子这里是告诉我们静的作用。常言道,静水流深。内心的静是我们看事情、思考问题的一个基础。静能定,定能生智慧。
四、喜欢比别人低,是一种境界
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低处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德经》上还说,水“居善地,心善渊”。居善地就是说,水常处低下,正是仁厚的善地;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只有如水那样,守住低处,才能做到“居善地,心善渊”。
守得住低处的人,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守得住低处的人,知道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他们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守得住低处的人从不讨巧,他们依靠的是自己诚实的劳动,他们明白恬淡从容方能走得更远。
守得住低处的人,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
五、对立面的智慧
《道德经》里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就是要我们看到事物的对立面。
战国时期,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有不臣之心,私自招募军队,把自己的封地建造的比郑庄公的都城都要大。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请示郑庄公攻打共叔段,免得其势力强大难以控制。郑庄公都不同意。郑庄公说,“不义不匿,厚将崩厚”,意思是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而会崩溃。
后来,共叔段愈加骄纵,煽动多个城邑反叛郑庄公,并准备与内应结合,攻打都城。郑庄公的到具体的情报,一举击败共叔段。郑庄公巧妙地运用了老子的智慧:“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当然这种无不是绝对的没有,在这里是说无形,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信用、道德等等,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