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向我走来(你听见春天到来的脚步声了吗)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昨日23点34分,迎来了“立春”节气。有人不解:立春一般都是2月4日,今年怎么提前了呢?天文专家表示,2月4日立春最为常见,不过有些年份也有2月3日和2月5日立春的。具体而言,上一次2月3日立春是在遥远的1897年,距今足足120年!而下一次则是4年后,即2021年。
立春,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春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新的一年,你会有怎样的计划,怎样的心愿?还是先问候一声吧:春天,你好!
壹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而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节”,公历的 1 月 1 日叫作“元旦”。自此,延续了上千年的“春节”名号,才正式从立春的头上“摘下”。
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也可以说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如此,中国内地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左河水《立春》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贰
立春作为一年生机之始,历来传统风俗众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打春”和“咬春”。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最早见于史书上记载的“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这样说的话,打春习俗的年头几乎和中华民族一样古老。
《京都风俗志》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立春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丁立梅《打春》
牛呢?整个冬天,它都卧在牛屋里享福,长膘了,身子骨也懒了。这个时候,需要敲打敲打它,给它提个醒,伙计,是时候了,该活动活动筋骨,下田春耕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劳作,至此,轰轰烈烈拉开了帷幕。
其实,在彩鞭挥打中,不单单透着欢腾,还透着亲昵。哪里是真打?而是轻轻拍打,带着疼惜,带着宽容,像唤一个贪睡的孩子,你看,厨房里有那么多好吃的,外面有那么多好玩的。吃?不,不,这还不足以吸引孩子,玩才是顶重要的。风起了。风暖了。屋外的鸟叫声多起来,风筝可以飞上天了。孩子睁开睡得惺忪的眼,窗外的热闹,招惹得孩子心里痒,孩子一跃而起。
春天一定也是这么一跃而起的。它从沉睡的土地上,从沉睡的河流上,从沉睡的枝头上,从万物沉睡的眉睫上,一跃而起。哎呀,一拍打,浑身都是劲,它伸胳膊踢腿,满世界地撒着欢儿。
乡下有谚语:“打了春,赤脚奔。”好长时间里,我不能明白这句谚语,打了春,天也还寒着,甚至还会飘过几场雪,哪里能赤脚奔跑?现在想着,那其实是人的心里怀的一种期盼,是恨不得立即轻舞飞扬,在裸露的枝头上,长出翠绿的梦想。有期盼,这人生活得才有奔头。
现在,农人们的农具擦得锃亮。河流解冻的声音,如同歌唱。紧接着,虫子醒了。紧接着,万物萌芽。紧接着,花朵以花朵的样子绽放,青草以青草的样子碧绿。春天不负众望,就这样,被打来了。
叁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号为“咬春”。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是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的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像,那时咬春的风俗还是非常浓郁的。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除此之外,立春这一日,老北京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林颐《咬春》
印象里,能入口的野菜其实蛮多。童年记忆里的每个春天,餐桌上常有一道椿芽。椿芽炒蛋,鹅黄柳绿,清香氤氲;椿芽滑肉片,嚼劲十足,带着淡淡药香的菜叶让味蕾慢慢舒展开来。普普通通的蒜泥白肉,若是换上了“椿”装,那便是极美的一幅图画:清清淡淡的细长条肉片,铺展成小百合的花瓣,中间探出的花蕊,红的是胡萝卜,绿的就是椿芽了。
还记得小时候,立春这一天,我们常常会吃春饼,习俗上称之为“咬春”。用开水和面,擀成薄薄的小圆饼,饼中裹上豆干丝、豆芽菜、韭菜等,小火油煎,柔柔软软,一口咬下,外酥内软,而豆干丝、豆芽菜、韭菜也因为有充分的油脂,清香的味道愈发凸现。我一直深爱这种不起眼的,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可以称之为“垃圾”的油炸食物或者就是因为那—口浓浓的春意吧。
“咬春”的意义,就是要留住春天。好的食物,除了能够暖胃养生,还能清醒我们的感官,去重新温习这个世界的美妙。爱意复苏的春天,生命如此丰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