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现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文| 水产前沿 植银素
图、视频| 扬州五湖四荡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图片来自网络)
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池塘中固定几个流水单元池进行养殖,通过机械装置使养殖外塘和内塘水体循环流动的高效养殖模式。最初最早由美国大豆协会推动并走进国内,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据统计,目前我国流水养殖槽8000多条,但是真正长期盈利的只有少数。
业内人士指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缺点主要体现在启动成本相对较高;管理精细化程度高,对养殖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除养殖技术外还必须熟悉其他的技术,如排除一些水电等设备故障等;必须有稳定电源供应,不能断电。
尤其是在粪污收集率这一方面,池塘内的总体粪污收集率仅为20%左右,与预期效果有较大差距。去年全国技术推广站就提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要着力集成水生生物净水技术,加强鱼菜共生,鲢鳙鱼、珍珠蚌、螺蛳等滤水动物套养,合理配备人工生物浮床、涌浪机、耕水机、生物转刷、底排污、微孔曝气等设施设备,通过技术应用,提升生态净化效能。
在2019’中国水产前沿展上,有一家企业,针对池塘内循环粪污收集率底下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借此机会,笔者采访了扬州五湖四荡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相炳坤先生,了解他在池塘内循环流水模式的改进方案。
扬州五湖四荡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炳坤先生
这次相炳坤带来的是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据介绍,该系统是由相炳坤团队研发,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严密的专利技术保护的产品。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为 “圈养”的养殖方式,包括外循环“散养”和内循环“圈养”。“这是水产养殖理念的一次革新,目前正在全国大力推广。 ”他说到。
相炳坤介绍,该系统的外循环占池塘总面积的95~98%,用推水式增氧机把水流推动起来,达到循环流水的目的,同时生态散养滤食性的鱼、虾、贝和蟹并种植水草、水生植物等。“外循环的关键是搞好藻相平衡、菌相平衡,净化好整个池塘的水质。”他说到。
内循环占总面积的2~5%,用于建设环形槽“圈养”吃食性鱼类,包括十大组成部分:①环形槽槽体系统、②增氧推水系统、③底增氧系统、④吸污系统、⑤拦鱼网、⑥水槽走道、⑦投料系统、⑧配电系统、⑨监测系统、⑩粪便固液分离处理系统。“内循环的关键是及时高效把养殖粪便抽离出水体,避免粪便溶解和发酵而污染水质。”
提到原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相炳坤说:“由于长方形养殖槽在集排污方面先天不足,在IPA养殖中固体废弃物收集效率低,通常在10~30%左右,远没有达到美国大豆协会预先估计的70%左右,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外围池塘水质净化能力不足,从而导致水质恶化,病害发生。”
而环形槽养殖系统采用独创的旋流集污、竖流沉淀、物理拦截和生物净化四大技术,鱼粪移除率最高达到90%,远远超过长方形槽10~30%的粪便移除率!这是池塘内循环跑道养殖成败的关键。
传统的长方形养鱼槽养鱼段通常22米长,沉淀区3米长。当池塘溶氧高时,气提推水增氧装置只需开小功率工作就可满足槽内鱼类耗氧的需要,但小功率推水时可能会导致鱼粪到达不了水槽后端的沉淀区而落在槽内污染水槽内水体;当池塘溶氧低时,气提推水增氧装置需开大功率工作才可满足槽内鱼类耗氧的需要,但大功率推水时可能导致鱼粪被推到沉淀区外而进入外塘净化区,增加外塘净化压力。因此一般养殖户为保险起见,通常使气提推水增氧装置在较大功率下工作,从而会导致IPA系统能耗大,鱼类顶水消耗大,饵料系数变高,养殖成本提高。
智能的可调节进水的水层和水温的高效气提推水增氧装置由于其独特结构,当槽内水温低于养殖鱼类最佳水温时,全部取水面下10厘米左右以上高溶氧和较高水温的水体的推入水槽内,根据水槽中在线监测到的溶氧,在保证水槽溶氧大于等于6mg/L的情况下,调低气提推水增氧装置的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当槽内水温高于养殖鱼类最佳水温时,在保证水槽溶氧大于等于6mg/L左右的情况下,取部分深层较低温度的水体与上层水体混合推入水槽,降低水槽中水体的水温,以适合水槽内鱼类的生长。合适水温的高溶氧的水体,促进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降低饵料系数,节省成本。
环形跑道养鱼槽的4个气提推水增氧装置均匀地架设在外环边角处向槽内增氧推水,进入槽内的水量30~800吨/小时(可调),使得槽内270立方米水体旋转起来,槽内鱼类较均匀分布在槽内游动,避免了长方形槽中鱼类集中在养鱼段前端形成“鱼墙”导致鱼类拥挤和受伤;当采用本公司研制的360度风送投饵机喂食时,饲料均匀投喂在环形槽内,鱼类吃食分布均匀,大大降低了鱼类分布的密度,避免了鱼类争抢而受伤。
水体在气提推水增氧装置作用下旋转起来,由于槽底是锅底状,所以当调节气提推水增氧装置的功率时,不论变大还是变小,鱼类排泄的鱼粪等固形物均能随旋转水流落到水槽中央底部的集排污区,这样可以在不同季节、昼夜、鱼体大小和天气情况下,根据水槽中在线监测的溶氧值,在保证水槽溶氧大于等于6mg/L左右的情况下,来调低推水增氧装置能耗,大大节约电能。采用真空罐体吸污,避免了采用吸污水泵时高速转动叶轮对抽吸鱼粪的打碎和搅拌,有利于鱼粪的固液分离和循环利用。
我们知道一般使用IPA模式养殖的鱼类通常有顶水的习性,因此水槽内养殖的鱼类主要集中在养鱼段前端12米左右范围内,后端10米左右鱼类很少。在养殖中后期,随着鱼体的长大,拥挤的鱼类会在养鱼段前端形成较密的“鱼墙”,使得气提推水增氧装置推动水流流动不畅,增加了能耗,同时在投喂时,拥挤的鱼类争抢饲料行为加剧,使其受伤而易生病。而且用水泥砖混建造的固定的长方形水槽,不仅在有淤泥的池塘里施工难度大、建造周期长、不可搬运,而且水泥材料侧壁容易刮伤鱼鳞使鱼群患上水霉病,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相炳坤在设计时采用了超高强度刀刮布或玻璃钢材料,可大大减少鱼类的应激和受伤。“刀刮布表面光滑,延展性好,柔韧性强,鱼类碰撞到也不会刮伤体表,抗氧化,耐酸碱和耐严寒,用于水产养殖十分合适!”他补充到。
“我们设计的环形跑道养鱼槽系统与深海网箱相似,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施工难度小、建造周期短、可拆卸搬运。如果拆迁损失也不会很大。”
总结
环形槽优势:采用独创的旋流集污、竖流沉淀、物理拦截和生物净化四大技术,鱼粪移除达到90%以上,远远超过矩形槽20~30%的粪便移除率!
1)低碳环保:高效吸排污,鱼粪移除率达到90%以上,养殖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
2) 增产增效:比精养塘增产3~6倍,效益提升2~4倍;
3)提升品质:养殖鱼类无土腥味、品好味美;
4)管理方便:投喂、防病、治病、起捕非常方便;
5)节省成本:节地、节水、节能、省饲料,省鱼药、省人工;
6)计划销售:多品种养殖、多级轮放、多次捕捞、错峰销售、均匀上市。
环形槽养殖参数:
环形槽尺寸:外环是带圆角正方形12.06*12.06米、内环3米、锅型底、槽中水深平均2.0米,养鱼面积135平方米。
环形槽养殖量:槽内水体270立方米,养殖鱼类3~10万斤;
生长周期:鱼类生长缩短三分之一周期;
电费:生长每千克鱼耗电5分~8分;
溶氧:槽内全年几乎24小时可保持6mg/L以上;
槽内换水:10~800吨/小时(从鱼苗到成鱼养殖阶段可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