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塞浦路斯近况(塞浦路斯为什么被土耳其和希腊撕裂成两个国家)
欢迎关注“环球情报员”,更多有趣的环球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待你发现
塞浦路斯,一座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小岛,面积9251平方公里。这里风景宜人,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
▲塞浦路斯地理位置
由于历史原因,塞浦路斯人口主要由希腊裔和土耳其裔组成,而两族在政治上的分歧,加上背后希腊和土耳其的介入,导致了上个世纪50到80年代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时至今日,虽然冲突早已平息,但塞浦路斯依然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
▲南北分裂
塞浦路斯的民族冲突因何爆发?塞浦路斯又是怎样分裂的?而这场冲突又是如何结束的?
一 、宗教和文明的冲突
有人说,塞浦路斯的历史就是一部欧洲中世纪的简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塞浦路斯在整个中世纪始终处于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抗的最前线。
1473年,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王位变动后,威尼斯共和国控制了该岛,并于1489年正式吞并了塞浦路斯王国。
相比西欧国家通过外洋海路前往亚洲进行贸易,的贸易路线则是越过东地中海,在地中海东岸登陆,经古丝绸之路前往印度或中国。
▲丝绸之路示意图,黄色圆圈内为塞浦路斯
规模巨大的贸易,让塞浦路斯的地理位置优势得到了发挥,逐渐发展为重要港口;与此同时,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大量的希腊裔劳工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以希腊裔为主体的塞浦路斯族群逐渐形成。
随着东罗马的衰败,奥斯曼帝国逐渐崛起并蚕食东罗马帝国领土。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东罗马,随即征服了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属地希腊,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随后,奥斯曼帝国又不断向东扩张,逐步控制了地中海东岸。
作为东方商路的实际控制者,奥斯曼帝国自然眼红的财富,因此渴望垄断东方贸易;而威尼斯则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持对北方神圣联盟的战争,双方冲突不断,而塞浦路斯自然成为了冲突焦点。
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传统的东西方路线被中断,威尼斯共和国收入锐减,此后不断衰落;失去了威尼斯的保护,最终在1571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塞浦路斯。
▲威尼斯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对峙图,红色为威尼斯共和国,绿色为奥斯曼帝国,粉色为东罗马帝国
为了维持自己对塞浦路斯的统治,奥斯曼帝国一方面向塞浦路斯移民,这成为了日后塞浦路斯土耳其裔的发端;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对基督徒进行屠杀和迫害,这极大地加剧了民族矛盾。而塞浦路斯日后冲突的根源也在此时埋下。
此后的二百余年,岛上的希腊裔始终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的高压之下,直到1821年,为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希腊爆发了独立战争。
相同的民族,相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政治诉求,使得大量的塞浦路斯希腊裔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希腊军队。
虽然希腊最终从奥斯曼获得独立,但塞浦路斯的命运却没有改变——新生的希腊还没有力量去保护这个海外孤岛。但“塞浦路斯属于希腊”这一信念却在此时在希腊裔内部开始萌发。
▲表现希腊独立战争的油画
希腊的成功使得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民族纷纷看到独立的曙光,随即各国独立运动纷纷爆发。
与此同时,沙俄也以“拯救斯拉夫东正教同胞”为名义介入,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俄军一路势如破竹,解放了巴尔干半岛全境甚至一度逼近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只得请求英国出面调停,作为代价,塞浦路斯被“租借”给英国,成为英国殖民地。
塞浦路斯再一次成为大国间交易的筹码。
二、塞浦路斯分治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中加入了同盟国一方,英国作为示威,宣布吞并了塞浦路斯——尽管这早已是既定事实。
二战中为弥补兵力不足,英军开始在殖民地招募志愿者,面对优厚的待遇,希腊裔和土耳其裔放下成见,纷纷加入了英军,而英军也为此成立了“塞浦路斯”军团。
▲塞浦路斯团在伦敦
二战结束以后,塞浦路斯两族分歧彻底公开化——希腊裔居民主张塞浦路斯应该回归希腊,而土耳其裔居民则希望维持现状——他们担心,一旦塞浦路斯成为了希腊的一部分,他们将面临被驱逐或变为二等公民的命运。
政治上的诉求逐渐变成了冲突,希腊裔的极端分子成立了游击队,袭击英国的兵营,部队。而土耳其裔则开始以回归土耳其相要挟,发动示威游行,逼英国出面解决问题。
▲英国士兵与希腊裔示威者对峙
而在此期间,又发生了著名的“希土危机”,苏联开始逐步将势力渗透到巴尔干地区,意图在该地区建立红色政权。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美国将土耳其和希腊同时拉入北约。
希土同时加入北约,使得塞浦路斯问题突然间变得微妙起来,对于美国和北约来说,既不希望盟友之间出现不和,也不希望苏联借此渔翁得利。正因如此,塞浦路斯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局面,英国人终于拿出了之前的办法——分治。
不同与之前的印巴分治,这次分治的主要目的,是将之前星罗棋布的不同民族区域按所属民族集中起来。
相比与之前闹剧开场悲剧结尾的印巴两国,这次分割还算比较平静。原因在于此时双方的矛盾主要集中于政治诉求,因此尽管有零星的冲突,但双方还是比较平静的接受了划分。
在划分逐步完成后,1960年8月16日,在英国仲裁下,土耳其,希腊和塞浦路斯签订了《苏黎世-伦敦协定》。塞浦路斯全岛获得独立主权国家地位。
▲塞浦路斯首任总统,大主教马卡里奥三世
但英国人没有料到,分割之后岛内相同族裔的居民更加集中,也使得两族的分歧日益加大,最终开始逐步演变为民族矛盾。
▲民族分割后的地图,红色为土耳其裔,蓝色为希腊裔,可以看出这次分割只是民族的相对集中
希腊裔对土耳其裔占有超过人口比例的政府职位配额强烈不满——在政府中,占人口77%的希腊人拥有70%的配额。而只占人口18%的土耳其裔却有30%人员名额,除此之外,副总统也必须由土耳其裔担任。
受大量希腊裔官员的影响,总统马里奥斯三世开始预备修改宪法,而这又招致土耳其裔的反对。
局势的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了流血冲突,1963年12月,由于两名土族裔在希腊裔警察所经办的案件中死亡,以此事件为导火索,双方发生了大规模流血冲突,500多人死亡,近3万名土耳其裔沦为难民无家可归。
▲与土耳其裔示威者对峙的希腊援军
随即,总统马卡里奥斯三世宣布驱逐所有土族官员,并包围了一些位于希腊裔居民区中的土耳其裔聚居地。
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后,始终谋求大国地位的土耳其立即将此事件作为契机,企图武装干涉,但在美国的强硬态度下作罢。而希腊则向塞浦路斯派遣了1万名士兵作为支援。
地中海东岸的后花园,霎时间硝烟弥漫。
三、南北分裂
就在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下,塞浦路斯的盟国希腊,也发生了一件间接改写塞浦路斯历史的事件。
1967年4月21日,希腊右翼军官团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文职政府,希腊军政府成立。但军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国内如潮的反对声浪,使得政局并不稳定。 1973年11月17日,政变再次发生,秘密警察头目伊奥尼迪斯上台,成为独裁者。
但伊奥尼迪斯有限的威望完全无法控制混乱的国内局面,也无法让军队言听计从。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孤注一掷,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同时也通过战争胜利来树立个人威望——塞浦路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首选目标。
1974年7月15日,在伊奥尼迪斯的授意下,塞浦路斯发生政变,马卡里奥三世政府被推翻,同时塞浦路斯宣布与希腊合并。
面对这样的情况,土耳其自然不会不管,随即在7月20日,土耳其以“维护《苏黎世-伦敦条约》”的名义出兵塞浦路斯,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希腊更不能坐视,7月21日,希腊向塞浦路斯派出援军。
▲展示国旗的土耳其军队
随后召开的和谈依然无果而终。直到8月16日,在联合国的强力制止下,冲突结束。北部40%的土地被土耳其占领,2万人沦为难民。
半年之后的1975年2月13日,土耳其控制地区成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联邦”——针对这一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对此不予承认。美国则宣布对土耳其武器禁售,美国不希望苏联染指土耳其,但同时也绝不容许土耳其挑战北约的权威。
▲在战争中沦为难民的妇女儿童
随着美国的表态,这次冲突画上了句号,但塞浦路斯的分裂,远没结束。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极大地变化:美国既要在冷战中保持对苏联的均势,又要帮助以色列维持在中东的局面,还要面对国内因为越战带来的风起云涌的反战浪潮。
希腊则在军政府垮台之后开始认真的进行经济发展,再不愿插手国际事务。
而在土耳其国内,却由于经济衰退,导致政局混乱,军事政变频发。此时,土耳其政府急需要一个矛盾的转移点——这与当年的希腊如出一辙。
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军出兵黎巴嫩,但随即于10月23日遭遇了震惊世界的贝鲁特机场事件:241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被自杀炸弹炸死,美军被迫撤军,这让中东地区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
这意外的成为了土耳其的天赐良机,趁着之前英国在马岛之战中表现出的衰败,土耳其作出了“西方无力干涉也无意愿干涉塞浦路斯”的判断。
1983年11月15日,“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如同土耳其之前所预判,国际社会对这次建国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在美苏冷战和巴以战火的大背景之下,塞浦路斯显得极其的无关紧要。
土耳其政府得偿所愿稳定政局,而这也宣告了塞浦路斯的彻底分裂。
四、塞温失马,焉知非福
战争之后,双方都逐渐接受了划地而治的事实。而由于南北两地种族相对的统一,反而提高了国家凝聚力和执行力。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南塞浦路斯作为天然港口的地理优势再次凸显。
同时,怡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也使得欧洲富豪纷纷到此度假旅游,南塞浦路斯也借机通过低税发展了金融行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地中海后花园荣耀重现,一度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并且在2004年加入了欧盟。
▲景色优美的塞浦路斯
由于主权只被土耳其承认,北塞浦路斯在政治经济上做了土耳其的附庸,一度由于土耳其内部的动荡导致自身的贫困。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北塞人均收入也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2004年,也就是南塞浦路斯加入欧盟的同一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旨在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安南计划》。
在南北塞的全民公投中,65%的北塞居民支持统一。而出乎意料的是,南塞居然有76%的居民对同一表示反对——因为一旦统一,南塞居民就要缴纳更多的赋税来扶持北塞经济,这是南塞无法接受的。
▲塞浦路斯地图,黄色为北塞,灰色为南塞,中间绿色即联合国划定的停火线。红色为英国租用的基地
虽然计划失败,但塞浦路斯人依然没有过激反应,双方依然保持着和平的态度。
今天的塞浦路斯已经很少能看到战争的遗迹,南塞生活富足,风景优美;北塞虽然经济上逊色,但也生活平静,政局稳定;而在联合国划定的“绿线”两侧,也能看到南北塞人自由往来。
也许只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才会意识到:宁静祥和的家园和自由幸福的生活,要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政治追求和精神信仰重要得多。
作者:潇郁 编辑:Thomas (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