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像教学的方案设计(关于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近年来的地理试题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并且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面对我校的生源差,尤其是文科生学困生比例大的这一现状,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太差。因此学生能不能学好地理,关键在于对地图的掌握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坚持对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一、重视地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现象的“信息库”,是各地理要素综合和具体体现的“综合体”。二、熟悉地图语言,掌握地图基础知识,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三、培养读图兴趣,养成运用地图习惯。四、勤动手绘图,加强描绘地理略图指导。五、借助多媒体教学,加强读图效果。六、加强填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关键词:
读图能力 地图 绘图
一、重视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各种基本技能的核心,由于地理事物的地域空间广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都要通过地图表示出来,如地理区域的划分,自然环境的地带性研究,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国际形势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旅行等等,都高不开地图。所以地理教学在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对学生进行地图技能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熟悉地图语言,掌握地图基础知识,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学会读图、用图,首先要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地图语言,明确地图的有关概念,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的基础。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 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正确牢固地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虽然这一块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点,但对于我校学生来说,虽步入高中,这一块知识仍然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应该在初高中衔接这一部分重点讲解。在知识难度上,教师应讲得更加具体、更加细致,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一带而过。
例如,教学“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时,学生较难于理解。主要是因为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是通过平面上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图,它牵涉到作图、透视等多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但学生立体几何还没有学,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以学习这一块内容,难度可想而知。教学中应该适当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如拿实际地形与其地形图做比较,或者做一些地形模型等,再或者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实际地形到地形图之间的转化过程,以便学生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读图兴趣,养成运用地图习惯
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地理教学如果能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就能更大程度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地图习惯。读图兴趣的培养在于对地理知识的熟练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教师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地图产生兴趣,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能对学习地理充满信心,兴趣倍增。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读图兴趣的问题。
如在中国地理第一堂课上,让同学们读地图册,并找出中国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的形状像什么,南海在哪里,钓鱼岛在哪里。这些简单的提问,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兴趣。又如,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教师出示一张学校附近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标出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野炊的地点和爬山、攀岩的路线,学生兴致高涨。
学生读图、用图意识的培养是学好地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后,为了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出示“青藏地区”的教学挂图,要求学生读图:“举例说明拉萨地势和气温的关系”,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拉萨和四川都在北纬30°稍南的地方,但由于拉萨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四川海拔仅200多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大致下降6℃的原则,拉萨气温比四川低20℃多,所以说地势和气温关系密切,确实是:高处不胜寒。”
四、勤动手绘图,加强描绘地理略图指导
绘图是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动手实践,是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动手绘出简单的图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绘制地理略图是读图能力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略图,或把繁杂的地图进行简化、缩略,以突出某一问题、某一区域、某一要素。地理略图能把复杂的地理图像简单化,收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的效果;可以有力地提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显示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学生理解地理成因有重要作用。学生做地理笔记时,若能及时辅以地理略图的描绘,学习效果更佳。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是培养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密切合作。在教学中,让学生独自动手画一画,指一指,可以深化学生对地理事物表象的理解。如在讲述我国山脉分布规律时,教师边讲边绘,学生边听边绘,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在空白地图上先勾画出来,再将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勾勒出来,最后填上我国的主要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幅由学生自制的简易中国地形图就完成了。这样,不仅能使很多地理事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为今后学习各种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时要注意:一要尽可能的简单,最好以简笔画出现;二是一张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地理事物;三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各种地理要素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出现,使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五、借助多媒体教学,加强读图效果
中学地理时空跨度大,教学内容丰富。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可利用多媒体使图“活”起来。多媒体不仅能演示和播放音像、动画,还能形象地展现画面,突破时空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表现力。教师在讲述概念、规律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简明准确,省时省力,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时,降水量分布比较繁杂,而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曲曲折折,比较难找,学生读图比较费劲。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然后依次点击出现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每出现一个画面就提出一个问题。再让学生分组学习、分层次学习,不断领会各地区的降水情况,总结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让学生归纳出中国降水量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图像,掌握了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
六、加强填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适时、适度、恰当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学习中国疆域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中国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海洋和邻国,再填写地形区、河流、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很好。虽然只有一张地图也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不但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强化了读图能力,使学生养成多层次、广角度、综合性处理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综合理解、综合记忆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在填图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填图文字的大小要适当,书写要规范,位置要准确,不能张冠李戴,随心所欲。教师要使学生清楚:图上差之毫厘,实际失之千里。
总之,读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系统的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反思总结,建立绘图集,积累起来,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相信,我们雪枫中学文科生也能啃下地理读图这块硬骨头,从而收获满满的地理干货,赢得属于他们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