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1)

01

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体验游牧文化的好地方

蒙古国只有320多万人口,也仅相当于一个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人口数量,面积却比整个内蒙古还要大,有15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十九大的国家,它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受地形、地貌、土壤结构的限制,特别适合游牧和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全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还在从事游牧或半游牧生活,是体验游牧文化最理想之地。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2)

如果你对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态感兴趣,那么来一次到达蒙古国乌兰巴托的K3次列车旅游,将是不错的选择。

在国内被当作工艺品的骨雕,在国外还是生产工具

骨雕在国内被单纯当作工艺品,定性为是在一种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带来的产物,其实是一种理解上的偏差,骨雕的使用是草原生态观影响着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他们把自己定义为草原上的客人,从来不对草原进行主观改造,一切生活方式秉承“科学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无论是对于牧草还是草原生物,都要物尽其用”。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3)

首先体现在草原五畜的选择上,它们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补充,比如:山羊和绵羊的比例问题,是非常科学的,事实证明单纯地放绵羊和山羊都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只有一定比例地组成群落,才能更好地存在,而蒙古马除了是冷兵器时代的作战工具,也是放牧的交通工具,同时它还可以在寒冬的雪天通过奔跑踩踏为其它动物踏出埋在积雪下的牧草;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4)

而老黄牛是典型的任劳任怨,浑身是宝,人们常说的“奶可饮、肉可食、皮可御寒、粪可取暖”,其实是忽略了它“骨可作为生产工具”,过去草原上常见的“牛角刀”、用牛尾巴做的“蝇甩子”、牛皮的包等。

草原上骑手用的马鞭完全采用动物的骨骼、牛皮等制作,生活中的很多用具都是取自草原五畜的皮、骨等,甚至连草原狼掉下来的牙齿都会被捡回来加工成吉祥的挂件,骨制象棋、骨笛和羊骨玩具也不可少,当然也包括现在被当作艺术品的很多骨雕。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5)

骆驼特别适合在贫瘠的沙漠化草原上生存,很好地弥补了其它五畜的弱项。

03

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就能生存,这样的生产力是先进还是落后是个伪命题

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生存空间,这本身就是一个先进生产力的楷模,科学合理地使用一切生活中的过程产物(动物的皮、毛、骨、粪等),让一切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让生态进入一个自我的良性循环当中。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6)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然的改造,更像是在透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是贪婪的表现,对于那种方式代表先进生产力是个伪命题。

04

大自然的美是表面的,深层次的美需要思考才能发现

旅游观光和审视一个人也差不多,外在的美是视觉效果,而深层次的内在美是需要思考才能发现的,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基础的艺术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像牧民马鞭、牛角刀、骨笛、狼牙挂件、皮画等生产工具和玩具,它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清朝老骨雕(蒙古国骨雕的背后)(7)

小伙伴们,你们听说过蒙古骨雕吗?对于其它用动物骨骼制作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玩具了解多少?到蒙古国旅游时会去看它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蒙古国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ELS联邦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