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合集一口气看完动漫三小时的(好大胆的动画生而为人)
吸猫。
时下年轻人中热度最高的解压方式之一。
这种灵巧柔软的毛绒绒小动物有让人"一摸解千愁"的魔力。
于是有条件的养猫,没条件的"云养猫",人均"猫奴"化。
以致有人感叹:真想变成一只猫。
每天有好吃好喝,什么也不用做,就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因为比起做猫,似乎做人的"成本"明显要高出太多,仿佛"还没一只猫过得好"。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动画公司Studio Colorido制作了一部电影,由《未闻花名》编剧冈田麿里亲自操刀,讲述绰号"无限"的少女从想要变成猫,到最终决心回归人的身份的故事。
影片名带有浓郁的日式轻小说风格:《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
而在引进中国后,它又多了一个更为本土化的译名:《无限》。
没有限制,没有尽头,没有穷尽——是为无限。
那么,无限的究竟是什么?
1.
如果要评选今年最不讨喜的动画女主,《无限》女主理应榜上有名。
13岁,初二学生,因为时常做些出人意表的怪异举动而被称为"无限大神秘人"。
简称无限。
从这一点看来,日本学生取的外号还是含蓄文雅范儿的。
在欧美影视作品中,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被直白称作"怪胎",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
而"怪胎"少女无限,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举动,就是对男主角日之出贤人的"骚扰"。
臀部暴击,言语调戏,花痴意淫。
如果性别对换,这种行为早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变态"。
以这样的开局"败坏"了观众缘的无限,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她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挽回"形象呢?
当无限以猫咪"太郎"的身份出现在日之出身边时,观众自然而然理解为:卖萌大法。
而在这一刻,你就已经走进了编剧设下的"圈套":
你以为无限变成猫是讨男神欢心的方式,却并没有意识到,她看似"骚扰"的喜欢,归根结底,其实是拯救男神与自己的过程。
变身成猫,并不仅仅是一个讨巧手段;更重要的是,这是无限用以逃离现实生活的手段。
从过去的经历来看,看似外向、没心没肺的无限,与沉默寡言、少年老成的日之出其实有着非常相似的共性:
单亲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各自披上了一层伪装。
无限父母离异,与父亲一同生活也就意味着要接受他的新女朋友薰。为了能够和平相处,无限练就了一副"刀枪不入"的躯壳,用大大咧咧的表象来避免尴尬与冲突。
而父亲早逝、不想让母亲过多操心的日之出,则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用沉默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苦痛与挣扎,用自我压抑内心的向往来达成母亲的要求。
像这样有着潜在相似性的男女主人公,也曾出现在2018年中国台湾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
同样是身世坎坷只有彼此为伴,他们是亲人、是朋友,也是彼此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
而在《无限》中的两个孩子生活也同样带有痛苦的色彩,只不过选择呈现的方式不同。
在这个基础上,看上去更坚强的无限却恰恰也是最先崩溃的人。
夏日庙会,无限因为内心升起"想要世界毁灭"的想法,而邂逅了卖面具的猫。
戴上面具,变成猫咪,撞见了与自己有着一样痛苦的日之出。
这一刻,对于无限而言,她晦暗崩溃的世界里,射下第一道光。
被"爱"改变生活轨迹,这样的桥段在艺术作品中并不少见。
2018年由京阿尼改编的电视动画《紫罗兰永恒花园》中,被人称作"武器"的少女薇尔莉特长久作为毫无感情的战争机器而活。
直到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她破译出赋予自己姓名的少佐基尔伯特临终前说过"爱"的含义,才完成了从冰冷的"机器"到有血有肉的"人类"的转化。
而对于少女无限而言,在她晦暗的人生中承认"爱"的光辉,除了意味着救赎,还代表了勇气——
——尽管我不爱这处处与我为敌的世界,但是因为你,我愿意与它握手言和。
对日之出产生的爱意,成为了无限的软肋,却也是她得以坚强的铠甲。
只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爱同样也带给日之出巨大的能量。
日之出羡慕无限"敢爱敢言"的勇气,并从这份勇敢中,懂得了"表达"的重要性。
换言之,《无限》在这里代表着因为爱而催生的无限勇气。
2.
如果说"勇敢爱"使得观众对少女无限的印象产生了一定改观,那么紧接着编剧抛出的问题则更大程度上让人们放弃了对无限的成见:
当生活已经充满痛苦,你是否能够一直勇往直前?
趋利避害,逃避困难,向来是人类的本能与天性。
面对面具老板的循循善诱,无限戴上面具变成猫咪,在男神日之出身边享尽宠爱。
无需再面对身为人时的苦恼:残缺的家庭、恼人的同学、充满霸凌的学校、无处不在的非议与冷漠的暗恋对象,统统与她无关。
逃避现实,也许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都曾想过的选择。
比如Key社在2008年改编自同名游戏的电视动画《CLANNAD~AFTER STORY~》中,展现了男主角冈崎朋也在爱妻古河渚病逝后,因为接受不了巨大的打击,而将自己封闭起来的经历。
妻子的离去让他对人生充满了恐惧,他惧怕与妻子唯一的女儿也会在某一天离自己而去,于是为了逃避人世无常,选择用酒精麻痹自己,以及拒绝抚养女儿。
虽然最终女儿一句"能哭的地方只有厕所和爸爸怀里"及时让朋也醒悟了当父亲的责任,但是不难看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即便已为人夫、为人父,也依然会下意识产生逃避心理。
回到《无限》,也许有人会说,变成猫确实省去了很多麻烦,可是作为猫得到的就是真实的幸福吗?
这个问题同样降临在无限身上。当她化身"太郎"享受日之出的宠溺时,她也曾想过,日之出对猫的爱并不等价于爱上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
化身为猫,不过是逃离现实后体验到的、不属于自己的虚幻幸福。
于是,问题变成了真实的痛苦与虚幻的幸福,该如何做出选择?
1883年,挪威散文剧作家易卜生在往返于罗马与瑞士的戈森那斯两地之间时,曾认真思索过这个命题。
他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完全可以由谎言和假象而构成。
当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虚幻中时,是平静、简单且快乐的。
就这样易卜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新剧本《野鸭》,旨在探讨是否应该打破生活中虚幻的幸福,去直面真实痛苦。
《野鸭》话剧
而他的男主角被塑造成为总在逃避责任与挑战的"大龄受挫儿童",无法适应成人世界充满危机与艰险的生活。
易卜生这部与此前作品在精神境界产生巨大悬殊的剧作,让当时的批评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并引发激烈的争论。
易卜生
多年之后在《无限》中,编剧冈田麿里女士将这个疑问重新摆在观众面前,并借由女主角无限的举动告诉人们她想要传递的信息:
在猫岛生活的猫咪都是选择了"虚幻的幸福"的人类,这个选择原本无关对错,只不过一旦决定,就需要承担其带来的全部后果,无论是与亲人、现世的分离,还是急剧缩短的寿命。
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是值得的。
而无限则在最后选择放弃继续成为猫咪享受虚幻的幸福。
她决心要重新做回人类,去面对人世间的纷扰,将"真实"掌握在手中。
不再逃避,敢于直面现实,此刻迸发出的"无限勇气",也许已经超越了银幕前的普罗大众。
3.
勇敢爱、勇于面对现实。
从与世界敌对,到放下成见,走向成长,无限展现出的"无限勇气"成为了她扭转局面的关键。
整个故事看似在解决"后悔变猫的少女回归人本位"的问题,实际上说的是自我和解。
编剧冈田女士代表作之一的《未闻花名》也拥有着相似的内核。
为实现面码的愿望而重新聚集在一起的"超平和Busters"5人,在这个重走回忆之路的过程中达成了与过去的自己的和解。
观众不难发现,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现实,人们对于成长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与逃避心理。
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现实。
《无限》将化猫摆在现实的对立面上,用意十分明显,是在告诉观众,真正"劝退"大家的其实是生而为人所要承担的重量。
因为所谓的"成长",也只不过是"做人"的漫长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阶段而已。
日本昭和初期的诗人寺内寿太郎曾著有一行诗:
"生而为人,对不起"。
作为"人"活在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
在这期间经历的一切事物、艰难险阻,都能够成为对自己存在的否定、厌恶的导火索。
少女无限用她潜藏着的"无限勇气"在这个问题的源头做出了解答:
选择作为一个人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件勇敢的事情。
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自己的"无限"勇士。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弗若斯贡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