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完整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应聚焦什么

【教学目标】 聚焦作者为什么怀念“我和祖父”的园子,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快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祖父的园子完整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应聚焦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祖父的园子完整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应聚焦什么

祖父的园子完整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应聚焦什么

【教学目标】

聚焦作者为什么怀念“我和祖父”的园子,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快乐。

【教学流程】

一、我们眼中的园子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件出示“我们眼中的园子”,并发布任务:

通过初读课文,你眼中的园子是什么样的?

预设:我眼中的园子是多姿多彩的、生机勃勃的……(请读出你眼中的这个园子。)

3.小结并板书:这真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4.这个园子是谁的?“我和祖父”的,再来读题。

5.出示“我家有个大园子。”让学生读一读,提问:“我家有哪些人?”

预设:祖父、祖母、爸爸、妈妈、我。

追问:“我家”有五口人,为什么说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眼中的园子。

二、“我”眼中的园子

1.在“我”的眼中,这个园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这个园子给“我”的感觉是自由、快乐的。(板书:自由快乐)因为……说句子。

出示:“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什么是“自由”?“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就”点红,这就是自由。因为自由,所以快乐。

提问:“我”眼中的自由是什么样的呢?引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先指名读,再齐读。)

追问:再读一读这句话,这个自由是谁的?“一切”加红。

“一切”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交流:一切包括植物、动物和“我”。

2.这植物、动物和“我”的自由体现在哪里呢?

出示任务并请一位同学读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植物、动物和“我”的自由体现在哪里?

要求:先自行默读课文,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做简单批注,再组内讨论。

3.交流:“我”的自由快乐体现在哪里?

预设:学生说了很多事,师小结“我”的自由体现在“我”在园子里做的事。

“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

预设:戴草帽、栽花、拔草、溜土、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浇菜、睡觉。

这些事情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我”在园子里干什么?——玩。“我”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4.植物、动物的自由又体现在哪里呢?(继续交流。)

预设:植物的自由体现在“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也没有人管”一句。

为什么说这些植物是自由的?聚焦“愿意……就……”引导读出自由。

现在老师把这部分文字变一下(换成诗行),谁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把这些植物的自由写得十分富有诗意,谁再来读一读?

这些植物也是自由的,因为它们也是——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用同样的方式交流蝴蝶等动物。

5.“我”是自由的,我们已经发现,那为什么还要写植物、动物的自由呢?

预设:正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我”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1)读到这里,这个园子是谁的?——“我”的。

正因为园子是“我”的,“我”才能“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2)那为什么又说这个园子是“我和祖父”的呢?

出示任务并请学生读:自主合作探究,再读课文3~12小节,为什么说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小组内交流。

交流:

出示句子:“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在园子里边。”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天都”加红,说明祖父和“我”待在园子里的时间很长,“我”也跟着整天都在,说明祖父和“我”喜欢待在园子里,我们是园子的主人。

那“我”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小结:祖父一天都在辛勤地劳作,“我”却是在“瞎闹”“乱勾”“乱闹”。读出对比。师生对读“祖父……,我就……”,可以加上动作。

祖父下种,“我”却瞎闹;祖父铲地,“我”却乱勾;祖父浇菜,“我”又乱闹,如果你在你的祖父身边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我”的祖父是什么反应?

小结:在这个园子,祖父给了“我”自由,“我”很快乐。所以说,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三、萧红眼中的园子

1.出示《呼兰河传》尾声部分录音。

萧红在《呼兰河传》的结尾处留下这样一段话,请听一听(略)。

听完提问:萧红眼中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难以忘怀的。

追问:萧红难以忘怀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这一切都发生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

2.推荐阅读。

著名作家茅盾称萧红的《呼兰河传》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板书完毕,并加上引号)读一读。说它是“叙事诗”,因为萧红诗一般的叙事语言;说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因为小说里记录了呼兰河这个小镇里许许多多的风俗故事;至于为什么说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同学们课后去读吧,读完之后再读本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