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1)

赵岩松和我父亲是发小同学,我怀着对父辈的无限崇敬之心,拿着赵老师写的沉甸甸的三本书《正风梦》,开始仔细阅读。书中的内容一下子把我的情思带到了遥远的五十年前,赵老师说“我写这本书都是在激情驱使下,甚至是在遭受嫉妒、排挤、打击报复之下写成的。虽然有使我高兴的许多事,但更多的是使我苦恼、担忧、愤慨的事。有些故事是含泪写出来的”。时值我父亲病重期间以致于不久病逝,年关岁尾,家务繁琐,使我也无暇翻阅这部自传体的岁月史书。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2)

父去已近一月,《正风梦》伴着我对慈父的深深思念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上卷已读完又重读了一遍。初读朦胧心酸楚,再读已成书中人!正直单纯善良表里如一不耍心计的如松用他的心路历程,把遥远的一件件往事记述成飘忽不定的幻影,使我不由的在这些幻影中去捕捉父亲的影子。在我父辈们的美好年华所处的时代,要想保持《松树的风格》是何其艰难!可以想像我父经历的一切苦难、屈辱、曲折、无奈与不甘不正像如松一样吗?我为如松的遭遇难过,更为父亲的时代流泪。感谢赵老师的辛勒耕耘,为读者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梦境。我相信《正风梦》所弘扬的正气必将像《红楼梦》一样会成为一部惊醒世人的不朽著作。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3)

《正风梦》中卷阅读完毕,掩卷沉思浮想联翩。如松家的一幕幕心酸往事萦绕在我的心间挥之不去,父母的离世、亲情的冷漠、妻子的无情、儿女的叛逆......随着家庭条件的逐渐好转慢慢淡化;书中的如松年轻气盛,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无条件地听从党的安排。七十年代中期到农村下乡包队,骑着自行车经常往返于距县城五十里的永安镇村,风风雨雨长达三年之久。舍弃年迈的父母亲、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中,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发动群众修田造地。寒来暑往,身先士卒和农村百姓打成一片。终于使一个合作化以来一直吃供应和救济的村子,变成了一个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先进村,受到党和政府的奖励。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4)

然而,性情耿直、工作狂加上不会欺下瞒上,谄媚领导;心无城府、光明磊落的如松,工作屡受排挤甚至打击报复、工资上调无望、晋升职位没份,好在工作能力强、业务过硬肯刻苦专研且多才多艺。终致因祸得福,让如松远离是非之地,进入省城发展。虽然生活曲折离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妻子离异、两个儿子先后辍学、女儿大学毕业找工作的艰难无奈、二次娶妻的失败、儿子工作调动等的不如意皆因自己的无权无势不会讨好取悦上级,说话耿直、缺乏社会经验所致。这些反而使儿子在经商下海的大潮中涅槃重生、娶妻生子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在处理儿子、孙子、前妻、后妻、亲人、同学、同事、朋友、邻里以及儿子、女儿艰苦创业、行为叛逆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等的悲欣交集的脉络中也使人感悟到形形色色的不同角色演绎出的夫妻情、父子情、朋友情、社会情,揭示出人性的本真,这真是一部难得的《人情谱》。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5)

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血有肉,爱憎分明。比如对前妻的描写既有其泼辣、豪爽,孝顺公婆、做事大方的一面,也有其作风不正、喜怒无常、乱交际的地方。有使人同情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还有零星的闪光点,这样就避免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无是处而成为合乎常理的人物素材。正如作者所说“我写的书是现实的反映,都是我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没有一宗一件事是随意杜撰的,都是根据现实素材提炼而成的。”。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6)

总而言之,一切的不顺除了人的品行教养以外还是当时社会普遍贫穷惹得祸!可怜三十年前逝去的老人们,少吃没喝,生活艰苦。在极度贫困的大环境下何来尊严?何来礼节?何来厚道?为一口吃,弟媳不惜昧着良心做出像老鼠一样的龌蹉之举,我想放到现在是不会发生的!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7)

看完《正风梦》下卷,书中的人物事件依然萦绕在我的心中。如松与柳花是这个大家庭的创立者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虽然他们中途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但他们的三个孩子即星升、兔升、玉婷的成长、婚嫁、抚儿育女无不牵挂着两个主人公的心。这个家庭有爱、有温暖、也有冷漠与无奈,由于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故而也有不一样的命运。大儿星升开朗大方,勇于创新,善于交际、敢想敢干、敢作敢当,不管碰到什么坎坷与挫折都坚定地走下去,性格中有母亲的大胆泼辣却缺乏父亲的谨言慎行;二儿兔升保守、诚实、处事有分寸、谨小慎微、能吃苦,小手小脚,性格中有父亲的精明,也有母亲的无主见;女儿爱学习、肯专研,却继承了父亲目中无尘、追求完美,要强好胜的特点,然造化弄人,命运多舛。孰料,如松第三次组建的家庭,为儿女们哺育下一代,教育下一代成人成才,撑起了一片充满爱的温馨港湾。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8)

书中对柳花和丁香在医院共同照护兔升的媳妇孩子时,一起吃饭对话的细节描写,着墨不多却很有趣味,人性中的善恶,人的雅量修养显而易见。这也是如松晚年能够沉浸在幸福温馨的家庭港湾与儿女们和谐相处,共同写诗作画、潜心写作的主要原因。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9)

如松自小生长在贫困年代的贫困家庭,从小聪慧好学、善解人意,学习刻苦认真、争强好胜,博闻强记、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老师喜欢,同学仰慕的好学生。祖辈父辈筚路蓝缕,背井离乡来静乐开创基业的艰辛,第二故乡静乐的人文历史,山水人情的滋养也使得如松身上充满了正直善良,有正义感、有担当情、有责任心,这从他赡养老人、恩爱妻子、关爱儿女孙甥、注重手足亲情,教育子女、与人交往,对工作、对农村老百姓、对亲人、对上级领导与工作中的同事、对立面的处事风格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省城拼搏、备课教书、文学创作、写字画画、吹拉弹唱的故事情节在跌宕起伏中带给读者时而欢笑、时而悲伤、时而气愤、时而失望,在坚实深厚的生活基础上独具匠心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使得笔下的人物血肉饱满、栩栩如生,语言渗透着浓烈的爱憎之情,真挚的感情随着流畅的文字跳动叩击着读者的心扉,使读者情不自禁地为书中的人物命运痛苦与欢乐,忧郁与悲愤。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10)

父子、儿女们之间彼此关心,互相爱护,共同用心维持着欢乐大家庭的幸福。这无不得益于如松潜移默化、言传身教、苦口婆心的教诲和丁香的善良厚道,互相尊重。虽然也有时会出现误会,但无论是父亲生病、丁香被车撞伤、参加亲人的葬礼、带领父亲旅游等等无不显示着彼此的理解和温暖。小说的时间跨度从七十年代初到现在,每一个琐碎的生活细节无不来源于切身经历,但坚强的如松始终能够在艰难痛苦中自娱自乐,找寻生活的乐趣,从失败的婚姻中解脱出来顽强地去开创新的生活,直到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本身就很感人。每一章都是真实体验、每个故事情节都是心血结晶、每一个人物命运都充满了生活哲理,读后沉思感触颇深。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11)

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葬礼的生动描述,再现了人们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进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入土为安到讲排场、重好看;展现出百姓生活由贫穷到富裕的时代变迁。从医院看病、到老年文化生活、孩子上学、子女就业、住房分配等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出现的诸多人为的弊端,使眼中揉不得半粒沙子的如松心灵受到莫大的震动。在向上反映真实情况却得到和稀泥的处理结果时,依然坚信党会正本清源,回归到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中,期盼党风、民风、社会风气会日益好转。于是,用手中的如椽巨笔针砭时弊、直抒胸臆,褒贬美丑、扶正压邪,敢于向不正之风作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读后感(清风入梦来正风梦读后感)(12)

旅游途中即兴写诗填词或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文字表达方面用带有地方特色的乡音土语,既增加了小说的文学性、趣味性也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活泼。书中最后上书中央的九条,生动地诠释了一个耄耋老人工作踏实、坚持党性原则,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使得《正风梦》的思想高度进一步提升,成为一部有可读性和教育意义不朽力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