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水生结局是什么(狙击手邹路遥希望一辈子不要开枪)

狙击手水生结局是什么(狙击手邹路遥希望一辈子不要开枪)(1)

邹路遥在进行野外训练(9月18日摄)。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王研)10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狙击手邹路遥:“希望一辈子不要开枪”——他的目光并不锐利,他甚至带着一些腼腆,却让犯罪分子胆寒……》的报道。

狭窄的酒店房间里,一名特警正与歹徒进行激烈枪战。

电光火石间,歹徒被击毙,人质被解救……

这一幕,许多人只在电影中见过,却真实发生在昆明市特警支队特警邹路遥的人生里。

特警,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神秘的存在。尤其是狙击手,以过硬的心理素质、炫酷的装备、强悍的体格和神一样的操作,成为许多男孩从小的崇拜对象。

和人们印象中一样,特警邹路遥气质沉稳、体格健硕,显得很精干。但和人们想象不同的是,他的目光并不锐利,话也很少,甚至带着一些腼腆。

(小标题)一名狙击手的成长:“刀越磨越亮”

1983年出生于西双版纳的邹路遥,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男孩儿一样,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警察。

小时候,邹路遥总是腰间别着父亲给做的木头小手枪,和小伙伴儿们在村里到处“抓坏蛋”。那时当地尚未禁猎,他还喜欢跟在邻居爷爷的屁股后面上山打猎,因为这位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有一支气枪,扛在身上威风凛凛。六七岁时,邹路遥就在他的教授下试着射击,石头、玻璃瓶、纸盒,每一次命中目标都伴随着他清脆的笑声。这笑声回荡在西双版纳湿润的空气和热带雨林里。

时光流逝,他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

高考来临时,邹路遥没有任何犹豫,报考了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今云南警官学院)。考试成绩、体能测试、视力检查、政审……2000年,他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警校。但要成为一名狙击手,这只是重重闯关的开始。

在禁毒专业刻苦攻读一个学期后,恰逢警校招收云南省第二批特警班,从各系挑选优秀学生。第二个学期开学时,邹路遥已经是特警班50名学生中的一个。从此,上午理论课,下午则是各种体能技能训练:擒拿格斗课、体能课、战术课、射击课……这个比其他班都要苦、都要累的班,还有退出机制。一个学期下来,好几名同学被退回了原班级。

在警校第一次摸到真枪,邹路遥兴奋得不得了,但射击成绩却并不理想。不服输的他开始对自己进行“魔鬼”训练,毕业时,射击已成为他的“王牌”科目。“我的诀窍就是不停地练!”邹路遥说,这就像修炼武功,每到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心得:一开始练心静,然后练专注,等打移动靶时,就必须在精神高度集中射击目标的同时留意周围情况。

在班里,邹路遥某些时候会特别受“重视”。比如教擒拿格斗的教官就经常点名,让他在拳击课上“支桩”,轮流接受同学拳头的“考验”。邹路遥每次都累得龇牙咧嘴,日子一长,他渐渐心生排斥。终于有一天,邹路遥鼓起勇气问教官:为啥老是我?老师的回答点醒了他:“你拳击的基本功很不错,但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刀越磨越亮!”从这以后,邹路遥再也没有因为训练强度大抱怨过,因为他知道,这正是磨炼自己本领的机会。

若干年后,正是这身过硬的本领,让邹路遥在实战中得以完成任务、安全返回。

2004年毕业季,邹路遥等5人从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考入昆明市特警支队云豹突击队。

云豹突击队是公安部确定的十支国家级反恐突击队之一,其重要性和危险性决定了队员必须素质极高、本领过硬。也因此,每个新队员都有半年考察时间,不适应者将被调岗。因为怕被淘汰,邹路遥训练时总是异常刻苦,在和新队员“较劲”的同时,他也努力追赶老队员,这种怕“丢脸”的信念支撑他度过了重重难关。

2008年,与邹路遥同批的队员有人已经离开云豹。邹路遥也曾有这样的机会,但他想:培养一名突击队员不容易,国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光是子弹就打了这么多。要是去了其他单位,自己这一身本领又如何施展呢?以前吃过的苦岂不是白吃了?

(小标题)第一次击毙歹徒:"我希望一辈子不要开枪”

事实证明,需要邹路遥大展身手的时刻,很快就来了。

2008年10月29日,是个星期六。妻子休假回了临沧老家,邹路遥自己在家休息。上午约11点,电话突然响了,队领导告诉他:龙泉路家乐福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案,离你家近,你先去!武器装备我们给你带来!

这天上午9时许,一名男子因情感纠纷在家乐福与人发生争执,当场拔刀捅伤三人并劫持了其中一名伤者,120救护车赶到后,一名护士主动换下了伤者。派出所、分局与男子反复谈判无果,上级决定让云豹突击队介入。

邹路遥赶到后,对事发原因、歹徒及人质的体貌特征、凶器情况、房间结构及周边环境等进行了缜密的前期侦查。当时,歹徒把护士劫持到了监控室,关上了门。由于监控室没有窗户,警方只能用静音电钻悄悄在墙上钻了个孔,然后放置针孔摄像机观察情况。“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情绪很激动,毕竟他前期已经行凶伤人了。”邹路遥说,此人甚至对护士大叫“你别怪我,今天咱们谁都别出去了”,似乎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

监控室外,警方正紧张地研究处置方案:强攻?房间里从门到歹徒和人质所在位置比较远,特警突入后歹徒仍可能伤害人质,不可取。把麻醉药放在食物和水里送给歹徒?麻醉药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而且歹徒可能让人质先试吃,也不行。左右为难间,邹路遥建议自己在旁做好准备:歹徒的行为已经达到了依法击毙的条件,只要他打开门露出头,自己就可以见机行事。这个方案当即获得认可。

门,是唯一突破口。怎样才能让嫌疑人自己打开这扇门?警方决定利用送饭的机会把门“骗开”。

门外,邹路遥已经架设好狙击步枪,大家也做好了全部准备。负责送饭的是一直与歹徒交流周旋的辖区派出所民警,但他不能进房间,这样才有让歹徒出门的机会。门内,歹徒叫喊着要赶快把饭送进去。送饭的民警假装害怕了:“我可不敢进去。放地上了,你自己出来拿吧!”

歹徒对这个“不负责任”的警察无计可施,只好打开门看了一眼,就在这短短数秒间,邹路遥已经看清了歹徒和人质头部的位置。当歹徒再次打开门探出头、送饭民警正要向前时,枪突然响了!

现场一片寂静,大约两三秒,才重归喧闹。大家纷纷冲上前去救人质、查看歹徒情况。

“扣动扳机就是一瞬间的事,看起来是不假思索的。”邹路遥说,但开枪前,自己的脑海里已经思考过所有细节。例如,狙击步枪威力很大,击毙歹徒时可能产生跳弹从而伤及人质。但监控室被木板隔成两间,子弹穿过歹徒后会射向木板,所以不大可能再产生危害。如果打中脑部,神经肌肉还会有十几秒钟的自然反应,可能给人质带来危险,所以要打人中,因为这个位置可以最快切断其中枢神经,等等。

得到战友“OK”的手势示意后,邹路遥转身离开现场,此时他的肾上腺素开始飙升,手直发抖。他坐上车抽起了烟,领导也进来跟他聊天,“要不要给你找个心理医生?”“不用,给我放两天假就行了。”

回到家的邹路遥马上买了机票,到临沧看到妻子的那一刻,两个人才都有了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

“这是我击毙的第一个人。”坐在记者对面的邹路遥拿出了烟,却没有抽。他说,开枪那一刻,根本无暇思考个人得失,唯一的想法就是击中!

“我希望一辈子不要开枪。因为开了枪,就说明发生了恶性案件。但作为一名狙击手,一定要有随时开枪的准备和本领。”邹路遥说。

(小标题)惊心动魄的室内枪战:“我们把后背交给队友”

2016年,表现突出的邹路遥已成长为云豹突击队教导员。此时,他的心里有了新的想法:这些年,自己参与处置了这么多案件,有责任、有义务把实战技能和经验传给年轻队员们!

2017年,一起突发事件再次验证了邹路遥的过硬本领。

因罪犯张林苍从狱中逃跑,邹路遥等云豹突击队员前往昆明市嵩明县搜山。5月10日早上,张林苍被抓获,已经一整夜没睡的队员们返回昆明市区。正在车上打盹儿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在昆明某高档酒店里,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案!

中午12时许,邹路遥等队员到达现场。经初步了解情况,一个歹徒纯粹是为了求财劫持了两名酒店工作人员,索要80万现金和一辆车。但糟糕的是歹徒手里有枪,还有约40发子弹和疑似爆炸物!

现场还有许多不利条件:一是人质被劫持的地点位于酒店顶楼的一间豪华套房内,有两扇门。但墙面为单面夹胶厚玻璃。这意味着里面的人能看见外面,外面的人却看不见里面。二是酒店方圆200米内没有比顶楼更高的制高点,无法架设狙击点或观察点。即便有,也很难透过玻璃狙击,因为弹道会被改变、玻璃爆裂的威力也很大,可能伤及人质。

经过分析研判,现场指挥部决定由邹路遥等三名队员组成突击组,其中一人化装成服务员,在送钱物进去的同时,趁歹徒放松警惕时寻找机会处置。

但事情的变化往往很难跟随人们的意志。

就在化装队员进入房间时,暴躁而狡猾的歹徒可能察觉到不对,突然对他开了枪!情况有变!在门外听见枪声的邹路遥等人遽然变色。他和突击组另一名队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强突!两人分别冲进房间的两扇门时,看到一名人质坐在沙发上,歹徒躲在他背后,枪还对着门口;另一名人质则站在沙发侧方靠近门的地方。电光火石间,这名队员迅速保护一名人质和化装队员出了房间,邹路遥则站在歹徒侧方,不假思索地抬手射击!

长期训练产生的默契,产生了天衣无缝的配合!歹徒无暇顾及其他人,因为邹路遥第一枪就打中了他的肋骨,他转身向邹路遥还击,两人就在房间里开始了枪战!歹徒以沙发和人质为掩体躲避,邹路遥则没有任何掩护,暴露在歹徒面前。惊心动魄的对射间,歹徒子弹已经打尽,邹路遥也开了十枪。凶悍的歹徒在被击中七枪后依然向邹路遥扑去,最终擦着他的身体倒了下去。人质得以平安脱险。

“过程说起来挺长,其实就是几秒钟的事。”邹路遥说,这是云豹突击队建队以来遇到最危险、处置难度最大的案件。如果不是队员间默契的配合,如果没有明知房间有枪还向前冲的胆量,如果出现了丝毫迟疑和退缩,人质和队员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云豹最宝贵的精神,就是信任和勇气。”邹路遥说,队员们都是真正的生死之交,面对危险时,他们能毫不犹豫地把后背完全交给队友,同时也完全具备保护队友后背的能力。技能、战术可以通过训练达成,但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相互间的信任无比珍贵。

(小标题)夫妻失联86天:“这些天我受的罪,值了”

在云豹突击队十多年,邹路遥有了职业病——他的颈椎出了毛病,耳朵也患上了爆震性耳聋。2019年,因组织需要,他离开了深爱的云豹突击队,到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担任大队长。虽然还是特警,但与云豹突击队主要负责后期处置不同,五大队负责的是巡逻防控等前期预防工作。“发现隐患苗头,打早打小,避免演化成恶性案件,这对老百姓的平安来说同样重要。”邹路遥说,自己至今依然保持着训练强度,也做好了随时回去再执行任务的准备。

也是在这一年,邹路遥和妻子石琛组成的双警家庭获得了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那个广为流传的“失联86天”的故事,感动着许多人。

2012年3月,邹路遥接到了“涉外事件,任务保密,时间不定,断绝外联”的上级指令,要求立即出发。到了西双版纳州,他才知道是要参加“10·5”湄公河惨案专案行动。从这天起,他就在家人的世界里,“消失”了。

石琛是昆明市公安局国保支队民警,那天,邹路遥只说要执行任务就收拾东西离开了家。一开始,因为深知丈夫工作的特殊性,她并没有多想。但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整整86天,邹路遥一直没有任何消息!作为女人,作为妻子,石琛不可能不多想。从一开始的担心、埋怨,到后来的恐惧、绝望、胡思乱想,她甚至无数次想象过丈夫牺牲、自己抱着他照片的场景。对于白天要坚守岗位、晚上要回家照顾两岁多孩子和老人的石琛来说,这是一段痛苦的煎熬:失眠、噩梦经常在深夜来袭,面对老人询问还要强作镇定打马虎眼儿,每当手机响起,石琛的心都骤然揪紧,生怕是丈夫单位打来、告诉她坏消息的。

第87天!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终于让这块大石头落了地。“一切安好,勿念”,短短六个字,却让石琛痛哭失声。直至邹路遥归来,她才知道,丈夫和战友们克服了千难万险,深入糯康犯罪集团腹地,成功将犯罪集团主要成员抓捕归案。这一刻,她为丈夫感到骄傲,“这些天我受的罪,值了!”

结婚十多年,邹路遥不知有多少次像这样赴外地执行任务,他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工作,把太多的等待和辛酸给了妻子。但他们都知道,只有舍“小家”,才能换来“大家”平安,只有“大家”安宁了,“小家”才能幸福!(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