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就是这样有魅力(京剧中藏着另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新民晚报

京剧就是这样有魅力(京剧中藏着另一种生活方式)(1)

品质生活直播周火热进行中,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大咖们频频亮相。本报今起推出“大咖说”,与他们面对面评述品质生活。

作为上海五五购物节·品质生活直播周的重点活动之一,京剧名家王珮瑜带着B站两位国风UP主走进上海京剧院,围绕“穿越时空的行头”主题,全面揭开京剧世界的传统美。

跳脱

心之所至处处“桃花源”

“何为‘叫好’,放慢速度就叫好!”这是王珮瑜在“京剧清音会”上普及京剧知识的妙语之一。如今再品,这句话的含义远远超过字面意思,不仅普及了京剧知识,更展示了“慢生活”的真谛。在王珮瑜看来,国粹京剧远不止好听的唱腔、优雅的身段、扎实的功夫、精美的服装和千变万化的妆容,在唱念做打、坐立行走、服饰行头的“讲究”中,“藏”着另一种生活方式。

“往前一步,低头俯视叫看水。后退一步,抬眼一望叫看山。去掉服化道的辅助也能演出山山水水,那才是真本事!”不依靠任何道具就能幻化出山水百态,那是戏曲虚拟化表演的至高境界。而这境界除了仰赖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更需一份心之所至,才能让人信服、轻易“入戏”。事实上,生活在都市钢筋丛林中的人们,若能领会一两分这样的心境,也能在疲惫的生活中偶尔“跳脱”,即便置身嘈杂都市,亦能处处“桃花源”,让心灵得以休憩,获得片刻“在别处”的宁静。

出圈

让京剧更多走近年轻人

被公认是京剧界最“出圈”的王珮瑜,如今跨界娱乐圈目标只有一个——到年轻人最多的地方去,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方式说京剧。

《奇葩说》里,瑜老板教大家念“三级韵”,“惊提、怒沉、喜展眉”言简意赅七个字说出了的京剧表情。《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同时,全国首档京剧脱口秀——《瑜你台上见》应运而生。王珮瑜坚信国粹的魅力。尽管,从喜欢王珮瑜到喜欢京剧的“转化率”还远低于预期,但去年底“清音会”,上海大剧院上下三层千人合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的场景,还是让王珮瑜热了眼眶,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入戏

“穿越”古今沉浸于戏

就在去年初秋,顾村悄然耸起一座古戏楼,白墙黛瓦,厚重的木门上,“瑜音阁”三个字苍劲有力。这是王珮瑜为现代都市人搭建的“造梦空间”,一个让你“穿越”古今、沉浸于戏的地方。首轮演出安排了《玉堂春》《追韩信》《白蛇传》等戏码,和梁上三十余帧木雕相得益彰。

和传统戏一看三四个小时不同,演出以说书人串场、评弹间演,弦乐四重奏为开场的方式贯穿首尾。在这里,人们还可以坐着黄包车来看戏;可以画脸谱、贴片子,真实体验一把戏曲行头;还可以在演戏过程中向台上“打赏”,体味一下古时看戏乐趣,为实现戏曲艺术返本开新、传统民俗当代化推广、京剧艺术传承实践做了全新尝试。

育人

培养教师从娃娃抓起

王珮瑜最初就想好要把瑜音阁戏楼建成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汇报展示基地,疫情期间她为孩子们度身打造了一台儿童京剧。与此同时,她还和出版社合作,出了一套京剧立体书。

早在古戏楼耸起之前,王珮瑜已经在着力培养青年京剧教师。如今,这支青年教师队伍已经覆盖了上海6个区二十多所学校。此外,她还带领团队小伙伴们完成了全国首套青少年京剧通识教材的编写,并已在宝山开展试点教学,包括常规课程教学、定期主题讲座及文化周、艺术节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千余名学生接受了京剧普及教育。 本报记者朱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