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1)

文丑军掩至。众将曰:“贼至矣!可急收马匹,退回白马!”荀攸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饵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复言。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2)

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颜良被关羽斩杀后,袁绍又派出另一员猛将文丑前去进攻曹操。曹操故意令部下丢弃粮草和战马,引诱文丑将士。文丑果然中计,大军因抢夺粮草和战马而阵型大乱。此时,曹操果断下令攻击,文丑无法组织有效防御,只得仓皇撤退。曹操又派张辽和徐晃二人追赶文丑,但张辽被文丑射伤,徐晃又被文丑击败。幸亏关羽及时赶到,将文丑斩杀。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自相践踏”,意为自己人互相踩,形容军队溃败时各自仓皇逃命的狼狈情形。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5)

小说中提到的袁绍集团的猛将文丑,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有关他的记载很少,在《三国志》中也仅有四个传记中提到了他的事迹。其中最为详细的要数《武帝纪》和《徐晃传》。据《三国志·武帝纪》载:“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曹操)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文丑是死在曹操的计策上。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6)

那么,究竟是谁斩杀了文丑呢?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仅仅是在《三国志·徐晃传》中提到:“(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而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并无关羽斩杀文丑的记载。因此,后世大多将斩杀文丑的功劳算在了徐晃的身上。而《三国演义》作者为了塑造关羽形象的需要,又将此事移植到了关羽的身上,这是历史小说的通常技法,无可厚非。

三国四字成语故事简介(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7)

对比了小说与历史的不同,再来谈谈小说的情节。在小说当中,张辽和徐晃是曹军将领中武艺高强之人,但都不是文丑的对手。不仅如此,在小说第七回中,文丑也曾经对赵云单挑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这些对比都足以说明文丑武艺之高强。那么,关羽为何又能秒杀文丑呢?书中有个关键的描述:“关公马快。”从这四个字来看,作者自己也认为这并非是一场堂堂正正的较量,除了武艺之外,关羽拥有一项文丑难以对抗的优势:赤兔马。正是这一优势,令文丑丢掉了性命。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关羽斩杀文丑,也只能算是偷袭,并非真正的依靠武艺取胜。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