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强农富民风景正好)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对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重要之年,书写不寻常的一页。
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780.1亿斤,总产量居全国第六位,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750亿斤以上。
2022年,大豆播种面积1833.1万亩,大豆产量49.1亿斤,创历史新高。
2022年,牛奶产量734万吨、肉类产量278万吨,牛羊肉产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逆势夺丰收,高位再增产。不断“升级”的农牧业大区正向着农牧业强区迈出铿锵步伐,一幅“绿富美”的动人画卷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重农固本 北疆粮仓岁稔年丰
这几天,李二珍一直忙碌在直播间。
“欢迎大家走进直播间,今天带大家来到的是同联村四队、七队发放颗粒有机肥的现场……”近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李二珍和广大网民共同走进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项目现场。不到半小时,访问量已经超过1900人次。直播画面里,数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发放肥料,村民们兴高采烈地领取有机肥。镜头前,技术员一边推荐颗粒有机肥,一边热情地介绍着施用技术要领。
直播间内,李二珍和关注盐碱化耕地改良的农户频繁互动,现场讲解保护耕地质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耐心细致地解答如何科学使用颗粒有机肥、促进盐碱化耕地改良。
“直播间里忙解答”,只是我区各地不负春光、忙备春耕的一个缩影。我区提前部署、多措并举,抢抓春耕备耕有利时机,打响了新一年保障粮食安全“第一仗”。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2022年,我区全力履行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着力扩大数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我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稳粮扩豆工作,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
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427.7万亩,粮食产量达到780.1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
——强化肉类供给保障。以34个肉牛养殖大县和27个肉羊养殖大县为重点,推进肉牛扩群增量、肉羊提质增效。创建65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出台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改革意见,在20个养殖大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
——推进奶业率先振兴。制定实施“奶九条”专项扶持政策,落实财政补贴资金8.3亿元、专项债券19.99亿元,设立奶业振兴基金,自治区财政投入9.8亿元,撬动各类资本82.2亿元投入奶业振兴项目,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年底前建成3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56个,提升改造中小养殖场和传统乳制品试点251个。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的实际行动。一系列可操作、重实效的政策措施,也为内蒙古“十九连丰”提供了“硬核”支撑。
向良田要产量。出台“高标准农田十一条”专项政策,提前完成4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478.3万亩、保护工程900万亩,推进盐碱地改良12.2万亩。开展6个大中型灌区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20.05万亩。
向种子要粮食。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开展“揭榜挂帅”专项行动,8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达到15家,农作物良繁面积达到130万亩。建成60个“看禾选种”平台,举办4场“赛畜会”活动,推动良种进场入户。
强链固链 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一组数据勾勒出我区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态势。
新创建内蒙古西部绒山羊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扎兰屯大豆、科右中旗肉牛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4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4个,编制四季乡村旅游主题线路94条;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农村牧区物流基础设施,新建果蔬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87个,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6.14%,农村牧区电商零售额达181.94亿元。
如今,行走在内蒙古广袤的农村牧区,田畴沃野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农牧业产业更旺了、农牧民的口袋更鼓了……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全区上下聚焦聚力结构调整、优势转化、提质增效,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和农牧民就业增收。
初春时节,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堵嘎尔湾村村民郭培军格外忙碌。
近几个月,他家陆续卖掉了30多头肉牛,收入30多万元。“养牛有补贴,当年就能见利。秋收后的秸秆可以当饲料,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增收。再加上政府的养殖好政策,我养牛的劲儿更足了,明年还要继续‘牛’。”郭培军乐呵呵地说。
养殖产业“旺”,种植产业“兴”。这段时间,在准格尔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五家尧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里,瓜农们培育的香瓜苗已经郁郁葱葱。“由于瓜类作物根系病菌对土壤侵害大,必须三年以上才能重茬。采用嫁接技术后,香瓜苗既继承了南瓜苗的生长特性,又解决了重茬问题,还可提前上市期。”瓜农们都说,自从采用了新的嫁接育苗技术,种瓜的效益又提升了一大截。
“一产重塑”是鄂尔多斯市放出的又一个“大招”。该市围绕瓜果蔬菜、小杂粮、肉牛和奶业等产业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做强做大特色优势农牧产业,推动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
透过鄂尔多斯产业的“华丽转身”,可以清晰看到内蒙古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绿色发展引导产业转型。以“一湖两海”、察汗淖尔流域和沿黄流域等重要生态区为重点,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化肥农药持续减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5%。在全国率先创建绿色食品畜牧业标准化基地试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9.4%。
深化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平台,一站式办理土地流转交易2.3万笔,发放贷款36.6亿元。在10个旗县持续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盘活利用试点。
内外兼修 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年味儿”是春节假期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这个春节呼和浩特市的哪个乡村人气最旺?新城区恼包村当排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农历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这段时间里,恼包村文旅产业平台各项产业营业额达6000多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走进恼包村,林荫道、石拱桥、民俗建筑充满诗情画意,一派生态宜居的美好景象。近年来,恼包村利用区域优势,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精心打造产业布局,以商养文、以文促旅,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的恼包村,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街区、美丽乡村的典范,更成了乡村旅游新地标品牌、乡村振兴实践地。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
村庄还是那些村庄,人还是那些人,但思路变了、资源整合的方式也变了。内蒙古农村牧区不断焕发新生机,处处释放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上演着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美丽乡村“蝶变记”。
走进赤峰市林西县城北街道东街村,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道路两旁的村规民约展现在眼前。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促进村庄文明和谐,东街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清理卫生死角等活动,在全村范围内打响村庄清洁保卫战。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硬化、美化、绿化、亮化,让小村庄换了容颜,村民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也有了大幅提升。2022年,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项目开工,以民俗和旅游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村内现有景观进行建设,培育民俗文化旅游观光特色产业,形成具有规模、点线结合、动静适宜的观光景点。
外有“颜值”,内有“气质”。我区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
——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58.5%的行政村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成57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在462个乡镇、1206个嘎查村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增加乡村生态绿量7.8万亩、提升乡村绿化质量29.6万亩。
——持续推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庄布局分类,7430个嘎查村编制完成“多规合一”规划,占应编总数的86.41%。新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7785公里。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79.5%。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26.8%。
——有效提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新建校舍3.1万平方米,对旗县级以下薄弱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不断丰富农牧民文体生活,加强乡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开展乌兰牧骑下基层等惠民演出7000余场。
强农富民,风景正好。从美丽乡村到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从合作社到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从产业园到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发展,内蒙古向着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迈出新步伐。
本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