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

武则天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了许多酷吏来打压反对力量。这些酷吏可能一无所长,只会钻研五花八门的刑罚来刑讯逼供,也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朝中大臣们对酷吏无不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不避生死,与奸佞、酷吏、幸臣做殊死的斗争。酷吏们在外兴风作浪,对内却溜须拍马,尽显奸佞本色,这天酷吏们的老大生病了,下属官员纷纷来探望,其中有个叫郭霸的御史专门等到其他人走后,悄悄来到病榻前嘘寒问暖,然而这次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

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1)

马屁拍歪的原因是这位上级是魏元忠。看到魏元忠躺在病床上,郭霸自以为阿谀逢迎的好机会来了,便装模作样地慰问一番后,忽然拿起床下的尿壶 “嗞咂”地品尝起来,看上去十分有味。品尝完毕,郭霸毕恭毕敬地对魏元忠说:“恭喜大人,就要康复了。”然后他解释说:“属下对医道略通一二,大人的尿液偏苦,不出几日就要康复了。”溜须拍马达到这样的境界,常理来说上级心里会极为舒坦,而魏元忠却大为厌恶。他不仅没有提拔郭霸,反而把他“尝尿”之事大告天下,从此郭霸落了个“尝尿御史”的名声,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2)

要说这郭霸拍马屁也不会挑人,魏元忠性格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连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都敢骂。据《旧唐书·魏元忠列传》:“时张易之、昌宗权宠日盛,倾朝附之。元忠尝奏则天曰:‘臣承先帝顾眄,受陛下厚恩,不徇忠死节,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则天不悦。”虽然武则天很生气,但此时她还很信任魏元忠,没把他怎么样。

武则天信任魏元忠自然是有原因的。弘道元年(683),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没过多久武则天就把李显废黜了,立李旦为帝。然而李旦不过是傀儡而已,武则天以太后之位临朝称帝,唐朝进入武周时代。后宫干政到如此明目张胆的程度,唐朝上下自然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于是光宅元年(684),徐敬业愤然起兵于扬州,以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之名找骆宾王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号召天下勤王救国。此文一出,天下群雄云集,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十余万人,而奉命镇压这支叛军的就是魏元忠和李孝逸。

李孝逸是李渊的堂侄,武则天的亲信。然而此人不堪大用,率领30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前线后,在临淮的第一战就失利了,只好退回江北。这一退,李孝逸就再也不敢出战了,只想龟缩起来按兵不动。见状魏元忠急的团团转,劝他说:“国内这么久没有战事了,此战全国上下莫不高度关注,况且您是王室宗亲,朝廷就盼着您诛杀叛逆的好消息以壮国威呢。要是大军停滞不前,朝廷必然会换一个将领来替您,到时候一个畏敌不前的罪名安上来,您可就大祸临头了。”

听闻此话李孝逸也急了,令部队火速发起进攻。此时诸将在进攻目标的选择上起了争议,又是魏元忠站出来力排众议说服李孝逸率先进攻酒饱饭囊的徐敬猷,果然一战大破之。之后两军主力交手,敌军兵锋炽盛,李孝逸一时之间连吃败仗,于是又萌生退意。魏元忠再一次劝说他树立信心,并献策火攻,此战打得叛军死伤无数,扬州之乱遂平。

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3)

正是有了扬州平叛的功劳,魏元忠回朝后接连高升,直升洛阳令。然而没多久,魏元忠就收到了周兴的构陷,含冤入狱。永昌元年(689)的一天,魏元忠被押赴刑场,正准备执行死刑,就在行刑前的一刻,武则天突然幡然醒悟,念及魏元忠的平叛功劳,决定赦免其死罪,改为流放贵州。负责传达敕命的王隐客立刻快马飞奔向刑场,使者远远望见刑场大喊:“皇上有命,刀下留人!”监斩官听闻呼喊赶紧给魏元忠松绑,拉他起身。结果魏元忠却不为所动,仍跪在原地头也不抬地说:“未知敕虚实,岂可造次。”直到王隐客赶来宣读完圣旨,魏元忠这才慢悠悠站起来,自此他“临刑而神色不挠”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朝堂。

圣历元年(698),魏元忠被召回京城,任侍御史,之后升为御史中丞。然而这次他被酷吏来俊臣陷害谋反,又下狱了。负责审理他的是侯思止,此人原本是个家奴,靠着诬告舒王李元名谋反才被重用。然而这次他用尽了所有酷刑,也没能逼迫魏元忠低头认罪。他“辞气不屈”的态度甚至把侯思止气得火冒三丈、愈发变着花样折磨,魏元忠依然面不改色,甚至揶揄道:“我如乘驴而坠,足絓镫,为所曳者。”如此宁死不屈,让灭绝人性的来俊臣、侯思止都拿不到他谋反的证据,只能将他流放至岭南。

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4)

不久后,魏元忠再次被武则天召回,任御史中丞。别人都为魏元忠打抱不平,可他自己却不甚在意,自嘲道:“臣犹鹿也,罗织之徒,有如猎者,苟须臣肉作羹耳。此辈杀臣以求达,臣复何辜。”

圣历二年(699),魏元忠被擢升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检校并州长史,经历了三次流放的魏元忠终于当了宰相。然而身居高位的魏元忠仍然“政号清严”,不止一次针对“二张”屡屡弹劾。于是二张趁着武则天卧病在床、他们在旁侍奉的机会,诬陷宰相魏元忠合伙高戬欲挟太子而令天下,这一下子戳到了年事已高的武则天的痛处。在之后对簿朝堂时,即使张说证明魏元忠从未说过此话,武则天因为张昌宗的原因仍然把魏元忠贬到了端州高要县当县尉。

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5)

从堂堂宰相贬为县尉,落差不可谓不大,不过这次没多久他就再次拜相了。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继任的中宗李显知道魏元忠刚正不阿的大名,迫不及待地专程派人接回魏元忠,授任卫尉卿,代宰相一职。十几天后,又迁兵部尚书,掌管军国大事。之后武则天驾崩、李显守丧时,魏元忠几乎一人独揽了军国大权。

此时中央政府虽然中宗已继位,但内有安乐公主大权在握,外有武三思作恶多端,两人联手欲废黜太子李重俊。于是神龙三年(707),李重俊先下手为强,率羽林军冲进武三思府邸诛杀武三思父子,史称景龙政变。而在此事中,魏元忠之子魏昇也参与其中,以太仆少卿的身份帮助李重俊,并在混战中殒命。事后,武三思的党羽,兵部尚书宗楚客蓄意报复,上奏弹劾魏元忠伙同太子谋反,要求诛其三族。

魏元忠的真实传说(两次从宰相贬为县尉的魏元忠)(6)

中宗对魏元忠还是很信任的,没有同意。但宗楚客不依不饶接连上奏,还罗织了许多罪名,唆使同党一起弹劾魏元忠。最终,魏元忠被贬到了思州务川县,再次从一人之下的宰相沦落为小小的县尉。此时的魏元忠已经70多岁了,一身重病的他并没有等到再次启用的那天,在而在行至涪陵时就病死在路上。

在武则天后期到唐中宗时期,由于朝堂上多方角力,局势混乱不堪,身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谓步履维艰。在多方政治势力相互倾轧下,魏元忠能在其中艰难支撑危局、维持国家正常运转实属不易。即使二次为相后,魏元忠“天下倾望,冀干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也不能否认他匡扶社稷的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