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女指挥家近况(91岁女指挥郑小瑛要来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郑小瑛是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也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公演指挥台的中国指挥。
12月31日,91岁高龄的她将来到保利上海城市剧院,牵手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上海阳光合唱团、上海女记者合唱团,奏响新年交响诗篇。
郑小瑛 图片来源:郑小瑛博客
演出现场,乐团除了献演《茶花女》《卡门》《快乐的寡妇》等歌剧的选段,《蓝色多瑙河》《丹松舞曲》《爱情圆舞曲》等欢快的舞曲,还将花大篇幅演绎交响诗篇《土楼回响》。
郑小瑛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客家人。她曾求学于中央音乐学院,留学于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历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1997年,郑小瑛从中央歌剧院离休,南下厦门,组建了厦门爱乐乐团,并担任艺术总监。
在厦门,郑小瑛觉得最快乐的事,就是可以按她的艺术理想来做一个乐团。在她的带领下,乐团曾经每天排练5个小时,每个星期推一套新节目,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现代派、印象派,及至中国作品,应有尽有。
在厦门,郑小瑛和这座城市的另一个音乐招牌——成立于1996年的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建团初期,该团便担任了歌剧《阿美姑娘》的演奏,被文化部授予“文华大奖”。乐团在演奏大量西方作品的同时,也注重中国作品的创作与推广,创作演出了交响南音《陈三五娘》、国内第一部以城市命名的交响乐作品——《厦门交响曲》等。
1998年元旦,乐团与指挥家韩中杰合作举办了厦门市首个新年音乐会,这一回,乐团北上,将在上海度过跨年夜。
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跨年夜的重头戏,由刘湲作曲,有五个乐章,长约37分钟。
作品以闽西山歌素材为音乐基调,尽现了客家人从中原逃亡迁徙到南方以及他们聚族而居、齐心协力建设新家(客家土楼)的历程,也表现了异国他乡的客家儿女怀念故乡的土楼情思。
郑小瑛第一次指挥这部作品,是2000年11月,在龙岩体育馆,现场三千多名观众都是客家乡亲,“在一个从来没有听过交响乐的山区体育馆里,听众们不仅坐住了,还听得入了神,最后还随着我的指挥棍齐声击掌,并高唱一曲客家山歌,作曲家用这样朴素易行的方式,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郑小瑛回忆,中国的大型音乐作品在首演时便获得轰动性成功的,在她的指挥生涯中很少见,她当即便给刘湲打电话,与他共享获得“知音”的快乐。
“刘湲倾注了那么多自他童年时便积累在心灵中的对闽西和客家的浓郁感情,还恰到好处地融汇了现代作曲技法及原生形态的树叶吹奏和客家山歌,将老祖宗的东西与现代技法结合了起来,是对我国交响乐事业的巨大贡献。”她说。
每到一个地方巡演,郑小瑛都会邀请当地的合唱团,来演绎曲中的客家话合唱、客家山歌,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音乐人都用客家话演唱过,唱得很带劲。此番来上海,郑小瑛入乡随俗,邀请了上海阳光合唱团、上海女记者合唱团加盟。
上海芭蕾舞团《天鹅湖》
12月,顺着辞旧迎新的气氛,保利上海城市剧院还将迎来上海芭蕾舞团的豪华版《天鹅湖》。
这一版《天鹅湖》由前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创排。除了白天鹅与王子的“爱情双人舞”、活泼欢快的“四小天鹅舞”、代表古典芭蕾技术巅峰的“黑天鹅双人舞”,该版最引人注目的,当属48只白天鹅组成的“天鹅海洋”。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