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很长别让生活耗尽了你的向往(你与美好的生活)

人最怕什么都懂,却不行动。

看到山下英子在《断舍离终结拖延》中扉页的一句话,瞬间被触动了。

道理都懂,因为没有行动,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很多拖延和犹豫,都有着充分的理由:我很忙,我很辛苦,我没空等。

永远都有空,永远都没有空。这时候断舍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舍才能得,而“舍不得”三个字,只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进而内耗。

越舍不得,越糟糕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终结拖延》中说:越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的人,就越有可能无法扔掉东西。

一生很长别让生活耗尽了你的向往(你与美好的生活)(1)

比如破了洞的袜子,裂了品的餐盘,冰箱里快要变质的蔬菜,多余的雨伞等。

慢慢的,这些舍不得的东西,就变成了家里的垃圾,见缝插针地蔓延着,不仅占据着空间,还让人的心情变得糟糕。

不舍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买的东西还没用过几下;因为打折或便宜买回来没用的东西;害怕扔掉之后以后再有需要时很麻烦等。

在山下英子看来,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并不能掩盖背后的脏不拉叽,一味的只是认为“太可惜”只会让自己的行动力变得可怜又可悲。

尤其是那些总在清理杂物方面找借口的人,也会习惯对自己的人生找各种借口,要知道你现在无法断舍离的东西,会变成一种习惯。

一生很长别让生活耗尽了你的向往(你与美好的生活)(2)

或者说,你现在用不上的东西,未来一天也不可能会用上。

那些你舍不得的东西,都会让你的生活陷入混乱,导致心情也越来越糟糕。

不需要的东西,就不该留下来,这是一种决断,也是一种也于断舍离的勇气。

有舍,才有得

老话说:有舍,才有得。

敢于舍弃的人,才能得到更多。我们把“以后会用得上”作为口头禅,而不舍得放弃。

从心理学上来看,喜欢囤货,不舍得处理无用的东西,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对未来焦虑,只有塞满屋子才觉得心里踏实。

然而一直囤货,面对着满屋的杂乱,又会产生自责,让自己内心的秩序产生混乱,进而内耗。

这时更需要“舍”的勇气,废话少说,就是一个字:扔。

一生很长别让生活耗尽了你的向往(你与美好的生活)(3)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家里杂物堆积如山,衣服塞满了箱子,并不是你都需要,也不是真的不舍得扔,而是没有开始扔罢了。

断舍离本质就是“扔扔扔”的行为,不扔只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行动才是断舍离的关键。

尤其是面对满柜子的衣服来说,如果很久不穿的就应该直接扔掉,不然就会出现衣橱里全是衣服,却始终找不到一件能穿的衣服。

理由有很多,比如:衣服买得比较贵,必备衣服总是能穿到的,或者明明穿不上的衣服,安慰自己“总是会瘦下来能穿”。

这种“物品轴”的思维方式,就对杂乱的东西不舍得放弃,这时就需要用断舍离的方法进行清理。

尤其是对磨损的物品,不再适合自己的衣服,没有必要再留存着,不仅会占用空间,还会有视觉上的杂乱,造成心力的疲惫。

一生很长别让生活耗尽了你的向往(你与美好的生活)(4)

只有敢于舍,才能得到更多的自在与轻松,才能在极简生活中找回自己。

那些繁多的并不需要的东西,并不是你真的喜欢,只是为了减压或填充内心的空虚,这时不妨主动处理掉,内心也会更愉悦。

断舍离,让生活更美好

山下英子说:以前流行没穿的衣服,以后再穿的机会几乎为零。

还有人喜欢同一个款式的衣服一次买好几件,结果根本没有穿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经常穿的衣服也只有那么几件。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不会总是陷入“买买买”的误区中找安全感,要知道一个人的安全感并不是靠乱买东西而获得的。

“折返人生,唯有扬弃”,只有懂得断的人,才会舍,才能有得。

一生很长别让生活耗尽了你的向往(你与美好的生活)(5)

断舍离不仅适用于买衣服,整理房间,也适用于人际关系和感情关系,对于不适合自己的感情或不同频的人,就没有继续相处下去的必要。

与其去忍着不适讨好或强颜欢笑,不如早点断掉关系,做回自己,找到自己喜欢和舒服的节奏。

保持适合的“频率”与“距离”,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也会让人生更自在,发现更多的喜悦,获得更多的充实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之所以觉得不快乐,并不是生活本身的优劣,而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又无法在不确定中保持良好的秩序,所以有了拖延和内耗。

想要根除拖延,让内耗远离,要学会“扔”的行为,要知道不需要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留下来,扔掉不那么重要的东西,留下的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真正的断舍离,是需要即刻行动,少说废话,这才是终结拖延的利器,也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必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