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篇第一篇(论语君君臣臣)

论语孔子篇第一篇(论语君君臣臣)(1)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二篇“ 颜渊篇 ”,主要集中表达了仁、礼、政三者的关系内容。

回顾上文“《论语》:作为君子,外在和内在的品质一样重要 ”,读到了棘子成在子贡面前谈论君子。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好,何必去在意外在的表象。

子贡就笑棘子成。意思是说他这种身份的人,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都难追回。

子贡表示,文采反映出内在本质,本质支撑着外在的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把虎豹和犬羊上的皮毛花纹都刮掉了,那这两种皮革还有区别吗?

这就如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只有两者相互的结合,做到适中的状态,才是“君子”。

后读到鲁哀公与有若谈话,说国家收成不好,国库空虚,怎么办才好。

有若就告诉鲁哀公,为何不实行减税。鲁哀公不解,说本来就没有钱用了,为何还要减税?

有若就告诉鲁哀公,如果百姓经济足了,国君怎么会没钱花呢;假如百姓手里都没钱,国君的钱又从哪来。”

双方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两个人境界。有若继承的是孔子的理念,考虑的是一个整体。而鲁哀公虽关心国库,但却是私欲的想法。

继续下张,子张问学。

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崇德:指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拢。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和辨别迷惑。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能闻义即迁而从之,这就能提高道德。

喜爱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起来又希望他快死。既想要他长寿,又希望他快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经》上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张来问孔子,怎么样去尊崇德性,就是去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怎么样去辨别疑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孔子就告诉子张,要以忠言为主,然后要以义去做事。就是内心是以忠信为准则,自己的修养和出发点都是以“忠言”为主,然后做事时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去行义。

就是说,道德修养包括礼制,都是不能僵化性的,要懂得变通,而变通的依据也是以“义”为转化。

就是说,当你面对的事情,无法用道德来约束时,就可以用“义”来行事,不能过于固执。

这就如孔子说的:“君子不器!”一个君子的修养,是不能一成不变的。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随后孔子又说:“你爱一个人时,就特别希望他好好的,不爱他时,又希望他早点去死;既想让他活,又想让他死,这就是疑惑。”

就是说,当你和特别爱的人在一起时,就希望他什么都好好的,而一旦分手后,就希望他各种不好;这种又想他好,又想他不好,只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私欲,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便是疑惑了。

最后孔子又拿《诗经》的一句诗来比喻:“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这是一首怨妇说的诗,是说这个女人被丈夫抛弃了,在离婚以后念了这首诗。意思是说“你离开我不是因为她们家比我有钱呀,只是你的心变了。”

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当我们对一件事好恶太深的时候,就像前妻恨前夫一样的心态。

好恶太深,就会变得迷惑,判断一件事情就没有合理的标准,都是依据情绪出发,这就是“迷惑”。

所以,这段孔子要告诉子张的意思是,能不能公允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不是建立在好恶的角度去决定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样就是很容易产生矛盾。

接下来这章,齐景公来问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约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说得好呀!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着吗?”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来问孔子如何治理国政。当时百姓都很不喜欢他,社会比较动荡,就过来向孔子请教。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句话也很有名。“君君”,前面是名词,后面是动词,其它都是一样。

孔子告诉告诉齐景公,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做儿子的样子。

简单来说,就是要各安其位,不要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听到孔子这样说,就特别赞同,很有感受地说:“说得好呀!”

然后补了句说:“如果真的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就算有很多粮食,自己也吃不着呀。”

其实,齐景公当时的家庭关系就是特别复杂。所以,孔子就专门对他说了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话。

孔子这也是表达每个人扮演好该有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事情。父母就要有像父母的样子,不像小孩一样,就懂得发脾气,闹情绪,这些都是小孩子的行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