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内容(赓续红色血脉雄赳赳)
来源:吉网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70多年前,战士们整齐步伐中带着豪迈之气,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保家卫国。而他们的身后,站着吉林,这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援地。吉林,举全省之力服务战勤,救治伤病人员,安置朝鲜难民……战场上,中国军队打出了国威、军威;战场后,吉林儿女共同努力做好后援。
奔赴朝鲜 保家卫国
历史的车轮来到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历经2年零9个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正在热映的电影《长津湖》火爆全国,而血战长津湖的第9兵团是从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临江跨过鸭绿江。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第9兵团三个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率领下先后由辑安、临江入朝,担任东线作战任务。其中,27军于12日由临江一线梯次进入朝鲜,17日,全部到达越上庄、莲堂里、梨上里、梨水坪地区集结待命,之后参加了第二次战役,打击长津湖东西地区之敌。长津湖之战全歼美7师“北极熊”团,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使这场战役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电影《长津湖》描写的就是这段历史。
据统计,自1950年10月16日至1950年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从辑安秘密渡江赴朝部队总计12万人。第1次战役开始后,陆续从辑安过江的部队总计30余万人。到1953年春,从辑安渡江入朝的志愿军作战部队总数共计42万余人。另外还有后勤保障人员10余万人。而吉林,在近3年的时间里,全省上下一致、全力以赴,积极支援在朝鲜前线抗击美国侵略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图为群众为志愿军战士戴花送行。
参军参战 不怕牺牲
吉林,之所以能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援地,与吉林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吉林省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长达1206公里。在抗美援朝期间,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临江、长甸河口(今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部)、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4个口岸,是志愿军部队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的重要通道。
为全力支援前线作战,吉林省积极完成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下达的扩军任务。抗美援朝期间,28700名吉林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吉林儿女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
志愿军二级英雄张洪林是辉南县样子哨人,1945年参军,解放梅河口战斗中曾荣立特等功。1950年10月随军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40军118师352团三营七连连长。在部队完成突破敌人防御向横城逼近任务中,张洪林率领七连在敌军阵地内穿插纵深50里,直插到龙头里至横城公路上的广田、台峰,发挥了连队“尖刀”作用,为大部队占领广田南山,完成阻击歼敌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战后七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部队命名为“尖刀英雄连”。1952年,张洪林被授予为“二级英雄”荣誉称号。1951年国庆节,张洪林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毛主席为其签名,1952年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
据统计,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18499名吉林籍指战员牺牲在朝鲜战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很多主力部队从吉林省过江参战,很多英雄和功臣在战争结束后留在吉林省扎根。
坚强后盾 倾尽所有
为做好战勤准备工作,全省先后成立了军服加工委员会、军粮加工委员会、炒面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派专人负责,迅速落实人员、设备、场所,及时完成任务。仅1950年8月,吉林市就先后接受加工棉大衣2.06万件、棉军衣2.25万套、棉被3.8万床、炒面90万斤、军粮9576吨的战勤任务。同月,长春市也采取动员群众带机入厂的办法,动员缝纫机3123台、随机入厂技工3123人、女工5130人,组建4个军服加工厂、接受加工棉军服4.3万套、棉大衣4.1万件、棉袜10万双、铁路员工棉大衣1万件,若干粮袋、手榴弹袋等战勤物资。
大批粮食运过鸭绿江
吉林省人民政府遵照东北人民政府的指令,先后建立了长春、吉林、图们、磐石、陶赖昭、蛟河、敦化、明月沟、春阳等9个招待站,承担转送伤病员和招待过往部队的饮食用水等任务。据1951年末统计,吉林省招待站共接待过往部队66万多人,伤病员近10万人,朝方家属2800多人,志愿民工2万余人,共计78万余人。
开展增产捐献运动。全省各级党组织通过广泛生动宣传,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工矿企业里,许多工厂的职工都提前完成了增产节约计划,捐献工资和奖金。在农村则普遍开展爱国丰产运动,农民多打粮食,开展副业生产,增加收入,用增收部分捐献。工商业者改善经营管理,踊跃捐献。机关和学校成员参加各种业余劳动,增加的收入用来捐献。到1952年4月,全省人民在爱国增产捐献计划中共计捐献710亿元(旧币),完成原计划的123%,可购买47架战斗机。
与此同时,吉林人民肩负着大后方的各项战勤工作。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化地区组织战勤民工仅有据可查的就达81.6万人次,占当时通化全区总人口的91.99%。
救治伤员 安置难民
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省派出5.3万人赴朝参加战勤工作,其中担架队员3.8万人,运输队员1732人,汽车司机1713人,翻译7235人,武工队员1080人,各种技术人员1007人,各级干部2552人,其他人员365人。
有一组数据让人泪目,从1950年冬到1953年夏,通化1011人参加的献血大军,共计献血110多万毫升,挽救了无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伤病员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至1953年7月停战,在不到3年时间里,通化随军入朝和在国内参加转运志愿军伤病员的担架队员总计达17.2万人,共转运伤病员18.2万人,占全部志愿军伤病员的65%以上。
担架队员从战场上抬下伤员
1950年11月初,吉林省人民政府将接待安置朝鲜人民军第7军团(约3万人)到吉林省整训任务交给磐石县人民政府。磐石县人民政府接受任务后迅速行动,发动全县群众出房出物,妥善安置朝鲜人民军。到11月21日,磐石县人民政府为朝鲜人民军提供高粱米93.4万斤,大米20万斤,菜金23.78亿元(东北币),保证了朝鲜人民军整训工作的顺利进行。1952年10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接到东北人民政府安置朝鲜难童的指示。其中,4岁到14岁朝鲜儿童共7608人,同时还有朝鲜工作人员1082人。接到任务后,全省各安置部门立即行动,准备安置事宜,为朝鲜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朝鲜儿童全部供应细粮。各安置地还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办了13所初等学院,5所爱育园,6所人民学校。在接收安置朝鲜儿童工作中,舒兰县委、县人民政府受到东北局民政部表扬,并将安置经验印发给东北各省。
70多年前,吉林倾尽全力支援抗美援朝,70多年后,那些过往成为历史,记录在吉林人心上,也把这种精神刻在骨子里,成为谱写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答卷的动力之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易书
本期党史顾问:省委党史研究室孙太志
图片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微信公众号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吉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