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道强基计划被录取 热门强基计划为什么录取爆冷

2020年万众瞩目的强基计划,计划在全国招生6100人左右,吸引报名人数达135.9万,可想而知,能报名参加36所985大学强基计划的学生几乎都是各省高分段考生而实际录取数据令人大跌眼镜,除北大、清华外,绝大部分院校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难以想象的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这样的热门名校强基计划录取率甚至不足一半,只能开学后在全体新生中实施补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么才能知道强基计划被录取 热门强基计划为什么录取爆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才能知道强基计划被录取 热门强基计划为什么录取爆冷

怎么才能知道强基计划被录取 热门强基计划为什么录取爆冷

2020年万众瞩目的强基计划,计划在全国招生6100人左右,吸引报名人数达135.9万,可想而知,能报名参加36所985大学强基计划的学生几乎都是各省高分段考生。而实际录取数据令人大跌眼镜,除北大、清华外,绝大部分院校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难以想象的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这样的热门名校强基计划录取率甚至不足一半,只能开学后在全体新生中实施补录。

毫无疑问,强基计划的招生是失败的!

国家举全国之力,高校倾全校优质资源实施的强基计划为什么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笔者认为录取制度、规则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同时,家长、考生对强基计划不理解,有误区。

首先,各校均限报1所。

对考生、家长的决策来说,类似于以历史上的高考出分前顺序志愿填报,无异于一场赌

博。报名时的考生即使参加了多次模拟考试,但毕竟没有高考,尤其是成绩起伏较大的,能把握准这次机会吗?

以北大、清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头部高校为例,对于实力强大且自信的尖子考生一定首选北大、清华,然而高考后成绩稍不如意就不能入围,后悔还不如当初选择后面的系列名校。保守的考生退而求其次,不敢报北大、清华,待高考发挥出色,成绩能直接上北大、清华时,先前申请的院校已经没有意义。不同成绩的考生报考其他的强基计划高校的情况以此类推。

限报一所大学,结果是:成绩好就放弃,同时抬高其报名高校的入围分数,不好的博一次机会。针对具体的高校就是想招的招不来,想来的来不了。

其次,入学后不能转专业。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对确需调整专业的,须经过学校审核同意,且仅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学生在本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之内调整。由于很多考生、家长对强基计划培养模式、本科专业与未来读研、就业的关系不了解,这条规定使其望而却步。

强基计划有淘汰机制,同时还会随时补充新人。比如华南理工大学规定:“学校对强基计划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在第三学期初、第五学期初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后15%的学生需参与答辩。答辩成绩排在后50%的学生,原则上回本专业普通班就读。强基计划各专业在每次综合评价后遴选增补优秀学生,补充名额不得超过转出的学生总数”。

既然有足够的优秀生源补充,为什么要限制学生转专业呐?

学生入学后,随着对大学、专业与深造、就业的了解,也肯定会加深对强基计划的理解,他们还会转专业吗?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动态退出机制规定:“(1)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2)在前两学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普通班继续培养。对于在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在考核小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仔细体会第(2)条规定,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能转专业了?

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关于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的政策中提到: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探索将辅修专业制度纳入国家学籍学历管理体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

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是不是与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的精神背道而驰?

第三,分省编制计划。

强基计划是分省招生,某些省份的计划招不满,其他省份想去的考生再多,也只能按本

省计划确定入围人数,高校强基计划在各省之间不能调剂。

第四,家长、考生对强基计划的误区。

1. 强基计划院校少,成绩高。对大多数考生而言确实如此·,但对于分数相对较高的学

生来讲,不到最后的高考,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报考强基计划就是自我激励,争取一次机会。

2. 强基计划专业少,都是冷门,将来不好就业。

关于这一点,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说得好:“强基计划”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国家对优秀基础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不是对某些所谓冷门专业的照顾。国家的繁荣和强大需要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和大师级人才的支撑和推进。但是,我国当前的这些人才储备与现有的经济、科技、教育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相称。所以,国家提出“强基计划”,旨在大力培养关键领域和紧缺的基础学科人才,为我国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而不是用“捆绑”的方式照顾所谓的冷专业。国家进行巨大投资、重点培养的人才,一定会让其发挥重大作用。明确了这点,考生和家长也就没必要担心“强基计划”考生将来的出口问题了。

3. 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只要仔细看过任一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都能了解到强基

计划入口专业面窄,出口专业方向非常广泛。以山东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研究生方向涉及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据科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网络空间安全(密码学)等理学、工学、经济学门类11个专业。

4. 强基计划需要本硕博连读,学制过长。其实根据本人意愿,本科或硕士毕业时可以

退出强基计划,不一定非要本硕博连读。在当前国际留学、国内考研、就业的严峻形势下,我认为本硕博连读的政策是对参加强基计划学生特大福利,何乐而不为!

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强基计划录取机制丞需改进。否则国家如此重视,

高校轰轰烈烈地宣传,考生、家长寄予厚望的强基计划,其录取模式就形同鸡肋,劳民伤财,影响强基计划的顺利实施。

为此建议:

一、申请时强基计划高校是能同时报2-3所大学。这样对大学与考生会不会双赢?考

生若能同时申报多所大学,类似于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既降低考生、家长决策难度,也有利于高校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待到高考出分报考时再实现双向选择会不会更美好?

二、大一以后允许转专业。按大学老师的说法,大多数高中生对高校开设的专业缺乏深

入了解,。取消转专业也限制,只是在报名之时打消学生、家长顾虑,待参加强基计划的培养后,享受了强基计划的培养,了解了学科之间的关联,对专业与就业关系认识清晰后,可以预见转专业的需求会大大降低。同时还有强基计划动态·进出机制的保障,不会因为少数人退出而影响强基计划的正常实施。

三、高校强基计划能分省调剂。

四、加强对考生、家长的宣传。笔者曾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

附中、北京五中、北京汇文中学、北京牛栏山中学、天津静海一中、河北石家庄二中等十几所优秀中学举办过强基计划专题讲座。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能够消除大部分学生、家长的误区,加深对强基计划的理解,明确未来生涯发展目标与眼前大学专业选择的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