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乡村大舞台(戏剧之魅与生活之美)

作者:梅 生

新年之际,国内首个以戏剧为主题的文旅小镇,也是少有的拿地方戏曲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越剧小镇”,在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浙江嵊州施家岙村,迎来第一批客人。这意味着发祥自嵊州、繁荣在上海、传播于全国、影响至海外,位列五大剧种之一的越剧,经过百余年的开枝散叶,在精神原乡有了探路下一个百年的根据地。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评价:“这对未来剧种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越剧乡村大舞台(戏剧之魅与生活之美)(1)

《山河恋》剧照。

越剧还乡问道,不代表越剧小镇的目光局限在越剧,相反,它有关乎中国文化艺术的远大理想。去年3月,越剧小镇总规划师、戏剧导演郭小男召集来自12个国家的多名艺术节总监、戏剧专家,在小镇举办首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借国际经验与视野,议文化抱负与担当。

坐落于剡溪之畔的越剧小镇,依托嵊州境内万年小黄山、千年唐诗路留下的文化积淀,以及秀美壮阔的自然风光而建。小镇的远景规划,是在保持天然山水田园风貌的基础上,打造集戏剧、文化、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园区,以越剧为核心,以包含戏曲、话剧、舞蹈、曲艺、音乐剧等在内的常态演出为支撑,以三大剧场、戏剧工坊、艺术教育、非遗体验馆、工匠艺术村落等为板块,吸引全球艺术家与观众到此聚集。

其中,旨在恢复国人传统观剧习惯、传承民族审美与演剧意义而兴建的古戏楼,雕梁画栋古香古色,是被统称为戏剧工坊的十余个中小型戏剧场的核心。未来,在越剧、梨园戏等非遗剧种之外,全国亟待保护与拯救的剧种比如新昌调腔、宁海平调等,也会在这里轮番亮相。

开园几日,越剧小镇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建构,初见成效。由竺小招、茅威涛等越剧名家组成的超强演员阵容,复现了越剧史上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山河恋》“送信”篇章;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等十家顶尖越剧院团联袂回归,演出了经典越剧《柳毅传书》《梁祝》《追鱼》等的折子戏。走上吊桥,远眺越剧演员顺水泛舟,近百年前越剧女子沿着剡溪乘坐乌篷船来到上海,唱红十里洋场的历史似在眼前。此外,还有木偶、评弹、皮影、青瓷瓯乐、嵊州吹打、干漆夹苎等非遗文化的展示,以及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表演团队奉上高空舞蹈、蔬菜乐队演奏等精彩节目。随处可见的艺术之魅引人驻足,俯拾皆是的生活之美令人流连。

古今中外文化在越剧小镇的碰撞交融,无疑能为越剧这门从乡野泥土中走出、善于集众家所长的艺术,提供全新的创作灵感土壤。越剧小镇在嵊州原有的越剧艺术学校的基础上打造的女子艺术学校,则为越剧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输出人才。

比起京剧、昆曲等有两百余年乃至数百年发展历程,讲究繁复规矩的剧种,具有天然生活化底子的越剧因为没有历史包袱,百余年来一直像个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常常采集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拿来我用”。上世纪40年代,被称作“越剧十姐妹”的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人,从话剧、昆曲、中外小说、好莱坞电影中汲取营养,对越剧的题材、唱腔、服装、舞美等灵活改良,对程式化的动作删繁就简,使越剧与时代接轨,不为才子佳人的故事所囿。1947年,“越剧十姐妹”为了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新剧场和戏校联合义演的《山河恋》,便把法国作家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的故事,嫁接到《东周列国志》记载的梁僖公头上。此前,袁雪芬还曾把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改为越剧《祥林嫂》。越剧这一时期的变革经过,在谢晋以袁雪芬为原型人物拍摄的电影《舞台姐妹》中,有较为清晰的说明。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84年成立后,郭小男、茅威涛以袁雪芬等前辈为榜样,通过突破越剧题材、表现手段的局限等方式,不断扩展越剧的边界。他们取经的范畴从中国民间故事到汤显祖、莎士比亚、鲁迅、谷崎润一郎等古往今来国内外名家的名作,从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到电影蒙太奇手段,推出《陆游与唐婉》《春琴传》《孔乙己》《江南好人》《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作品,甚至拍摄多部越剧电影,令越剧披上或诗意或时尚、或厚重或凄美的外衣,吸引众多年轻观众成为拥趸。

扎根虽然刚刚起步却自带戏曲艺术优势、正快速吸收东西方多样文化养料的越剧小镇,越剧的面貌势必又会焕然一新。而随着后续项目的不断完善,以戏剧为核心、以山水为承载的越剧小镇,应该也能带来创新、现代的戏剧文化业态。期待这个用人文色彩满足人们对乡间生活向往的“梦里桃源”,可以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根脉,“不负江南”。(梅 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