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事件真实经历(考古保险公司的)

保险事件真实经历(考古保险公司的)(1)

大鱼测评第777篇原创

很多消费者买保险之前,经常会问一个问题:这家保险公司,安全吗?

有这个担心的朋友,即使看过关于保险公司安全性的科普,但看到负面新闻,还是难免担心自己的保单权益受影响,这也是人之常情。

本文我们换一个角度,带大家回顾内地保险公司的“黑历史”,看看这些事件中的保司后来怎么样了,保单又是如何处理的。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共有1家保司被停业,1家被撤销,更多的是被接管——一共5次,涉及8家保司。

停业一次:东方人寿

东方人寿成立于2001年12月28日,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批获批成立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

但2004年,东方人寿就卷入了德隆集团的财务危机。据报道,德隆以委托理财的方式实际挪用和侵占了东方人寿8亿资本金中的近7亿元。东方人寿也因此被当时的保监会勒令停业。

据称,由于一直在寻找合资对象,成立后东方人寿的常规业务并没有正式开展。

撤销一次:国信人寿

国信人寿是2004年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的民营保险公司,总部设在上海,2005年2月底拿到保监会正式开业批文。

开业之初,国信人寿一举在某银行的银行保险渠道划分中拿下93家网点,甚至超过了中国人寿、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

但没多久,总经理就与股东产生分歧出走。保监会调查发现,国信人寿有资本金出逃等违规问题,在当年6月底就责令国信自行解散,并最终注销其主体资格。

国信人寿开业后尚未签发一张保单,仅4个月就偃旗息鼓,因此也成为最为短命的保司。

接管五次:8家保司

第1次:永安财险

永安财险1996年成立,注册资本为6.8亿元。彼时第一部《保险法》仅实施一年,规定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2亿元,且必须是实缴。

1年后,永安就被查出实缴资本只有8800万,还有违规展业行为。

由于当时保监会还没成立,1997年12月1日,永安财险被中国人民银行接管;1998年9月1日,监管结束。

2个月后,国务院决定成立保监会;后于2018年4月,与银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很多人认为,此事加速了保监会诞生的进程,反向促进了保险行业进一步规范。

永安财险目前的表现也还不错。在2021年87家财险公司中,保费收入位列第11,达109.7亿。

第2次:新华人寿

新华人寿1996年9月成立,仅用7年时间,即成为当时内地第四大寿险公司。

2006年,因董事长关国亮8年期间违规挪用资金高达130亿、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新华人寿被保监会接管,并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收购其股份。这也是保监会成立后第一次接管保司。

2009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功成身退”,把新华人寿38%的股权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在此次交易中盈利12.5亿元。

新华从民企变为央企,并于2011年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上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家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

第3次:中华保险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简称中华保险,前身是新疆兵团保险公司,2002年9月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2011年,中华因巨额亏损和偿付能力不足被接管,保险保障基金先后买入其股权,最高持股比例达91.49%。

2016年和2017年底,保险保障基金开始抽身,分2次卖出中华股票,共盈利约100亿元。

目前,中华保险注册资本已达153.1亿元,2021年,财险公司保费规模位居国内财险市场第5,农险保费规模位居国内第2。

第4次:安邦保险集团

安邦2004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注册资本5亿元的财险公司。仅仅10年之后的2014年,其注册资本金已达619亿,超过平安,遥居第一位——安邦成为了金融巨鳄,业务范围横跨全球,涵盖保险、投资、银行、地产等多个领域。

可惜2017年开始,安邦因2款产品存在问题被罚;更严重的是,2018年,董事长吴小晖因涉嫌集资诈骗、职务侵占被提起公诉,安邦也被查出619亿的注册资本只有10.96亿是真实资本,保险保障基金出资608.04亿,安邦被接管。

2019年6月25日,保险保障基金联合中石化、上汽集团,共同成立“大家保险集团”,注册资本金203.6亿,承接安邦合规的业务和资产。

目前,保险保障基金尚未退出,大鱼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第5次:明天系4家保司

2020年7月17日,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等4家“明天系”保险公司因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被银保监会接管,分别托管给了太平洋财险、国寿健康、新华人寿、中国人民财险四大保司。

接管期限原本为一年,但2021年,银保监会发文称,将接管期限延长一年,至2022年7月16日。2年接管期限将至,近期天安财险正在转让保险业务资产包。

本次接管尚未尘埃落定,让我们拭目以待。

保单权益情况

在上述这些“黑历史”中,东方人寿没有正式开展常规业务,且一直处于存续状态,国信没来得及签发一张保单,也就能推断基本不存在保单权益受损的情况;其余5次接管,“接盘”机构也都保证了原有保单的正常服务和赔付。

以“明天系”保司被接管事件为例,接管后,银保监明确回复,四家保司正常经营,业务照常办理,保险合同也仍然有效。

保险事件真实经历(考古保险公司的)(2)

总结

回看历史会发现,不少被接管的保司后来发展不错;保险保障基金不是“救市”的冤大头,而是实现了高额盈利;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保单权益也得到了保证。再结合当前内地保司的安全机制,相信大家会对保司和保单的安全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所以,是不是买保险就可以完全不挑保司了?

不是的。毕竟安全不等于安心;写在保险合同里的保障责任不受影响,也不代表增值服务、万能险结算利率等不在合同内承诺的权益都不受影响。

那么,应该为了安心或服务体验,选择高溢价的保险产品吗?

也不是。还是得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综合考虑。可回顾大鱼的往期文章:闲聊 | 关于保险公司的选择?

总之,比挑保险公司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解决方案;比挑保险产品更重要的,是早日拥有保障。

祝大家不纠结,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优解”。

▼关注公众号:大鱼测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