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韦小宝和他老婆满门抄斩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
这是《鹿鼎记》快要结尾时的一段情节: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电视剧把此人表现得很是猥琐不堪。 此人乃一代鸿儒,被曾国藩奉为清代学人的一代宗师,京城广安门一带还有他的祠堂,只可惜门庭冷落
顾炎武——就是片子里坐在韦小宝右边,穿白衣没戴帽子的那个老者,他与査继佐、黄宗羲、吕留良一起,劝韦小宝推翻康熙自己当皇帝。
——电视剧对原著情节做了一点改动。
不管怎么说,电视剧里这个顾炎武也太猥琐了吧。
前一秒还斗志昂扬地劝韦小宝造反当皇帝,后一秒就趴桌子底下称清兵是“皇上”派来的,这不是脑残吗?
也是,甭管多大人物放国产电视剧里都很有机会变脑残。
而历史上的顾炎武又怎会如此不堪!
听我往下说
顾炎武,号亭林,明末清初的儒学领军人物。
曾国藩说过: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
可见,顾炎武在有清一代士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俩字:宗师。
顾亭林先生像
顾炎武学问之深可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他每日以及每到一地,必有所学所记;注重实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学问遍及经史、诗歌、音韵、政治军事、农田水利、天文星象……反正只有你没想到的,没有他没研究到的。
除了学问,顾炎武还是位光明正大的“地下党员”。
虽说曾经参加过,——哦,是组织过,反清复明的斗争,可那又怎么了,咱还不照样在康熙眼皮子底下的京城里转悠么,朝廷也不能拿咱咋地。
万事有不平,尔何心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人家有学问有气节,不成功则成仁,清朝给官也不做,铁了心做前朝遗民。
顾炎武的这种节义之心,也是受家风影响。他的嗣母在明亡国时,绝食而死,深深触动了他。
忠臣不事二主,这在过去,不论哪朝,都是为人所敬重的。
顾炎武见光复事业无望,于是潜心学术,游学四方,也曾在京城宣南一带的慈仁寺(俗称报国寺)住过一段时间。
历经八国联军、日伪等不断损毁及建国后的几易其用,古刹报国寺成为今日之收藏市场
到了道光年间,朝廷学士何绍基等提议并出资,堂而皇之地把顾炎武当年的寓居建立为祭奠顾炎武先生的祠堂。
就是这里,顾亭林祠。
顾亭林祠。匾额自左向右书写,可知是新古迹
顾亭林祠就在报国寺西侧的小院子里。
不过原先的顾炎武祠堂跟今天我们看到的并不一样。
下图才是原来顾祠的样子。
门头、匾额跟现在都不一样。原匾额写的是“顾先生祠”,篆书从右至左书写
现在,除了门楣上几个字之外,里面很难再看到跟顾炎武有关的任何内容。
这里主要是钱币博物馆等一干以收藏为主题的场馆,个人感觉是以交易收藏品为主。
所以说,这个祠堂也就是个挂名的空壳而已。
祠堂里有“钱”,可是跟顾炎武没一毛钱关系
倒是再往报国寺西边走一点,在广内大街新建的街心公园里能看到一尊顾炎武的雕像,还有他的名言书籍等雕刻。
这是在提醒人们,历史上曾有一位大家在此地呆过,咱这儿也算是有文化滴。
——Who care?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最早就出自顾炎武之文,后被梁启超所提炼
说到这里,谜语君忽然有个疑问,顾炎武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在慈仁寺(报国寺)暂住呢?
难道说寺里住宿吃饭不花钱么。
那是咱们老百姓的想法,想当初像顾炎武这样的士林名流走到哪都是有人抢着买单的。
更何况顾炎武的仨外甥“昆山三徐”更不是一般人,是顺治康熙年间的一个状元两个探花。
外甥徐乾学、徐元文在他寓居北京时都已是朝廷重臣,徐乾学都在给康熙讲课了。
那么,顾炎武干嘛不干脆住外甥家呢?
一方面他肯定是要跟清廷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他一直就不太看得上外甥徐乾学,觉得这人人品实在一般般。
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后来做到部长级的高官:刑部尚书。这兰花指不错
有个传说,一天,徐乾学邀请舅舅顾炎武来夜饮,顾炎武生气地说,世间只有宣淫和行贿受贿的人才在晚上进行,我是君子,怎么能在晚上出行呢?所以坚决不赴。
这故事其实很值得玩味。
首先,说明顾炎武没有住在外甥府邸之中,而是另有住所,那么很可能就是报国寺西这个小院了。
其次,顾炎武这说辞也未免有些装腔作势之嫌。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他这也许是在变相挖苦外甥徐乾学呢。后来徐乾学这人失去康熙宠信,正是因为与行贿受贿之事有关。说不定顾炎武对此早就看出些端倪了。
而寓居宣南报国寺呢,则刚好符合顾炎武不出仕的自由知识分子身份。
宣南博物馆里关于“宣南士乡”的介绍
这里自明代就是各地士子进京赶考时居住的地方,会馆众多。清代更是成为汉族知识分子在京城的聚居地。
而在清初,报国寺更是以寺前的书市闻名,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都有书市,非常符合儒生们的需要。住在此地,交友读书那都是再方便不过了。
张中行先生在《报国寺》一文中提到书市和顾亭林祠,极尽向往之意
不过除了这些之外,谜语君觉得,顾炎武选择报国寺当寓所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因为这座寺可以说是明朝皇室的家庙之一。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记下慈仁寺(报国寺)的建寺起因:明成化年间,周太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周吉祥,却发现他立志要当和尚,死活不愿享受荣华富贵。于是由皇家拨款,在原来过去小报国寺的旧基上,扩建为“慈仁寺”,周吉祥去这里当了住持。
位于房山的周吉祥衣冠塔,这里的土地当初都是报国寺的庙产
再来看顾炎武有个发小,此人跟他一样,既是名儒也是反清的骨干分子,名叫归庄。
归庄比顾炎武性格还要耿直,命运也更悲惨。
而归庄正是前面提到记录慈仁寺史的学者归有光的曾孙。
说不定顾炎武对报国寺的最初了解还是从归庄那儿来的呢。
归奇顾怪
总之,顾炎武寓居报国寺,那也是一种无声的表白,宣告自己始终不会忘记曾是明朝的臣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