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

张志和,是唐代词人。本名龟龄,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他写的《渔歌子》共五首,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第一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1)

原词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2)

渔歌子: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这首词的大意是:在景色秀美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悠闲地在空中飞翔。河边的粉色桃花正在盛开,清澈的河水在欢快地流淌着,这个季节是鳜鱼最肥美的时候。河边有悠然自在的渔翁在垂钓着,他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3)

这首词以清丽恬雅的笔调,描绘出江南水乡春汛捕鱼时期的优美景致,在山光水色和风细雨中的渔翁身上寄寓了雅怀逸兴、自在情致。全诗寄情于景,寄寓了词人率性脱俗的意趣。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4)

首句点明地点,写白鹭自由安闲地飞翔,次句表现暮春时节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桃红与水绿相映,为渔翁的出场渲染出一派生机盎然、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为衬托其悠闲自得奠定基础。接下来则鲜明细致地描写了渔翁捕鱼的情态: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景象空濛,青绿相映,这才是画面的中心所在,是诗人的寓意所寄。渔翁穿戴的物件不仅与周遭环境和谐相融,色彩调和,而且充分体现出尘世之外、烟波之上的悠闲野趣。“不须归”则传达出浸润着江南水气的一种乐天执著:既突出了烟雨空濛中渔翁垂钓的情态和常年如一日的惯性画面,又坚定地暗示出,愿身老此青山绿水之间,遁世高蹈,而不愿再受到尘世俗事的困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5)

词中那位一蓑烟雨、从容自适的渔翁固然令人神往,而词中寥寥数笔传神刻画出的江南水乡图景,也令人心醉神迷。雨中的青山,天空中的白鹭,两岸红桃,水中游鱼,色彩极为鲜明淡雅,清丽秀润。山与树是静的,鹭、水、鱼则是动的;鹭飞山前,影映水上,花落水中,游鱼戏花。看似简单无序的景物,却在宁静中充满勃勃生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情感(赏析张志和渔歌子)(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