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个许世友还是打得太狠了,这个样子不好啊!”

1979年的一天,在中央军委召开的的会议上,大家正盯着一份报告发愣。只因前方“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不太听话”的指挥员。

这个指挥员就是我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许世友的脾气素来以火爆著称,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敢想敢干的。这一回,他在前线又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了一次军事行动,弄得中央的同志们议论纷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

关键的时候,还是邓小平同志站了出来为许世友同志的行为做了定论。他认为许世友同志在这次战争中居功至伟,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够否认的。

但是,许世友这次的行动又确实有些不妥的地方。他的动作与中央军委的想法有些不同,因此邓小平还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许世友打得有些太狠了。

那么,许世友到底命令部队做了什么呢?他的动作又为什么会引起中央军委同志们的集体讨论呢?邓公说许世友打得太狠,依据又是什么?

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许世友将军开始讲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2)

“少林上将”许世友

1905年,许世友出生于湖北麻城乘马岗区(现在属于河南新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儿时,许世友几乎看遍了旧社会的各种苦难与惨剧。

当地的地主对于贫困农民和佃户的剥削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许世友家也非常穷,为了谋生,许世友去到当地镇子上,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勉强赚到一些生活费。

那位武术师傅也看出来许世友是一块练武的材料,便告诉他河南有一个少林寺,那里虽然是寺庙,但可以传授给人高超的武艺。

几年后,由于日渐年长,许世友便听从了这位师傅的建议,去了少林寺拜师学艺。但那个年月里,正常人家尚且没有余粮,寺庙里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无奈之下,许世友只能下山参加了当时的军阀部队。

可许世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一进军阀部队便对里面的气氛产生了严重的“不适感”。原来,部队中的兵痞平时打仗不行,欺负起百姓来却一个比一个狠。

回想起自己的出身,许世友对他们简直恨得牙痒痒。于是1928年,许世友一咬牙干脆投靠了红军。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3)

到了红军部队,大家一听说许世友当过兵,还学过武术,纷纷对他表示了欢迎。许世友也第一次体会到了温暖的感觉。由于许世友曾在少林寺学艺,大家就亲切地称呼他“许和尚”

而在随后的时间里,许世友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因为练过武,性格也很刚毅,许世友打起仗来颇有一股子狠劲。

在敌我战斗态势十分焦灼的时候,许世友甚至敢亲自拿着大刀跑到敌阵里去跟对方打“肉搏战”。

1935年8月,红军大部队正在过草地。但国民党军队将领胡宗南早就带着一个师的人马挡在了红军的必经之路上。

关键的时刻,许世友亲自上阵带着部队与敌人激战了两天两夜,最后在敌群中给红军撕开了一道口子,大部队这才算是转危为安。

因为作风刚强、为人耿直,许世友经常会被中央安排去打一些硬仗。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命令许世友等人去敌后发展根据地。

于是他直接带着部队深入到敌特活动猖獗的冀南地区,并且在那里一打就是好几年,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4)

解放战争期间,许世友又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在这次战斗当中,许世友与友军相互配合,一举全歼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了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

可以说,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许世友战功赫赫,深受我党高层领导们的器重。因此1955年大授衔时,许世友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上将”军衔。

至此,这个少林寺走出来的小和尚终于成为了共和国军队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将星”。

然而和平建国后,军队没有战事,这对“好战分子”许世友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于是他整日泡在训练场,抓战备,为的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本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许世友几乎以为自己这辈子再没有仗可打了,可偏偏这个时候却出现了意外!

1979年,新上台的越南政府一改之前的“对华友善”政策,开始频频在中越两国的边境制造摩擦和事端。越南军方的人员甚至公然闯入我国境内打死打伤很多我国的百姓。

尽管我国政府对越南方面再三发出警告,可是越南政府和军队依旧我行我素。许世友看过相关的报道之后更是气得拍案而起。

俗话说“国难思良将”,眼看一味忍让已经被敌人看做是懦弱,党中央也当机立断,对越自卫反击一触即发,许世友也受到了征召!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5)

东线作战“出奇兵”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许世友于1979年到达广州军区就任司令员,负责指挥东线解放军的战斗,从广西边境出击。而西线则由我军当中的悍将杨得志负责指挥,从云南边境出击。

许世友考虑到东线地形的特殊,将我军的十二万人马分成十四路向越南境内推进。由于越南方面丝毫没有料到我军会这么快地对他们出手,所以战端一开,仓促应战的越南军队便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

战斗开始三个小时以后,前方的解放军部队就到达了越南的通农县。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

可许世友作为一个沙场宿将,敏锐的战场感知让他意识到,东线按理来说应该是敌人重兵防守的地区,我军推进地如此顺利,这其中会不会有诈呢?

很快,许世友的猜想就得到了印证。当解放军的大部队抵达高平城下的时候,立刻就遭到了越南军队346师的攻击。

这支部队参加过法越战争,又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经过了反复地捶打,整支部队几乎都是老兵,战力非常强悍。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6)

而负责攻打高平的部队是我军的第四十二师。这支部队曾经在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地区阻击了美国陆战一师很长的时间,也是我军当中出了名的“铁军”。

但许世友很快注意到,高平一带地形对我军的进攻十分不利。况且四十二军中有很多新兵,战斗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他必须采取最稳妥的办法攻克高平。

经过仔细地观察以后,许世友立刻命令41军派出两个师分别控制高平南北两侧的地区,然后伺机对高平地区展开增援。

接到命令以后,41军队指挥员研究了一番形势后,向许世友报告称:如果要攻占高平西北的朔江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穿插作战。但当地山高路陡,根本不适合大部队搞穿插。

“我知道你们有困难!可这是命令,不允许讨价还价!你们有困难,难道四十二军就没有困难吗?”

许世友朝着电话大声吼叫道,他当然明白此时在高平一带进行穿插作战的风险,但现实已经不允许他再多犹豫一秒钟了。

果然不出大家所料,我军在高平附近的穿插作战打得非常艰苦。虽然比起过去,我军已经有了许多装甲车和坦克。

部队的机动能力比起之前大大增强了。可由于我军战士的作战经验不足,在穿插的途中,敌人的攻击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看着每天由前线报上来的伤亡数字,许世友的内心如同刀绞。终于,在经历了二十多天多天的激战以后,我军成功攻克了高平。

消息传来,许世友马上命令四十二军的战士们对高平附近残留的敌人进行清剿,同时又安排五十五军对越南北部的军事重镇谅山发动攻击。

由于高平之战我军有了一些伤亡,许世友心内憋着气,因此在攻打谅山之时,许世友大开大合,将勇猛的作战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7)

许世友“炮轰”谅山

经过总结高平之战得来的教训,这次许世友决定调集重型火力对谅山境内的所有军事设施发动打击。

1979年3月1日九点三十分,许世友命人在东线五十五军的阵地上集中了十九个炮兵营共计306门轻重火炮,对谅山市内的目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前线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炮弹如同雨点一般地砸在敌人的工事上,许多越南军队中的士兵还没来得及冲上阵地就被我军通通消灭了。

猛烈的炮击持续了几十分钟。炮击刚刚停止,我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敌人们发起了进攻。完全被打懵了的越南军队见到中国军队冲上来时,心里放线彻底崩溃。

许多越南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走出工事向解放军投降。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8)

战斗仅仅进行了一天之后,我军就完全控制了谅山的北部市区。剩下的越南军队经历过了之前的炮击以后,也纷纷躲在防御工事里根本不敢露头。

这时候,许世友命令解放军部队乘胜追击敌人。于是我军分别从三个方向对谅山市的南市区展开进攻。

虽然越南军队企图依托附近的奇穷河大桥展开阻击,但我军迅速突进,没有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

到了3月2日晚上,我军就攻克了奇穷河北岸附近所有的制高点,渡过奇穷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3月4日一大早,我军派出了坦克部队作为掩护,大部队随之渡过奇穷河。越南军队见到这样的架势纷纷军心动摇。负责守卫的越军第308师遭到了我军的重创,几乎失去了战斗能力。

3月5日,所有的越南军队在无法继续抵抗解放军攻势的情况下撤出了谅山市。谅山战役以我军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

对于越南军队来说,谅山失守,他们的首都河内就全部暴露在了解放军炮火的射程之下,整个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9)

此战过后,国际上的军事专家对于中国的作战模式,尤其是许世友的指挥方法颇为震惊。几乎当时西方的所有观察人员都认为,许世友炮轰谅山的做法有些太狠了。

但许世友对于这些评价不予理会。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许世友不能对敌人有一丝一毫的仁慈,况且这也符合他历来的作战风格。

而在攻克谅山以后,中央军委第一时间与许世友取得了联系,要求他尽快组织部队撤退。但此时许世友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战果,给予越南政府的高官一些教训。

当解放军攻克谅山形成“威逼河内”的态势以后,几乎在一夜之间,越南的政府高官就拖家带口地准备出逃。

看到这样的场景,许世友十分气愤,于是决定再利用最后的时机给敌人一点颜色瞧瞧。

许世友命令四十二军和五十五军继续往河内方向突击,争取再把越南方面所谓的“缓冲地带”往河内方向推上几十公里。

然而,正当五十五军和四十二军准备执行许世友的命令时,中央军委却给许世友紧急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0)

军委的“战略考量”

1979年3月,中央军委针对前方作战的情况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许世友在前方的动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许世友这么做,可以进一步震慑越南方面的侵略野心,也有人认为许世友的做法有些太过了,将来战争结束以后,会对我国在外交上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时候,有人拿出了不久之前许世友提交给中央军委的一份作战报告。大家发现这份报告上的内容更加大胆:

以东西两个方向的解放军对越南军队形成包围态势,一口气吃掉越南现有的将近三十万正规军事部队,使其彻底丧失军事能力。

但是,邓小平同志立马对许世友的这个作战计划做出了否决。原因很简单,这次中央军委对于“自卫反击作战”的定义是“惩罚性作战”。

我军进攻的目的是为了震慑住越南国内的某些好战分子和敌对势力。而许世友的这份报告太过大胆,简直就是要让越南面临“亡国危机”,这不是我们的本意。

况且,越南北部长期以来都被越南政府作为“大后方”在经营建设。他们的经济设施与重要机关几乎都被设置在了北部。

这次中国对越南发动的军事打击,几乎已经摧毁了他们的经济设施,短期内他们想要再度崛起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按照许世友的计划展开一场“灭国之战”。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1)

另外,越南之所以敢对我国发起进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得到了苏联的支持。所以,我们在越南境内的军事行动只能够采取“速战速决”的打法,以免刺激到苏联造。

归根结底,战争还是一场“政治游戏”。许世友出于民族情感想要在军事上更进一步,但他却没有考虑到政治上的影响。

“这个许世友还是打得太狠了,这个样子不好啊!”只见邓小平抖了抖自己手里的烟头,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军委领导同志们,慢悠悠地对众人说道。

邓小平这个地方所说的“太狠了”,一方面是指许世友对越南军队制定的一系列作战方案,另一方面也是指的他在谅山战役中的表现。

不过,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邓小平还是没有批评许世友的意思。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2)

“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关键的时候,人们还是将目光全部投向了邓小平。作为一个兼具着军事头脑与政治头脑的人,邓小平的判断和决策总是十分准确的。

“命令许世友和杨得志从越南境内撤军,下一步我们要着手准备收复其他的失地了。等他们回来,我们还要好好的研究研究。”

邓小平的话虽然说得轻松无比,但是所有人的心里都如释重负,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我国也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大战后的“余波”

从1979年3月6日开始,我军就陆续在兄弟部队的掩护之下从越南境内撤退。越南方面眼看着我们居然主动撤军了,立刻恬不知耻地向其国内的媒体宣布:

“中国军队被我军击退了,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经历过这场战争以后,越南北部的百姓们丝毫没有感受到“胜利”带来的喜悦。他们回到满是废墟的家园之上,流下了悔恨与悲伤的泪水。

终究还是这些底层的群众为越南政府高层的野心与贪婪买了单。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军队回到国内以后,也受到了边境基层群众们的热情欢迎,大家举着横幅迎接解放军战士,将手中的鲜花抛向半空中。

这一刻,光荣和胜利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们所独享的。

5月30日,随着一系列撤退工作的陆续结束,许世友将军也将自己的指挥部由广西南宁搬回了广州。

随后,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这次战争中的经验与教训,许世友和杨得志作为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两位指战员被要求参加了会议。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电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3)

在会议上,许世友对大家说:“这次战斗是我没有指挥好,东线的部队伤亡太大。我请求组织上给我一个处分吧!”

但邓小平却十分理解许世友的苦衷,他走到许世友的身边拍了拍他的手臂,然后安慰地说道:“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还好这次我们的损失不是太大。不过我们也应该积极地总结教训啊。”

许世友还是觉得心里不好意思,于是他主动站了起来朝着在座的同志们敬了一个礼。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一言不发地坐了下来。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许世友到底在想什么。或许是对牺牲战士们的愧疚,或许是对自己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的遗憾。但这一切都已经随着战争的结束完全定格在了历史的长卷之中。

时至今日,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与两山轮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人们或是怀念那些在战斗中涌现出的英雄,或是对影视剧中表现的画面念念不忘。

但谁也不能否认,那场战争给我们如今的国家打出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来就没有理所当然的“和平”,真正的和平是靠着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凝炼出来的。今天,关于那场战争的记忆已经逐渐淡去,但华夏大地上到处充满了那场战争留下来的痕迹。

或许这场战争中的许多人没有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来得及留下。

但历史会记住他们,人民更会记住他们!因为,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勇士都值得被人们所铭记,每一个勇士的身体里都有着一个伟大而不屈的灵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