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

从历史走到现在,平远县黄氏头部拳未曾被遗忘。

“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授。我们东石镇大屋村这一代,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都练习过该拳法。”7岁学习 平远县黄氏头部拳,至今练习逾四十年,黄氏头部拳代表性传承人黄政清笑言,自己的生活早已和黄氏头部拳相融与共。

从历史走向未来,黄氏头部拳并未丢失最初的两大主题:发扬传统武术和强身健体。

历经岁月发展,黄氏头部拳逐渐成为平远当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涌现出黄政清、黄广华等一批传承人,不断深化“传帮带”传承发展模式。

2009年3月,平远县黄氏头部拳被列入梅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步走出东石大屋村、走出平远县,走向更宽广的平台。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1)

2021年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黄氏头部拳荣获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优秀项目奖”。图为黄政清进行黄氏头部拳展示。资料图片

融百家之长>>>

设立武(拳)馆招徒教武

夏季的雨,来得猛去得快。检查完村内的防汛工作,黄政清与记者相约在东石镇大屋村村委会见面,这是他工作的地方。作为东石镇大屋村党支部书记,黄政清对大屋村可谓是知根知底。

大屋村原称坳上,明末时期黄姓人到此地定居,因老祖屋规模大、住户多,称之为坳上大屋下,其所在村子的村名叫“大屋村”。在平远县,“坳上”“大屋”均为一个地方,只不过叫法不一。

“大屋村姓氏较为单一,可以说基本都是黄姓族人。这为黄氏头部拳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年过五旬的黄政清,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并非善于言辞之人,但谈起黄氏头部拳,话语便逐渐多了起来,“黄氏头部拳的历史,得从百年前说起。”

史料记载,黄氏头部拳是由蕉岭县武师黄莲舫在民国时期所创。从小就练就散打、神打、叠骨、点穴、飞砣和棍、刀、钯、钩镰枪、剑等武术和高超舞狮本领,黄莲舫取百家之长,独创了黄氏头部拳。

令人好奇的是,蕉岭黄莲舫所创的黄氏头部拳,怎么会在平远东石得到发扬光大呢?其中,绕不开黄逵和黄莲舫两人的相识。

从大屋村走出来的黄逵从小习武,少年到南洋(马来西亚)谋生,其间拜名叫“啄巴嘎”的武师为师学习“梅花拳”,还向其他武师学会了教打、点穴和“符教”等,小有名气。

“两人都是习武爱好者,经常在一起切磋武功,成为好友。平远县东石大屋村黄福春从28岁始拜黄莲舫为师学习武艺和舞狮,在黄逵的帮助下,黄福春把黄氏头部拳改进发展为攻防兼备的拳术。”黄政清介绍,至今平远黄氏和蕉岭黄氏宗亲都会不定期以武会友,保持交流。

关于黄氏头部拳的记载文字并不多,大多为零散记录。而黄氏头部拳的名字由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顾名思义,黄氏头部拳为黄氏家族拳法。但令人费解的是,何为头部拳?这与头部是否有关联?在与黄政清的交谈中,谜底逐渐被解开。

黄政清介绍,头部拳的名字由来,并非与头部相关联,而是用“头”字代替“首”字。“由于是第一部独创的拳法,所以就叫头部拳。过去,黄家的武术并非只有一种,但头部拳是当地所有黄氏家族习武者首先需要练习的拳术。”

和客家武术大多数拳术一样,黄氏头部拳在当时起着防御外敌、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成为黄氏族人竞相学习的拳法。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2)

7岁起学习黄氏头部拳,黄氏头部拳代表性传承人黄政清至今练拳逾四十年。受访者供图

早在2007年,原东石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黄均祥便通过史料佐证和讲述者讲述,详细梳理了这一段历史:黄逵回乡后与黄福春在东石一道招收一些黄家弟子为徒,组织狮队,传授头部拳、梅花拳、六路子、散打和棍、刀、钯、枪、盾术以及舞狮技艺,逐渐发展到约200多人学武练功,并涌现出40多名武功高强者。

随后,黄逵等人在平远县的大柘、石正、长田、热柘、超竹、坝头等乡镇设立武(拳)馆招徒教武,并逢年过节带领狮队到全县各镇以及平远周边市县开展巡回舞狮和武术表演活动,活动场次每年30多场。

自此,黄氏头部拳在平远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兴习武之风>>>

全村老少喜练拳强身健体

“您知道黄氏头部拳吗?”

“当然知道,这是我们黄家的拳法,我也是练习过的。”

“正因为小时候练习黄氏头部拳,我才变得这么强壮。”

在大屋村,黄氏头部拳凝聚着村民的情感认同。毋庸置疑,这与当时村中兴盛的习武之风密切相连。

得益于黄氏头部拳的普及,崇尚武艺成了大屋村的风尚,族中以黄氏头部拳、梅花拳以及棍、长矛、盾牌大刀等武艺为主。村中老人回忆,当时全村办有多家拳馆,请来拳师教授,青少年人人练武,族人以武艺高强为荣。

随着时代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黄逵、黄福春设立的武馆被取消,村内外学武功者逐渐减少,但狮队每年仍然坚持开展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村中只保留下两支狮队,其中黄氏头部拳等武术表演仍在舞狮表演结束后进行。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3)

黄氏头部拳等武术表演一般在舞狮表演结束进行,节奏明快热烈,刚劲有力。

“舞狮表演的道具有狮子、面具、万年青草、大旗、英雄巾、红腰带、灯笼裤。黄氏头部拳等武术表演的道具有棍、刀、钯、枪、盾。”黄政清介绍,表演时以大鼓、锰锣、钹、铛、七星盘等打击乐器作伴奏,节拍明快,气氛热烈。

其中,表演棍为头大尾小长6尺、头约5公分大、尾约3公分大,刀为长约5尺的关刀,钯为长4尺的三齿钯头,枪长约5尺的钩镰枪、长约6尺的红缨枪,还配有钩镰枪和黄藤条织成的直径约2尺的盾牌以及1把约1尺半长的铁刀。

在大屋村,这些物件和拳法一起被完整保留下来,并代代传承。

“十七八岁开始学的,村中的叔伯教我,学了以后感觉身体有劲了。”在客家武术拳种视频的录制中,黄氏头部拳传承人黄广华中气十足地说道。

每门武功都有一定的筑基训练手段和方式,初学武术者,体会不到桩功的重要性,常因感觉枯燥无味而放弃。如同其它拳法一样,平远黄氏头部拳同样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当时跟我一起练习的有七八个同龄人,大家都是会互相攀比,看看谁学得好。当中也有放弃学习的,坚持不下来。”回想起学拳初期,黄政清感触良多。

作为黄氏头部拳代表性传承人,黄政清习惯每天早晚都练习拳法。

“练拳累吗?”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很累,现在练拳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时不时都得比划练习一下,哪有累的说法。”黄政清笑着说,自己从7岁起就跟随祖父黄玉湖学习黄氏头部拳,在祖父的严格指导下,他从扎马步练起,踏实练好每一个拳法,每个动作达标后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据黄政清回忆,每逢冬季农忙过后,村中的青年、壮年都会前往祠堂,跟着老师傅学习拳法。“黄氏头部拳最大的特点是攻防兼备、拳路刚劲,既进攻也防守,攻守相结合,学习怎样去防身,怎样去攻击。”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4)

黄氏头部拳最大的特点是攻防兼备、拳路刚劲,既进攻也防守,攻守相结合。

黄政清介绍,在大屋村,名为御史第的黄氏宗祠,很长一段时期都是黄氏子弟一起学习黄氏头部拳的地方。“当时就在这个厅堂,靠着墙壁扎马步,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人同时扎马步,只有马步扎好了才能学习套路。”如今,祠堂正准备进行翻修,村中关于黄氏头部拳的记忆在这里始终延续。

破旧时之俗>>>

走出围龙绽放非遗新魅力

“扎马步的要领就是膝比肩膀略宽,脚趾和脚掌同时用力。今天我们将从黄氏头部拳的第一招开始练习……一挥、一压、一刺,一定要充分用好自身身体的力量,包括肘力、手力,打出力气来。”

翻开手机相册,黄政清认真看着他的教学视频,视频里他和村中的老师傅正指点数位青少年进行黄氏头部拳的练习。视频录制并不精美,却能从一帧一秒中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力量。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黄政清熟练掌握了黄氏头部拳整套拳法,他意识到在今日的和平时代,看似缺乏用武之地的黄氏头部拳,仍有其独特的作用,概括起来便是:练拳既能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亦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黄氏头部拳都是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黄氏头部拳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发展、男女平等观念树立,我们很早就把旧俗打破,只要想学习且能有武德的,我们都愿意教授。”黄政清说。

打破旧俗,如何焕发新活力?一场场“师傅带徒弟”的拳法教学在大屋村开展起来。为此,黄政清和村中的老师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青少年传授拳法,谆谆教导。

同时,黄政清还联合大屋村的习武之人,积极组织传统狮队和拳术表演活动进村,每年参加县、镇文化活动表演,让黄氏头部拳逐步走出大屋村,亮相于各大平台。

2016年,参加梅州市文博会活动表演;

2017年,参加“荡漾在山水间的乡愁记忆”民俗文化节非遗展演活动;

2019年,参加由CCTV17在泗水梅畲摄录的“我的美丽乡村”文艺演出;

2021年,参加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荣获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优秀项目奖”。

……

“很多时候,我也和村中的老师傅探讨,怎么把黄氏头部拳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学习。”黄政清坦言,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不少村民都开始往城里搬迁,村中常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的50%,“没有人,传承就不可能实现。”

随着黄氏头部拳被列入梅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政清、黄广华等一批传承人看到了新希望,他们认为这将有利于黄氏头部拳摆脱地域限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熟知。

“要把3—5年级的黄氏小朋友作为传承目标,作为传承对象培养,从小培养。”在2021年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视频中,黄政清直言自己作为传承人之一,是有义务、有责任做好黄氏头部拳的传承工作。对内,黄氏头部拳非遗传承人做好传承培训,对外,黄氏头部拳非遗传承人主动走出大屋村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传承客家武术文化,共建文明健康梅州。2021年12月14日晚,梅州市首次大型客家武术展示活动在市剑英体育馆内举行,来自全市12个武术拳种的近百名代表汇聚一堂各亮绝活展现风采,黄氏头部拳精彩的展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有了跟其它拳法的交流,更加清晰了解黄氏头部拳与其它拳种的差别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继续优化。”说起梅州市首次大型客家武术展示活动,黄政清露出了坚定的表情,“黄氏头部拳是梅州客家武术的一部分,相信也会随着梅州客家武术的兴起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

舞狮露神韵 武师展武韵

黄氏头部拳与舞狮表演相辅相成

在平远县及周边县(区、市),每逢节日及祝贺、集会、婚庆、参军等活动,大屋村舞狮队便会应邀前往进行舞狮和武术表演活动。黄氏头部拳等武术表演一般在舞狮表演结束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给群众带来非遗文化的视觉享受。

视情况而定,舞狮有二头或多头狮同台表演,一头狮由两人操舞,头尾各一人。舞狮头者一手持狮头内上横档举起狮头,一手托狮嘴下巴,踏着锣鼓节拍摆动狮子大开口头和控制嘴巴张合,有的狮头内还可有线控制眼球晃动。操狮尾者一般选用矮小灵活者,弓身拱背,顶着身摆动尾,配合狮头动作。

弄狮者1至4人,戴着假面具(称“鬼面壳”),扮沙僧者一手执破葵扇,一手拿一小把万年青草,脖子上还挂着红绳系着的小三角形红布袋。

舞狮过程中,有引逗、争斗、驯服等情节,穿插一些趣味性动作,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每场表演时间约20分钟。表演时以大鼓、锰锣、钹、铛、七星盘等打击乐器作伴奏,节拍明快,气氛热烈。

舞狮结束后,将进行黄氏头部拳等武术表演,主要流程一般有:

①拳术:头部拳由单人表演,有时由双人表演“扣拳”(即对打),共有31个基本动作和口诀;

②棍术:由单人表演,有时由双人表演“扣棍”(即对打);

③刀术:由单人表演;

④钯(叉)术:由单人表演;

⑤枪术:由单人表演;

⑥盾术:由1人持枪1人持盾和刀作对打表演。

黄氏头部拳表演时的伴奏一般用2锣、1鼓、1钹敲打助威和指挥,拳术节奏明快热烈,刚劲有力;棍、刀、钯、枪、盾术的伴奏紧密且时重时轻。每表演完一项则敲打一阵闹场锣鼓(即转场),以便衔接下一项表演。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5)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6)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7)

潮汕传统武术南枝拳(与头部有何关联)(8)

原标题:

拳拳生风兼攻防 代代相传强体魄

平远县黄氏头部拳深化“传帮带”传承发展模式,焕发新活力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通讯员】朱双玲 朱维佳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