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英国落魄的首相是谁(连续两位首相失去战略高度)

英国挟着制度创新的优势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光荣革命后的两百年里,发展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拥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地,在全世界占据大量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优于同为殖民帝国的法国,他们占据的殖民地,不是物产丰饶的膏腴之地,就是遏制地缘节点的战略要冲控制着印度洋而又人力资源丰富的印度是英国的奶牛,南非的钻石和黄金为英镑的金融霸权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辽阔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英国贡献大量物产,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咽喉,马六甲海峡是东方十字路口,这些都在英国的牢牢掌握之中,而中东产油区和中国富庶的长江流域则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还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上建立了大量军事基地,依托这些基地,英军可以随时干预世界各地倚仗着无与伦比的强大国力,伦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主要结算货币经过一代又一代英国人的经略,到十九世纪时,大英帝国已经建成了一份看起来万世不拔的基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导致英国落魄的首相是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导致英国落魄的首相是谁(连续两位首相失去战略高度)

导致英国落魄的首相是谁

英国挟着制度创新的优势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光荣革命后的两百年里,发展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拥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地,在全世界占据大量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优于同为殖民帝国的法国,他们占据的殖民地,不是物产丰饶的膏腴之地,就是遏制地缘节点的战略要冲。控制着印度洋而又人力资源丰富的印度是英国的奶牛,南非的钻石和黄金为英镑的金融霸权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辽阔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英国贡献大量物产,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咽喉,马六甲海峡是东方十字路口,这些都在英国的牢牢掌握之中,而中东产油区和中国富庶的长江流域则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还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上建立了大量军事基地,依托这些基地,英军可以随时干预世界各地。倚仗着无与伦比的强大国力,伦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主要结算货币。经过一代又一代英国人的经略,到十九世纪时,大英帝国已经建成了一份看起来万世不拔的基业

英国以一个区区小岛,却能获得如此空前绝后的成就,当然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工业,然而英国战略家深邃高超的谋略,是把他们推向巅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英国不仅是凶猛的,更是狡猾的,大英帝国兼具了狮子和狐狸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使它战胜了所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英国人从来不蛮干,当他们遇到强劲挑战时,总是以强大实力为后盾,通过谋略遏制对方,这种谋略的核心就是离岸平衡,让欧洲列强处于相互制衡之中,而自己超然于外,稳坐英伦三岛,用高明的技巧使列强始终处于这种状态下。

为此,英国战略家们纵横捭阖、折冲樽俎,数百年来上演了一幕幕外交和政治军事好戏。他们绝不允许欧陆出现一强独霸的局面,一旦出现某国崛起的势头,英国马上会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编织起一个同盟阵营,共同遏制那个强国,当他们把这个国家击败后,英国绝不会斩尽杀绝,以免其他强国受益,而英国自己却趁机拼命扩张势力。

十六世纪时,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走上海洋争霸之路。当年荷兰人纵横四海,英国海军打不过荷兰舰队,两次英荷战争全部失败,于是英国人便勾结法国从海陆两面夹击荷兰,终于打赢了第三次英荷战争,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海洋霸权。当法国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强盛时,英国便一次次联合俄国、普鲁士、奥匈等国组织反法联盟与法国死磕,直至在滑铁卢战役中击倒了拿破仑。当欧洲列强要肢解法国以绝后患时,英国却坚决反对,因为英国已经看到了普鲁士崛起的势头,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法国来制衡野心勃勃的容克贵族。当贪婪的俄国在欧洲宪兵的光环加持下大肆扩张时,英国又联合法国和土耳其在克里米亚战役中击碎了沙皇的美梦。当普鲁士日益强大时,英国又拉着法国和俄国去对抗普鲁士,同时英国也没有忽视俄国在远东做大,为此英国人豢养了一条恶犬去遏制俄国,这条恶犬就是日本,英国以英日同盟的方式支持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

本来,只要一直这样玩下去,英国的地位固若金汤,然而进入二十世纪后,在短短四十年时间里,大英帝国却迅速衰弱了,在1940年到1945年的五年间,英国更是经历了断崖式崩解。引起多米诺骨牌倒下的,不是英国实力的下降,而是战略的错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拥有法国、美国、俄国等强大盟友的英国,本来不用消耗那么多资源就能击败德国,可是一个愚蠢的错误,却使英国元气大伤。

一战前的土耳其羸弱不堪,早已不复奥斯曼帝国雄风,成了饱受列强欺凌的西亚病夫。可是土耳其虽弱,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扼守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于任何战略家来说,土耳其是必须拉入己方阵营的,可是战略上一向精明的英国人,这次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傲慢,将土耳其推给了德国。

土耳其在一战前,向英国订购了一艘战列舰,贫穷的土耳其为了得到这艘战列舰,不仅向外国借钱,还发动全民捐款,连小学生和乞丐都捐了钱。正当土耳其人眼巴巴地等着喜提新舰的时候,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却以土耳其可能加入同盟国阵营为由,没收了这艘战舰,这是典型的强盗行径,土耳其当时正在观望,根本没有加入德奥一方,英国这么做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其实从战略角度看,以英国之富,就是白送土耳其一艘战舰又怎样,如果这样做了,土耳其还不感激涕零?可是在傲慢的丘吉尔看来,欺负土耳其这样的破落户根本不需要理由,如果一定要说理由,那么看着它破衣烂衫的样子不顺眼,想踹一脚就是理由,这完全不是战略家所为,而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富家公子的任性。

可是丘吉尔的任性给英国带来了灾难。被欺负得急了眼的土耳其除了拿头撞墙,自然也奈何不了英国,但是德国人来了,大方地送了土耳其两艘战舰,土耳其当即投入了德国的怀抱,封锁了海峡,掐断了英法对工业相对落后的俄国输血通道,结果东线战局恶化,为了打通达达尼尔海峡,英法集中了50万军队,发动加里波利战役,却遭到土耳其军队顽强抵抗,鏖战了几个月,伤亡20多万人,铩羽而归,丘吉尔黯然下台。

俄国因战场困境而导致经济崩溃,引爆了国内革命,新生的红色政权拒绝承认俄国欠下的英国债务,英国对俄国的巨额投入付之东流,不仅经济损失惨重,还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地缘形势也严重恶化。不甘心的丘吉尔在重新上台担任陆军大臣后,又纠集协约国武装干涉苏联,结果不仅遭到惨败,还劳师糜饷,进一步扩大了损失。战后的英国虽然勉强保住了日不落帝国的荣耀,实则已经因严重失血而虚弱不堪,这为以后的大崩溃埋下了祸根。

一战后,英国继续玩离岸平衡,但这时英国的玩家远不如他们的前辈,为了不让法国在欧陆一家独大,英国转而扶持德国,结果希特勒趁机崛起。元首一上来就咄咄逼人,以穷凶极恶的姿态扩张,要夺回德国在一战中损失的一切,这下英国慌了神,实力大不如从前的英国试图拾起前辈的谋略,以狐狸的狡猾来化解危机,但首相张伯伦却缺乏先辈那种对狐狸智慧的理解,他拒绝了斯大林联合对抗德国的建议,采取对德国绥靖,竭力将祸水东引,想让德国和苏联去火拼。本来,如果英法苏三强联手钳制,德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可是张伯伦一心只想坑人,采取了错误的战略。但是如此拙劣的手法怎能瞒得过希特勒和斯大林这种铁血枭雄,结果反而促成了德国和苏联的暂时联合,张伯伦的战略损人又不利己,元首因此得以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开战后,德国连战连捷,三拳两脚就灭亡波兰、打败法国、控制了北欧,英国则在法国战役中遭受重创,狼狈逃回岛上。取得了梦幻战果的元首此时头脑是清醒的,他知道,与英国这样一个控制了海洋又拥有巨大殖民地老牌帝国硬抗,并无取胜把握,所以他主动递上橄榄枝,希望与英国和解,只要英国承认德国的地位,同意让渡一些在欧洲的利益即可。对英国来说,在当时的形势下与德国和解是符合英国利益的,这样至少可以获得喘息之机,重整旗鼓。而腾出手来的德国必然会进攻苏联,英国可以从容地坐在岛上观虎斗,然后联合德苏争斗中落入下风的一方,再拉着美国去遏制占据上风的一方,同时还有余力去打压远东蠢蠢欲动的日本。当时英国王室也有意与德国和解,可是当时已经担任首相的丘吉尔却断然拒绝了德国人的和解建议。丘吉尔这么做,其实没有多少战略考量,他只是倔强地认定,堂堂大英帝国绝不能向任何人妥协,因为这有损于英国的荣誉,而对丘吉尔这样的英国贵族来说,自幼受的教育就是责任和荣誉重于生命,所以哪怕身死国灭,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荣誉。

为了与德国死磕到底,丘吉尔真的是豁出去了,他主动派空军轰炸德国,虽然海峡阻挡了德国坦克,却挡不住德国飞机的轰炸,英国本土的城市和工厂被炸得稀烂。为了获得战争资源,他对殖民地竭泽而渔,拼命搜刮,可是在德国潜艇的绞杀下,这些从殖民地人民身上榨取的脂膏大多沉入海底,英国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殖民地人民更因此痛恨英国,为独立运动埋下了火种。急红了眼的丘吉尔为了增强反潜力量,保护大西洋运输航线,决定变卖家当,把加勒比海上的八个军事基地转让给美国,却仅仅换来五十艘一战时建造的老旧驱逐舰,英国先辈征战百年,杀人放火,干尽缺德事才抢来的利益就被他这么便宜地贱卖了。竭尽全力与德国玩命的英国,也已经根本无暇东顾,结果被它豢养多年的恶犬日本狠狠地咬了一口,远东殖民地被抢了个精光。这时的丘吉尔已经成了一个失去理智的赌徒,那里还有战略可言,只要能让他把战争进行下去,他什么都可以卖。他对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和自治领许诺,只要出人出钱帮他打赢战争,就在战后允许他们独立。

战后,元首虽然被群殴致死,可是大英帝国任督二脉齐断,债台高筑,英镑失去世界货币地位,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英国两百多年的全球经略成果几乎归零。

从1937年到1945年,英国连续两位掌舵者失去了前辈的战略高度和操盘技巧,张伯伦想做狐狸,却是一只虚弱而愚蠢的狐狸,丘吉尔想做狮子,却是一头傲慢而愚蠢的狮子,大英帝国在他们掌控下,进退失据,满盘皆输。然而二战结束后,张伯伦因为他软弱愚蠢的绥靖政策被骂了几十年,丘吉尔却成了带领英国人打败纳粹的英雄,丝毫没有为他的败家行径付出代价,原因在于他会讲故事,他是《人物》杂志评选出的近百年来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大演说家之一,更以360万字雄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