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13个茶厂(大清帝国的商业核弹)
你提神时最爱喝的是咖啡还是茶叶?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就我个人观察而言,茶叶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日益下滑,咖啡逐渐占领中国。就数据而言, 2020年中国茶叶年销售额2888.84亿,而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817亿元,而且增速超过茶叶的三倍,你还能想得起来上一次冲泡一杯正经茶叶是在什么时候吗?
茶叶对中国传统封建王朝的重要性或许会超出你的想象。大明初代内阁首辅才子谢晋说过,“我大明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巨川,入于南海”,朱棣喝得再高,大明疆土都没这么大。谢晋所说的,其实是大明朝基于茶叶经济所控制的“隐性疆土”茶叶。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稳定与控制蒙古,西藏等边疆地区,前至中亚,沙俄等周边国家最强杀手锏之一。
小小的树叶,凭什么曾有这种力量?中国茶叶近代又是为何衰落?今天聊聊天朝“商业核弹”茶叶。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已经很难考据。茶叶一开始是被当成药品,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周朝设置了专门管茶的官吏,这个时候的茶是一种祭祀用品。《宴子春秋》说,战国时期,很多地方的人民会把茶叶当成一种菜来吃。
最早意识到茶叶应该拿来泡水的是汉朝人华佗在史论中写过喝茶可以提神。东晋茶叶进一步得到普及,主要原因是那会儿佛教传入中国,要遵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为了找点刺激,做出了很多努力,糖也好,茶叶也好,流行与发展的背后都有和尚的贡献。
佛教徒认为,茶叶有三德,困了可以提神,饱了可以助消化,有不良冲动喝两口还可以镇定情绪。
唐宋时期,茶叶已经成为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有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北宋王安石就说过,“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茶叶消费的剧增,让统治者产生了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既然这玩意儿人人都买,那我也得捞上一手啊,不对,为优化市场规范,我得收点税。
公元835年唐朝大和九年九月,唐文宗任命司空王牙为榷茶使,下令江南所有茶树都要移植到官家的地里种植,要在官家的厂子里加工民间茶树,茶叶统统销毁,这是暴政。《榷茶法》实行不到两个月就被迫撤销,但茶叶买卖的巨大利润是封建统治者舍不得抛弃的。既然榷茶法声名狼藉,臭名昭著,那我们就换个人,换个名头再搞一次。
公元852年,在延转运使裴休的主持下,唐玄宗批准了《税法12条》,这标志着唐朝茶叶专卖与茶税制度的最终形成。此后,唐朝覆灭,中国陷入五代战乱,然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榷茶制度始终屹立不倒。
宋朝对茶叶买卖的控制力度比起大唐那是全面超越。从宋太宗赵匡胤开始,宋朝就在全国设立了13个商场,收购站以及六座茶叶专卖局,茶农种植,加工,买卖茶叶全部收政府监控。生产茶叶前要先向附近的商场兑换本钱,种植与加工后的茶叶先拿出一部分还给煽炒,然后再拿出一部分交付各种杂七杂八的税,剩下的要全部出售给商场,不能自己处理。
历代封建政府在征收全税的时候,都会以重铸时有损耗为由多收一些,这被称为火耗,实际上就是地方官员剥削百姓多捞钱。后来雍正皇帝实行了火耗归公,把火耗给制度化了。宋朝收购茶叶也有茶号,可能是官府的竹篓子质量太差,孔太大,茶叶会露出来。本来嘛,你说捞钱的事情,也谈不上什么寒碜不寒碜,就是我大宋收茶的竹篓子口实在是太大了点。
以宋仁宗嘉佑六年为例,这年官府征收税差570万斤,收购了茶叶480万斤,征收的加上收购的一共1050万斤。但这一年官府卖出的茶叶是1500多万斤,也就是查耗率接近50%,大宋竹篓子质量真叫人感到悲哀。
宋朝对私贩茶叶的打击力度非常大,一开始规定官员走私茶叶,利润超过150万两的就直接咔嚓,后来力度有所减轻,砍头的少了。但是主管官员私贩茶叶者超过三罐,就要脸上刻字押解京师,下层官吏私贩茶叶的罪加一等,如果敢反抗抓捕,可以直接原地打死普通百姓举报茶叶走私的,按照涉案金额两倍打赏。
宋朝狠抓茶叶买卖,有一个比赚钱更重要的因素。茶叶,这是宋朝与周边政权谈判时最大筹码之一。茶叶什么时候传入西藏?现在是笔糊涂账。过去一般认为是唐朝文成公主出嫁时带到西藏的,出处是西藏政教史建,但事实上你去翻任何版本的西藏政教史件,都找不到这事儿的记载。
而就考古发现而言,西藏人可能1800年前,也就是东汉时期就开始食用茶叶,云南与四川长期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地,茶叶很早就传入西藏,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西藏地区佛教影响力大,牧民人数多,前者需要茶叶提神,后者需要茶叶改善饮食结构,因此对茶叶需求量极高,油酥茶,奶茶,盐茶等等都是他们的日常饮品。牧民还会把煮过的茶叶喂牲口,认为马吃茶能长膘,牛吃茶能多产奶。等到清朝,西藏僧侣喝茶已经有了非常标准化的流程,每天早餐就要喝上五到十杯,一杯185毫升,最后一杯喝到一半就倒面粉进去,搅拌成茶叶面粉糊糊吃掉。
此外,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将砖茶与苏打加到水里煮上一个钟头,然后加盐,加牛乳搅拌,做成一种粘稠而又丝滑的饮品。西藏不产茶叶,只能用马匹去和中原王朝交换,唐朝就和青藏地区的吐蕃政权搞过茶马交易,但这种交易本质上还是朝贡体系下的一种进贡与赏赐。
天朝上国嘛,脑子里当然不会有什么国际贸易的概念。宋朝虽然对马匹需求大,但依然不认为自己是在用茶叶跟吐蕃买马,只认为吐蕃人恭敬我大宋,所以我回赐他们一些天朝产物,回赐物资的价值还必须超出贡品价值,一般要超出三成左右。
但随着大宋对外战争的不断失败,对战马需求量逐年增
加,等待吐蕃进贡马匹无论是时间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需求,所以从宋神宗开始,宋朝在四川与甘肃等地分别设立茶使与马使,负责茶马交易,每年能换到两万多匹马。
公元1368年,朱元璋击败元朝,建立大明,并且收回了丢失超过400年的燕云十六州,军事实力的强势让朱元璋不需要仰仗茶马交易来换取马匹,但明初对茶叶走私的管控力度比大宋还强,朱元璋的女婿,马皇后次女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就是因为走私茶叶被老丈人砍掉了脑袋。
几百年的茶马交易,已经让中原王朝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坚信茶叶乃游牧民族赖以生存之必须,缺了会死的那种。既然我现在也没这么需要马匹交易了,那当然要大力管控茶叶,以此来挟制周边少数民族。
朱元璋同样在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设立了茶马互市,但他制定的马价非常之低,大宋最低130斤,最高300斤茶叶来交换一匹马,而朱元璋上来就说,以后上等马120斤茶叶,中等马70斤,下等马50斤。
洪武中期,朱元璋再砍一刀,上等马只能换80斤茶叶,等到朱棣在位的时候,马甲已经被压制到了上等马60斤茶叶。土木堡事变后,大明丧失了北方军事主动权,但。绝对实力依然占据优势,因此持续限制茶叶输出,还隔三差五搞搞核威慑,威胁关闭互市。
大明嘉靖时期,蒙古土默特部俺达汗崛起,一方面,他积极将藏传佛教引入蒙古,强化自身统治,自然也吸收了藏民喝茶的习惯,依赖茶叶改善饮食结构。另一方面,随着势力的强盛,他也开始追求更美好,更精致的物质享受,渴望获取更多茶叶。
嘉靖21年,他派使者到大同请求上供,但被拒绝。第二年,他再派使者,但大明回赠了俺达汗一份使者凌迟大礼包,俺达汗震怒,一路带兵杀戮抢劫到了山西。截止嘉靖29年,俺达汗一共六次请求上贡都被拒绝,于是这次他直接兵临北京城,让嘉靖被迫同意了开放互市。
嘉靖不同意俺达汗上贡,不愿开放互市背后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限制输出到蒙古的茶叶数量,以防俺达汗有富余的茶叶可以绕开明朝和西藏等地做交易。这对大明来说无疑就是核泄漏。因为大明用茶叶拉拢西藏的效果非常好,西藏从来没有对大明州县造成过威胁,还非常恭顺地积极进贡,换取更多茶叶。于是这种以茶制夷,以察御边的策略一直持续到了大清。
1654年,一对沙俄使者到达了北京,顺治皇帝按照惯例赏赐了他们一堆金银珠宝,其中还有约164公斤茶叶。此时的俄国人还没有喝茶的习惯,不知道茶叶干嘛用,只是听说这玩意儿很值钱,于是直接把这些茶叶在北京卖掉了。
但到了18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茶叶在中俄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1762年到1785年间,恰克图每年输出茶叶三万普特,占中俄贸易的15%,是仅次于棉布的第二大出口品。而到了18世纪末,茶叶出口增速更加迅猛。 1880年,俄国人从中国买了七万普特茶叶。这一年,俄国政府在恰克图贸易中征收到了715364卢布的关税,占俄国当年全部关税收入的20%,税收高过茶叶的只有伏特加。
茶叶也改变了俄国社会阶层。西伯利亚商人过去在俄国官方文件里被称为贫乏之人,说这些人没油水可捞,但借助茶叶贸易,这些人成为了俄国社会最炙手可热的大商人。苏联对外贸易部部长卡巴诺夫曾说,恰克图到莫斯科6000多俄里每年往返运费花销400万卢布,这些钱大多数流入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农民手中,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等到19世纪,茶叶已经彻底超过棉布与丝绸,成为了俄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东西。以茶御边的策略同样对俄国生效,至少一度生效。 1785年,因为俄国持续犯边,乾隆下令关闭恰克图市场,这瞬间让大批依靠茶叶贸易为生的俄国人破产。
失去了清朝茶叶的俄国人只能以三,四倍的价格从欧洲买转运来的茶叶,中间全是英国人,荷兰人赚差价。于是俄国被迫与大清进行和平谈判,请求恢复市场。 1792年,乾隆同意了请求,新条约上写着“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礼仪,大皇帝普爱众生,不忍尔国小民困窘,事宜允行,若复失,何枉?”
在袭击开始,中国历代都严格管制茶叶输出,但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终究在晚清彻底崩溃,甚至连最大茶叶输出国的地位都保不住。中国茶叶和帝国的终结者表面上是大英帝国,但实际上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因为需要跨洋运输。
早期欧洲茶叶价格极高, 1666年伦敦每磅茶叶售价两英镑十八先令。同时期一磅茶叶在荷兰能卖出二十六两银子。一直到18世纪,欧洲茶叶价格因为供应量的上升而下降,茶叶才席卷了全英国,让伦敦贵妇的下午茶成为了整个欧洲都在效仿的活动。
1660年,英国第一次征收饮茶税, 1689年英国开始征收茶叶关税,然后税率不断飙升。 1784年,英国茶叶关税已经收到了119%,当时的大英皇家海盗们连打劫都不想干了,全都忙着走私茶叶。高昂的税率拦不住英国人对茶叶的欲望。
从1718年开始,茶叶就是东印度公司的头号商品。英国不是吐蕃,没有马匹能进贡给天朝,想要茶叶只能用银子买。根据庄博士先生估计,从1700年到1840年,欧洲与美国一共往中国输入了1.7亿两白银,仅英国东印度公司就输入了5400万两。这些白银主要就是拿来买了茶叶。茶叶让英国人上头,但英国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撬开中国市场。
于是他们最终选择用真正的毒品来对冲茶叶带来的贸易逆差,也就是鸦片。鸦片战争前的大清,还沉浸在天朝上国与外邦来朝的旧日光辉中,他们觉得英国人也不过是一种住得远一点的敌人,利用茶叶核威慑,能轻而易举地拿捏住。直隶总督琦善就上书说,“外夷土里不长粮食,气候也差,每天只吃牛羊肉,大便不通畅,没有茶叶和大黄通肠子,他们会憋死”。听着荒谬,我又荒谬又搞笑。
但这在当时是大清朝堂上下的共识,就连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也是这么相信的,给英国女王写信,她说茶叶,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尽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这封信英国女王没能看见,但在澳门月报上发了出来,并且影响了1841年三元里抗英事件中的人民,他们对英国的公开宣言是,天朝茶叶,各样药品,皆如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
大清官僚的这种思想继承于历代王朝以茶制夷的策略,但英吉利和中国历朝所经历过的,一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他们利用两次鸦片战争,在武力上彻底打垮了清政府,让大清在事实上开放鸦片贸易。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寻求在根本上终结中国茶叶贸易垄断的办法。自己种茶叶172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尝试过在爪哇种中国茶叶种子,但并没有成功。英国取代荷兰并且控制了印度殖民地后,也尝试过在加尔各达种植中国茶叶,同样失败。
但英国人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在印度阿萨姆找到了野生茶叶树,认定这里的气候土壤适合茶叶种植,并且印度人也有茶叶消费习惯,只不过印度人是拿着茶叶拌着大蒜和油缸蔬菜吃的,干净又卫生啊。
1834年,英国印度总督创建了印度茶叶顾问委员会,并且派人去中国研究茶叶种植技巧,聘请中国技师去印度。 1838年,在中国茶农的帮助下,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制成了印度第一批本土茶叶,第二年,这批红茶命达伦敦被高价出售。 1839年,英国阿萨姆茶叶公司诞生,英国殖民政府立刻推出了一系列免租,特许经营等政策优惠,推动印度茶叶种植。
根据当时的计算,投资1228英镑就可以建十片茶园,利润2327英镑,利润率非常可观。于是大批资本家涌入印度。当林则徐正前往虎门销烟之时,正在用茶叶劝说外国商人交出鸦片之时,印度茶叶种植如火如荼。 1840年底,印度茶园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出口茶叶一万磅。等到1871年,哈萨姆境内的茶园已经增长到了285个。
印度出口到英国的茶叶突破了1000万镑,约占当年英国茶叶消费的10%。 1889年,印度茶叶向英国的出口以9450万镑的数字,首次超过了中国的7978万镑。这一年,同为英国殖民地的西南也出口了接近4000万磅茶叶,中国彻底失去了茶叶垄断地位。 1928年,中国对英国的茶叶出口只有8018000磅,在英国茶叶市场的占有率是1.59%。英国茶叶超越中国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小农个体经济的全面碾压。
1888年,英国在加尔各答成立印度茶叶协会,将茶农的薪资待遇,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同时用政策与奖金鼓励茶叶干燥机,茶筛,切茶机,茶叶揉捻机之类的发明问世,并且迅速引进印度投入生产,这对中国还在以个体化,师徒化的茶叶生产模式造成了降维打击。
中国茶叶需要经过茶农,茶贩,客商,茶行,茶站,洋行与外商的层层转运与加码才能运输到欧洲。而印度机械化生产完毕的茶叶运向蒸汽轮船,能从苏伊士运河直接回欧洲。你还守着核弹,沾沾自喜。
茶叶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农业,商业以及对外交流史的缩影。它见证了唐宋文人饮一壶清茶,书一叶雄文的潇洒,见证了历代王朝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豪迈,见证了中华文明传播四海,影响世界的伟大。但同时,他也见证了四海无闲田,茶农尤饿死的悲剧,见证了国门被开,列强群聚的浩劫,见证了封建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的不堪一击。
中国茶叶垄断权丧失的背后,是2000年朝贡体系的崩塌。尽管在民国一片实业救国的呼声中,茶叶复兴是重中之重,以祁门红茶为代表的茶叶品牌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与拯救,但这条复兴之路,中国茶叶行业注定还需要走上很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