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美赋能绿色发展(城在碧水青山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生态之美赋能绿色发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态之美赋能绿色发展(城在碧水青山间)

生态之美赋能绿色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各地加强规划、因地制宜,通过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完善绿色出行基础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编 者

小微湿地,让城市“毛细血管”更健康

车行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穿过林立的高楼,进入黄孝西路后,喧嚣渐弱,再往西行几分钟,静谧的西北湖湿地公园就映入眼帘。

“这几年,西北湖湿地里小水鸭、黑水鸡等水鸟在增多,有时候还能看见天鹅。”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

西北湖湿地面积约1.09公顷,在2019年进行修复前,雨污合流加上水生植物偏少,造成水生态受损。“湿地修复要充分考虑原有生态,确保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鹏介绍,作为城市内的湿地,西北湖湿地的水与外界并无连通,修复起来更困难。

为了提升西北湖湿地自净化能力,武汉市采用了“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我们先在水下种植苦草等水生植物,建起水下森林;然后引入食藻虫解决藻类泛滥问题;再引入鱼类解决食藻虫过多问题;最后,构建出了‘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的共生体系。”西北湖绿化广场负责人王叶龙介绍,改造3年来,西北湖湿地水质常年达到Ⅲ类,冬季时能达到Ⅱ类。

据统计,2019年,武汉拥有小微湿地总面积6.3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1%,这些小微湿地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有效帮助武汉蓄洪抗旱、调节气候。

结合当地河湖密布的实际状况,2021年,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制定了《武汉市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指南》,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修复方法。“我们将8公顷以下的自然湿地都纳为小微湿地,湿地保护范围更大,不同类型的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技术重点也各有不同。”李鹏说。

今年3月,武汉市出台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湿地保护和修复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未来3年,武汉还将打造50处小微湿地,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湿地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

山体复绿,提升生态服务价值

漫游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最是好去处。找个大晴天,阳光洒落、树影斑驳,约上三五好友,沿着栈道缓缓上山,花草繁盛暗香浮动,伴着鸟儿清脆的叫声,好不惬意。

一身休闲运动装,搭配平底跑步鞋,今年78岁的市民李桂莲老人常去南北山。看着山中好风光,老人不禁回忆起过去,“以前,山体没有植被覆盖,每次下大雨后,南北山经常形成洪涝灾害。”

老人回忆中的情景,也是彼时每个西宁市民的亲身经历。为了改善南北山生态环境,从1989年开始,青海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南北山绿化工程,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西宁南北山工程绿化总面积达到51.6万亩,两山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5%,提高了67.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1.8万立方米提高到15.5万立方米。

南北山环境的持续改善离不开治理上的绣花功。“在树种选择上,我们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适地适树,确保了造林成效。”指着远处山坡上的丛林,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绿化科负责人陶敬说,“通过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的措施,我们建成了以乔木为主体,针、阔、灌树种合理配置,层次多样的森林生态防护体系。”

近两年,在推进南北山生态集中治理的基础上,陶敬和同事们又开始了“二次创业”。通过结合节水灌溉与保墒整地,实行规模化、生态化、景观化建设模式,不断完善栈道、凉亭、观景台等基础设施,不仅收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的生态效果,还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拓展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昔日“风吹石头跑”的南北山,如今已经成了西宁的“会客厅”。去年,南北山累计接待游客256万人次。

街头公园,丰富市民绿色生活

绿树成排,一簇簇三角梅和藤蔓玫瑰开得正艳。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后坂路的一处街头公园里,市民林丽榕正和两个孩子一起玩捉迷藏。

后坂路地段原是旧屋改造区,在林丽榕的记忆里,这一带原先违建遍布、建筑破败,道路两侧景象与福州城区形象极不相配。

2020年初,福州市园林局对该地进行绿化建设。很快,一棵棵绿树生长起来,杂物堆放区摇身一变,成为别具特色的街头公园。

近年来,福州市相继实施“绿进万家、绿满榕城”“两江四岸环境提升”等工程,通过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规划建设了一批街头绿地、口袋公园。2021年,福州市又启动“九个一批”综合提升工程,明确提出打造一批城市主题公园,把公园建在群众身边,将绿化融入城市生态,让园林融入百姓生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数量,另一方面结合现有自然风貌,推进整体规划,结合步道和绿带建设,打造‘串珠式’公园绿地网络,形成连续不断、有机衔接的城市生态通道。”福州市园林中心副主任陈凡介绍。2021年,福州共建设街头小公园199个,新增各类园林绿化面积412.35公顷。

推进城市绿化,不仅要让市民“赏绿”,更要让市民“享绿”。

“在公园绿地中融入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让街头公园不仅提升城市颜值,更丰富市民绿色生活方式。”陈凡说,“从出门见绿,到抬头赏绿,再到举步享绿。以前福州的‘绿’更多是视觉上的,现在我们希望这些‘绿’能够切实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本期统筹:郭 玥《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0日 03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