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1)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24期

编者按: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也推动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是由全国青联与中央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组织机构合作实施,围绕就业创业、国际传播、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主题开展的青年发展合作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一大批中资机构青年员工在异国他乡辛勤工作,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策划/本刊编辑部 网络编辑部

统筹/本刊记者 朱玉芳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3)

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系列报道④

寻找“匈塞铁路”最美青年

文-本刊特约记者 徐晨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4)

陈仲亮(左二)与匈方职工交流

目前,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至旧帕佐瓦段、旧帕佐瓦至诺维萨德段铁路已相继开通,相隔约80公里的两座城市间,铁路时速达到200公里,较原来的40—50公里大大提升。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抵达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运行时间由90分钟缩短到33分钟,票价仅需300塞尔维亚第纳尔(约人民币17.9元),来坐这趟车的旅客对此赞不绝口。

在邻国匈牙利,布达佩斯至克莱比奥边境段,来自中国中铁匈塞铁路项目团队的建设者们忙碌不已。工程机械、车辆在工地进进出出,他们正加班加点在路基旁、站场前、配电所等施工区域忙着各自的工作,打通匈塞铁路线的“任督二脉”。

谱画同心圆,汇聚正能量。在“一带一路”青年之声传播工程——寻找“匈塞铁路”最美青年活动中,由中国中铁匈塞铁路项目经理部、中铁九局、中铁电气化局和中铁上海局项目分部组成的建设团队身影,频频在社交媒体和当地媒体亮相。中外方员工共有成员147人,平均年龄36岁。从大河两岸到桥隧两端,每一处都有他们挥洒的汗水,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争分夺秒,包保推进,守在悉心耕耘的现场,给人们带来诗和远方,展示中国央企良好的海外形象。

「压力变动力,跑步进“战场”」

“我跟大家分享几点通过欧盟TSI(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的经验……”日前,中铁九局匈塞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副经理陈仲亮开设的一场精彩线上交流课,吸引了众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打卡”。

匈塞铁路自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350公里,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参加线上课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课干货满满。在施工现场,需要通过严苛的欧盟TSI(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DEBO(欧盟在推进铁路互联互通的同时包容各成员国的铁路标准差异而制定的认证程序)认证和其他相关欧盟CE(欧盟国家实行的强制性产品安全认证制度)认证,团队成员们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曾经在国内的“那一套”很难完全照搬照用。

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工期只有3年,工作任务千头万绪,“来到海外就是展示中国形象,决不能原地踏步!”陈仲亮在心里暗暗定下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仲亮带领专业人员相继翻译《铁路结构设计、施工、维护和翻新》《无缝轨道结构的建造、维修和监督》《铁路轨道焊接》等欧盟及匈牙利技术规范。一有间隙,便盯着匈籍工程师开展学术交流,寻找“破局”之方。

一场场“头脑风暴”在项目部如火如荼地上演。

陈仲亮组织设计分包商开展项目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仅10个月就形成一份1300余页、内含168个数据统计表、90个图例的《匈塞铁路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他带领专业人员多次与业主、相关运营商和设计联合体针对许可设计文件召开专业研讨会,推动设计工作进程。

去年,环评许可、建筑许可接连获得审批,项目部所有人都好似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有闲暇,三五成群就聚在一起互相探讨方案,项目部的小白板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参数,学业务、肯钻研蔚然成风。“他能将施工关键点讲得透彻,还能结合各专业工程师的特长下达工作指令,让我们少走弯路。”项目部工管部长周子利听到陈仲亮的分享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今年2月1日,匈方业主把匈塞铁路地界范围移交给中方,标志着土建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陈仲亮作为中方承包商代表在施工场地移交清单上签字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现场洒汗水,啃下“硬骨头”」

大路朝天,通衢南北。多瑙河畔,新老匈塞铁路并行交会,面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硬骨头”,建设者们在一次次攻克难关、破解难题的鏖战中,用足迹丈量出一条与匈塞铁路并行的人生历程。

晚上十点,楼下的保安经常能看到布达佩斯Nepliget NC办公楼七层亮着一盏橘黄色的台灯,中铁电气化局匈塞铁路项目经理部总经济师马志强时而敲打键盘,时而翻看合同,时而站起来徘徊思考,为招标采购及日常的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苦思“良策”。

匈牙利建筑业资源匮乏,属地铁路主材少,疫情期间的生产及运输周期较长,常给施工进度造成“阻梗”。电气化钢结构、混凝土、电气化设备材料、通信信号设备材料……这些在中国很平常的物资,都成为稀缺之物。马志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物资生产厂家,对于大宗物资、关键物资安排专人驻厂盯控,及时催发;根据不同物资的采购周期进行适量储备,建起安全库,以备应急。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5)

工作中的马志强

对于合同采购价格,马志强总是“锱铢必较”。坚持依法、合规、快速,坚持合同条款于我方最优、价格合理、符合市场的原则,手上经办了大大小小263份合同,对内对外发函1500余件,在物资招标和劳务招标谈判中,多次打胜价格“拉锯战”,最大限度节约项目成本。

中铁上海局一公司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经理左贤思的“脚力”常令同事望尘莫及。从布达佩斯办公大楼到索包德萨拉什镇现场之间的82公里,左贤思不知跑了多少遍——平时,“坐镇”办公大楼与业主、分包商开会谈判。逢周末,便乘大巴车前往现场驻地,施工安全质量控制,钢轨、道砟等物资进场工作被安排得有条不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左贤思统筹安排现场情况与环保要求分段落施工,将所有开挖的土壤和拆除的结构物按要求分类,并进行污染物检测,实现二次利用;施工前采集特殊植物的种子,完工后进行播撒,恢复当地生态;施工现场旁,飞鸟在这里聚集、休憩,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鸟类和谐共生的美妙场景。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6)

左贤思(左三)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

「文化润人心,续写丝路情」

在项目部,有一对新人永远忘不了在布达佩斯举办的“特殊”婚礼。婚宴上,宾朋满座。两人的共同好友乔治主持的中匈双语婚礼让所有到场嘉宾眼前一亮,一场“沉浸式”文化大餐不期而至。

中铁电气化局匈塞铁路项目部首席翻译乔治是这对新人的共同好友,接到邀请后,立即开始学习准备。“能够当朋友的婚礼司仪,我感到非常荣幸。”一有闲暇,乔治会不时翻看中国优秀经典古籍,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让婚礼在翻译成语或俗化的时候,既能“入乡随俗”,又能不失“本味”。

中匈两国相隔千万里,友谊绵绵不绝。在融古纳今、中西交汇的“一带一路”上,乔治随时随地都携带词典,学习掌握专业术语上千个,助力匈塞铁路建设项目如期开展。他主动参与《友谊地久天长》中匈双语合唱,教中方员工基本的匈语短语,主持Get Together活动,催生中匈友谊之花。

用最美青春染绿最美塞罕坝(筑梦丝路寻找匈塞铁路)(7)

乔治(前排右二)与团队成员合影

“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既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作为在匈籍员工中工作时间最长的职工,乔治对这里和谐的工作环境深有感触。中国中铁在匈中方员工积极适应匈方员工函件来往的工作方式,久而久之,双方既是合作伙伴,亦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一年四季送关怀”等慰问活动,让匈籍员工感受到中国建设者的温暖和人文关怀。“食堂中餐窗口是我每天必打卡的地方,那里的鱼香肉丝、酸菜鱼都非常可口。”匈籍工程师Sander Peter用夹杂着中文的匈语说。

每逢节假日,项目驻地办公室、餐厅一片喜庆景象。青年员工们和匈籍员工一起张贴春联、福字,悬挂灯笼和中国结以及五彩气球,为匈籍员工讲述春节的由来和倒挂福字的含义。交流联欢中,冲散了乡愁,吃着饺子,其乐融融。

“考古专家”是建设者们的另一重“身份”。为全面保障后续线路路基工程快速推进,在孔圣米克罗什至陶什站至伯斯特尔站区间线路右侧进行考古工程勘测,累计完成现场考古20处,发现45个考古学特征,一项项中欧古老文明,在当地博物馆的鉴定下揭开了神秘面纱。

如今,运行140年之久的匈塞铁路旧线,正迎来蝶变……

>>>“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系列报道

在哈国的第十年

从云南到老挝,中老铁路上的青春线

筑梦丝路|用其光,复归其明

杂志2022年第24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张斯絮 刘晓 刘博文

编辑:朱玉芳 臣昕月(实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