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十二章 诸葛亮之死

诸葛亮一生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尽忠于刘备和蜀汉,就连死后都能让蜀军于危险境地中全身而退。“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谚语,也因此流传于后世。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1)

网络配图

《秋风五丈原》

五丈原上,秋风凛冽,夜色如水。蜀营内有消息传来,说东吴攻魏的三路大军已全部撤出。诸葛亮听后长叹一声,昏倒在地上,大家忙把军师扶上床榻。诸葛亮原本想借助东吴一起攻伐曹魏。不料,这个计划又落空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驻扎在五丈原。

出征之前,诸葛亮派使者到东吴,与孙权议定好一起发动攻势,准备南北策应,彻底消灭魏国。

诸葛亮考虑到,先前几次都因粮草供应不上,不得不放弃北伐。这次,他的计划更加周密,先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解决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

魏国也毫不示弱,派出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率领魏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双方相持了100天。这时,孙权也按诸葛亮的早先设想出兵进攻魏国。不料魏明帝曹叡亲自率领大军到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又令司马在五丈原坚守不战。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2)

网络配图

《沉得住气的司马懿》

诸葛亮知道后,就想跟魏军速战。

他竭尽所能,绞尽脑汁想激怒司马懿。诸葛亮派人给司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意思说司马懿如同一个“闺房小姐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司马懿一笑了之,懒得发火,老奸巨的司马懿,早知道这是诸葛亮的阴谋。

面对蜀军一次次的挑衅,司马懿很能沉得住气,可魏上下耐不住了,纷纷要求和蜀军拼个你死我活。司马懿便部下说:“你们不要性急,我立刻上奏天子,请求批准跟蜀决战。”

其实,这只是司马懿的缓兵之计。他为安抚将士,才故让魏明帝下达了不准出战的诏书。将士们见皇帝都下旨了,就没敢再吵着出兵,军心稳定下来了。蜀军将士听到消息,到很失望。

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他也偷偷派人探听蜀军的情况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去,司马懿很友好地招待使者并对使者说:“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身体可好?胃口么样?”使者回答说:“丞相的确很忙,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负责,起得早,睡得还晚。胃口不是很好,吃得也少。”司马懿听后,就对左右将士说:“诸葛孔明吃得少,军中事物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3)

网络配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果不出司马懿所料,由于过度辛劳,诸葛亮心力交瘁,在军营里病倒了。刘禅得到消息,赶忙派大臣李福星夜兼程前往五丈原慰问。

临终时,诸葛亮把平生所学,传给姜维。他还吩咐自己死后不要发丧,大军迅速撤回汉中。李福到了营帐,诸葛亮交代后事,让蒋琬接替他的丞相之职。

诸葛亮死后,姜维和长史杨仪迅速撤军。魏营的探子知道蜀军撤退,报告了司马懿。马懿对将士们说:“一定是诸葛亮死了,我们马追击蜀军!”

司马懿立刻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五丈原眼看就要追上了,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擂响,蜀军兵士转身杀过来。

司马懿大吃一惊,仔细一看,蜀军领队的车上端坐着个人,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正是诸葛亮!赶快拨转马头,命令撤退。真是诸葛亮吗?当然不是,只因诸葛亮料事如神临终前做好了安排。他料定司马懿会追来,就让姜维扮作己,吓唬魏军。事后,司马懿听后连声感叹:“诸葛亮真是奇才。”

诸葛亮死后,葬在了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

虽然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的智慧和“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却永远被后人传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