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常见的猫科动物(猫亚科仅有的两种大型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诞生于渐新世末期,历经2500万年的演化与扩散,占领了除南极洲、大洋洲、极北之地和少数岛屿之外的几乎整个陆地,成为自然界中集力量、速度、敏捷于一身的顶尖掠食者。由野生小型猫科动物驯化而来的家猫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宠物,跟随人类扩散到了整个地球。
野生猫科动物分布图,蓝色为豹亚科聚集地,绿色为猫亚科聚集地
现存猫科动物共有41种,分为两大亚科——豹亚科和猫亚科。豹亚科分为两个属,豹属和云豹属,豹属的五个物种——虎、狮、美洲豹、豹、雪豹都是大型猫科动物,云豹属两个物种云豹和巽他云豹(马来云豹)是中型猫科动物。除此之外全为猫亚科,猫亚科共分12个属,成员多为中小型猫科动物,但也有两个大家伙——美洲金猫属的美洲狮和猎豹属的猎豹。
美洲狮和猎豹是除豹属之外仅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在猫亚科当中如同“鹤立鸡群”。本文就来讲讲美洲狮和猎豹起源、特征、分布情况以及生存现状,让更多人了解这两种美丽而独特的大猫。
两者的起源下图就是猫科动物演化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种猫科动物的分类和演化关系。
猎豹、美洲狮、细腰猫关系最近,它们的祖先约在670万年前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大陆,演化出美洲金猫谱系(族),随后分化为美洲金猫属和猎豹属。约在300万年前,巴拿马陆桥(地峡)形成,美洲金猫属又扩散到南美洲并生存至今,又分化出细腰猫属。
细腰猫
猎豹属中的一部分则通过白令陆桥返回亚欧大陆,并进入非洲大陆,期间猎豹属演化出许多物种,但都没能承受住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纷纷消亡,如今仅存一个物种。留在北美洲的猎豹属演化出北美猎豹,在北美大陆广阔的草原上追捕叉角羚,如今,叉角羚还生活在此地,北美猎豹却在1.2万年前的更新世彻底灭绝。
大型猫科动物
美洲狮、猎豹和细腰猫是美洲金猫谱系仅存的3个物种,细腰猫选择了小型化发展道路,而美洲狮和猎豹却保留了较大体型,成为猫亚科当中的两大“巨人”。尽管美洲狮和猎豹同出一脉,但它俩的外貌却有极大的差别,生态地位和生存现状也天差地别。
美洲狮
美洲狮,现存最大的猫亚科动物,很多人顾名思义,认为它是生活在美洲的狮子,实际上它和狮子关系很远,因为毛皮呈黄棕色且无花纹,整体形态和母狮很相似,因此以狮来命名,美洲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吻部两边长有黑色的毛发,形似“圈胡”。美洲各国对美洲狮使用的称呼多达40个,比如山狮、银狮、红虎、紫豹、猫王、印第安魔鬼等等,但最终“美洲狮”成为其中文学名。在西方,它最响亮的名称就是Puma(山狮),德国有个著名的运动品牌就以它命名。
美洲狮分布图
美洲狮是分布范围最广的猫科动物之一,生存区域北至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至巴塔哥尼亚高原,跨纬度110°,是分布范围跨纬度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若论跨经度,则是欧亚猞猁最大,西至大西洋,东至太平洋,横跨经度180°)。美洲狮的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多种环境下生存,美洲大陆的草原、戈壁、雪原、森林、沼泽、高原、山脉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可以适应-20°至30°的气温,可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活动。美洲狮前肢粗壮,肌肉发达,冲刺速度、扑击能力和弹跳力非常惊人,强大的捕猎能力是美洲狮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有效保障。
美洲狮弹跳力惊人
美洲狮曾经的生存区域包括整个拉丁美洲和近半个北美洲,按照传统分类多达32个亚种,2000年根据地理系统研究后合并为6个有效亚种,哥斯达黎加以北的全部种群合并为北美美洲狮,而拉丁美洲则划分了5个。
上图就是美洲狮亚种分布图,从北到南依次是:北美美洲狮、哥斯达黎加美洲狮、安东尼美洲狮、巴西美洲狮、阿根廷美洲狮、智利美洲狮。但根据最新的基因学研究认为只确定两个亚种——南美洲亚种和中北美亚种。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数据,美洲狮现存分布面积高达227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澳大利亚,而曾经的分布区域更大。
佛罗里达州拍摄到的美洲狮
2018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FWS)宣布:东部的美洲狮已经超过80年未发现,因此确认这一地区的美洲狮灭绝。根据记录,美国东部地区的最后一只野生美洲狮于1938年在缅因州被猎杀。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目前只有佛罗里达拥有野生美洲狮,它们在上个世纪也险些灭绝,通过从其它地区引种挽救了这一地区种群。
美洲狮捕捉绿头鸭
2015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美国农业部以及宾夕法尼亚州某服务公司签订了一项保护协议,将佛罗里达州一块600公顷的牧场设为美洲狮保护地,以扩展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栖息地。
出生不久的美洲狮幼崽
而密西西比河以西各州的美洲狮数量保持稳定,据统计数据显示,加利福利亚州的野生美洲狮约有4000-6000只,俄勒冈州约有6400只,其余西部各州的数量也有数千只。相比之下,全世界的野生老虎才5000只左右。因此,在某些州甚至可以合法猎杀美洲狮,在宠物市场也炙手可热。
被猎杀的美洲狮
美国60岁猎人猎杀的巨型美洲狮
加州2001-2004年共发生了近2050起人和美洲狮遭遇事件,共有45只美洲狮因威胁到人类而被射杀。
一只被安装了无线电项圈的美洲狮P-22现身洛杉矶,远处是好莱坞地标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的迈克尔•罗宾逊表示:“我们很需要像美洲狮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来维持食物链稳定,它能够有效的控制鹿的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和遏制危害人类健康的蜱传疾病,所以我们建议东部和中部应该重新引进美洲狮。”
智利美洲狮一家五口,幼崽的头很圆
美洲狮是美国西部的代表性物种,但南美洲才是它的大本营,地形复杂的安第斯山区和人迹罕至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就是美洲狮最理想的栖息地。美洲狮分布太广,数量难以估计,约有5-10万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无危,也是唯一一种无危的大型猫科动物。
上图是各地区美洲狮体重数据表,其中加拿大境内的种群体型最大,雄性平均71千克,雌性平均44千克;其次是智利,雄性平均68.8千克,雌性平均45.1千克;美国境内的种群雄性介于53.6-62.4千克之间,雌性介于30.7-44.5千克之间。
美国生物研究所认可的最大个体的野生美洲狮于1917年在亚利桑那州猎杀,重125千克,据说还是除去内脏之后的重量。1946-1958年在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猎杀记录中有92.5千克和120.2千克的个体。
因此仅从最大体重来看,美洲狮位列猫科第四(美洲豹最大143千克,花豹最大115千克)。
美洲狮猎杀原驼,全身肌肉完美展现
美洲狮体型不算小,又拥有极强的格斗能力,因此在自然界少有对手。资料显示,美洲狮47.5%的生存区域与棕熊、美洲黑熊、美洲豹和灰狼重叠,主要在加拿大、美国本土西北部和亚马孙地区,在与它们的冲突当中美洲狮时常处于下风,但它们也不会对美洲狮的种群数量造成影响。而在剩下的52.5%的生存区域内,美洲狮是没有任何对手的,美洲狮最大的威胁还是人类。
猎豹猫科动物中有两个物种演化方向非常极端,一个是雪豹,另一个就是猎豹。
猎豹的知名度很高,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从各种地方认识到这种“短跑健将”。猎豹是自然界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可以达到70mph,即112.65千米/小时,能在2秒内加速到65千米/时,但它只能高速奔跑200-300米,如果这段距离内没能抓住猎物,那它只能放弃。奔跑速度排第二的猫科动物就是前面所讲的美洲狮,可以达到70千米/时。
猎豹分布图,浅色为历史分布,深色现存分布
猎豹别称印度豹,因为近代英国生物学家最容易在南亚看到它们。猎豹和狮子一样,历史上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西南部,北非、西亚、中亚的文明古国和游牧民族将其驯养用于辅助捕猎,“猎豹”由此得名。人类驯养猎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猎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壁画中的猎豹形象
古埃及壁画复原图,马车的旁边就跟着一只猎豹
我国古人在两千年前就和猎豹接触过,猎豹约在汉朝时期由西域藩国经丝绸之路进贡给中原王朝,狮子也是这个时期进入我国的。唐朝时猎豹文化在高层社会中非常兴盛,唐朝宗室墓葬中出土过多件马驮猎豹造型的陶俑。在画作中,这种造型称为“马负文豹”(文豹实为金钱豹的雅称,但古人分不清金钱豹和猎豹,就将猎豹也称作文豹)。野生猎豹被猎人捕获,由专业的驯豹师经过残酷的训练,才能安稳的蹲在马背上,跟随骑士辗转各大猎场,为贵族狩猎提供辅助,称为“豹猎”。
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狩猎出行图》“马负文豹”局部
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马负文豹”始见于北朝时期,展子虔名作《齐后主幸晋阳宫图》即描述了北齐贵族于太原晋阳宫豹猎的场景,元初郝经为该画题诗中就有“马后猎豹金锒铛,最前海青侧翅望”一句。唐朝懿德太子墓葬出土的驯豹壁画非常生动,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狩猎出行图》中猎豹蹲在马背上的形象清晰可见。
左为《元世祖出猎图》,右为“马负文豹”局部图
辽元时期,豹猎活动在贵族中非常流行,猎豹的来源更加广泛,中亚,波斯和印度的猎豹都能通过商路进入中原。元朝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中的驯豹师就是胡人装扮,元朝王恽的诗作《飞豹行》记录了忽必烈进行豹猎的场景,马可·波罗也描述了忽必烈利用猎豹狩猎的情景。到了明朝前期,猎豹更加频繁的进入中国,帖木尔帝国就屡屡向明廷觐献猎豹。明朝中后期,西域商路逐渐衰落,猎豹进入中国的数量开始减少。
纵观猎豹在我国古代的历史,自始至终它都是上层社会才能接触到的珍奇异兽,因此猎豹文化未能像狮文化一样在我国民间流行开来。
人类对猎豹的驯养历史长达5000年,但未能将其驯化,反而给猎豹种群带来了巨大的危害。1472年旅行家约瑟夫·巴巴罗描述在亚美尼亚宫廷看到了一位王子饲养的100只猎豹;据记载,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帝在位时他的皇家猎场最多时驯养了1000只猎豹。近代以来火枪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亚洲猎豹带来了灭顶之灾,跑得再快也无法躲避猎枪的围攻。
阿塞拜疆及高加索地区的猎豹在18世纪中期就基本灭绝;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猎豹在19世纪就已绝迹;
伊拉克境内最后的确切猎豹目击记录在1926年11月;
1950-1959年,有四只猎豹在沙特阿拉伯北部被射杀,1973年有两只猎豹在西北部哈伊勒省被猎得;
1963年3月,也门最后的猎豹个体在南也门米坦河被J.T.Ducker观察到;
1977年,阿曼最后一只猎豹在佐法尔省被部落猎手射杀;
1948年印度最后3只野生猎豹在中央邦被猎杀,1995年德里动物园最后一只猎豹死去,宣告猎豹这一物种在印度彻底灭绝。亚洲狮在近代和亚洲猎豹的遭遇是一样的,但印度拯救了亚洲狮,却没能拯救亚洲猎豹。
令人惊喜的是,亚洲猎豹在上个世纪末于伊朗北部山区重新发现,这是仅存的亚洲猎豹野生种群。伊朗在2001年成立伊朗猎豹保护协会(ICS),开启了针对亚洲猎豹的保护项目,但目前为止,亚洲猎豹的野生数量也不足50只。亚洲猎豹的保护区广达6万平方公里,保护人员日夜巡逻,并放养兔子和羚羊给猎豹提供食物,但2016年仅有20起目击报告,2001-2016年,约有20只亚洲猎豹丧生在公路上。
伊朗繁育中心里的猎豹只有几只,最著名的就是雄豹Kushki,雌豹Delbar和Iran。而本年初,针对Delbar的人工繁育计划宣告失败。
雄豹Kushki
雌豹Delbar
而非洲猎豹的现状也不乐观。
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全球野生猎豹仅存7100余只,相比1990年下降了93%,在未来15年里,猎豹的数量还将下降53%。
非洲南部的6个国家是猎豹最集中的区域,约有6800只野生猎豹,而津巴布韦的猎豹在16年里从1200只减少到了170只。有77%左右的猎豹生活在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之外,它们随时可能被猎杀。
而在宠物市场,猎豹依旧炙手可热,有报告称,10年间就有超过1200只猎豹被卖到非洲以外地区,其中85%的个体在途中死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人类对猎豹持续数千年的“喜爱”正将这个物种逼上绝路!
传统上将猎豹分为5个亚种,修订之后有3个——指名亚种、西非亚种、印度亚种(亚洲猎豹)。猎豹为了获得极快的速度而放弃了体重,丧失了格斗能力。东非地区的猎豹雄性平均体重44千克,雌性平均37.5千克;非洲南部猎豹雄性平均46.6千克,雌性平均39千克;亚洲猎豹雄性平均30.5千克。
斑鬣狗抢夺猎豹食物
母狮驱赶猎豹
猎豹缺乏格斗能力,因此很难与其它食肉动物对抗,在非洲,斑鬣狗、花豹和狮子经常抢夺猎豹的食物,而花豹还会杀死猎豹。在亚洲,伊朗亚兹德省的巴夫格在不久前传出波斯豹杀害亚洲猎豹的事件。
美洲狮和猎豹是猫亚科当中仅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才从猫亚科当中脱颖而出,成为自然界最顶级的掠食者,如今,它们很需要人类的保护。
大型猫科动物是自然界最顶级的掠食者,它们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保护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