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

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1)

2月5日晚,2023年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省主场活动在海盐热闹开演。

这是新年的声音。热热闹闹、喜气洋洋,鼓乐齐奏。

人群聚拢而来看一场“大戏”,璀璨灯火照亮同一片天空,所有人有一致的笑点,和无限趋同的期盼。

2月5日,元宵节,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升起。在海盐县沈荡镇永庆村文化礼堂,一场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共同主办的“我们的村晚”正在热闹上演。

如果说,贴福字、挂春联、看春晚,是很多人过年的“标配”,那么在浙江,线上看“村晚”、线下参与“村晚”,已成为深入百姓的“新年俗”。2015年开始,浙江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省举办文艺演出——“我们的村晚”,农民演给农民看。在这个包罗万象的舞台上,南乡北镇,百花齐放。

“我们的村晚”由此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值得追问:“追剧”8年,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村晚”?

这是一场雅俗共赏的“杂剧”。

与“高大上”的大型跨年晚会不同,“村晚”是一场办在村民家门口的联欢活动。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演员,却有谁也无法比拟的绿水青山搭台,流水人家为幕。

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

很多人并不知道,追本溯源,“村晚”的历史其实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1981年的小年夜,丽水市庆元县举水乡中心小学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月山伢儿”吴美妫用怯生生却清亮的嗓音,拉开了月山春晚的序幕。

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2)

当年“月山春晚”的原生态模样。(资料图)

如今在浙江,这项发轫于丽水的“村晚”,已从一枝独秀变成遍地开花。2020年春节前后,浙江共举办11364场“我们的村晚”,基本实现“村村办村晚”。2022年,在年初疫情影响下,浙江首次以“云上村晚”形式举行村晚,全网总曝光量破1亿。

“村晚”离不开农村,农村离不开农民,农民离不开热爱的土地。农民演,农民看,是浙江秉持的原则。海边渔民、山区果农、务农村嫂、乡村致富带头人……全省各地的农民群众登上村晚舞台,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模仿秀、戏剧小品、杂技等,带来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大餐。

“这次表演的节目是《张灯结彩》,里面融入了很多海盐的非遗元素,像滚灯、塘工号子等等,这些是我们的拿手戏。”54岁的杨海明是农村文化礼堂组建的滚灯队队员之一,每逢有演出,他都一呼必应。

年年有新意的“村晚”,不仅是一种村民的自娱自乐,而是以此为纽带,将乡村的昨天和今天、乡风和民俗,思想和文化统统连在一起。有它们在,鲜活的乡村就在。

这不是一场“独角戏”。

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春节期间,全省都在热闹上演“村晚”。在金华,婺剧团才下春晚,又上“村晚”;在绍兴梅渚古村,距今600多年的新昌调腔精彩开演;在嘉兴嘉善县惠民街道,舞蹈《千年窑火铸金砖》展现了千古不朽的古窑匠心……

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3)

2022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资料图)

多姿多彩的“村晚”,是世界看见浙江的一扇窗:悠远亲切的乡音乡情在这里,匠心独运的非遗技艺在这里,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创新开放的浙江也在这里。

这并非昙花一现。虽然“村晚”只上演一天,但承载着它的农村文化礼堂却是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村民常来。

十八大以来,浙江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面对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精神富有的“两个短板”,在全国首创农村文化礼堂,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新路径。从2013年到2022年,浙江已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其中嘉兴现有农村文化礼堂791家,是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的地级市。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不在于大小,不在于形貌,而在于其是否在意了百姓的心意、百姓的活动、百姓的感受。

设“放学来吧”等载体,打造少年儿童的“学习乐园”;运用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打造“创业平台”,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推进适老化改造,提供特色老年服务,建设“享老空间”……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过程中,浙江始终坚持精准对接农民群众需求,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找到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发展秘诀。

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4)

2012年,上田村多方筹措资金打造文化礼堂。(资料图)

曾经,在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慢慢沉寂,而近年来,失语的乡村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两万多家的农村文化礼堂,犹如群星璀璨点亮乡村之夜,这背后正是浙江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对乡村文化进行塑形和铸魂。

2003年,浙江实施“八八战略”,其中一项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20年来,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唱出了一曲曲余音绕梁的文化之歌。

从浙江标识到全国推广。浙江形成了“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会”“我们的村礼”等品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支持文化礼堂建设”,向全国推广。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广浙江经验,提出支持开展村歌、“村晚”、农民运动会等活动。

一场场“村晚”、一个个农村文化礼堂,真实地走进了百姓的日常,回归到人们对文化最迫切的需要里。它们裹挟着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在时间与生活沉淀下来,演变成为浙江百姓文化追寻和心理慰藉的重要载体。

这不是一场“默剧”。

台上在闹台下在笑,这是一场晚会最美好的样子,而此起彼伏、久久不息的村民掌声是最权威的评判。

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5)

2020年庆元县月山村、莲都区雅里村的乡村农活秀《昨天·今天·明天》。

常言道,衣食足而文化兴。2022年,嘉兴农民收入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0以内,城乡差距继续保持全省最小。再说全省,202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1.90,比上年再次缩小0.04。从十年前的2.37,到如今1.90,连续呈现缩小态势。

在乡村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统筹城乡发展注定是一出重头戏。这些年来,浙江GDP实现了超7万亿的跃迁,稳居全国第四,与此同时把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攻方向,推动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区域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之一。

千万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城里人渐行渐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再局限于“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

翻看“村晚”的节目单,舞蹈、独唱、小品、越剧精彩纷呈,传统的、现代的各领风骚,老的少的都能找到偏爱的节目,收获的是年味、乡土味、文化味。

艺术是根植于乡土、又离地一尺的飞翔。守护文脉、传承已知,更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比如,嘉兴市海盐县积极探索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新途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市场参与”的农村文化礼堂多元参与合作新模式,为实现城乡精神共富开展有效探索。

浙江杭州海宁钱塘潮(为什么我们还爱看浙江的)(6)

2020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上的村歌串烧。(资料图)

乡村文化的振兴,不止火在人气,更注入了新的血液、长出了新的内里。它立足于乡土本原、又勇于创新的表达,让中国乃至世界看到了广大村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物质的富足之上,更有精神的富有,就像永庆村这一夜满村的欢声笑语,就是共同富裕最好的例证。

此刻,年节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年味渐渐淡出,而可爱可亲的乡亲们,又将行进在全新的一年里,装满精神“年货”,期待更好的明天,更好的年。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