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孝是哪三不孝(人有三急到底是哪三急)

前天和朋友聊天,说到一句老话:人有三急。

但就这么个简单的常识却难倒了几个高材生。后来我又问了几个人,结果很让人扶墙。居然只有一个人说的靠谱些。而人有三急只知道上厕所,其他的却不晓得了。

那么我们传统的一些常识,一些老话,比如人有三急、不孝有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十恶不赦等等都有哪些呢?

我们今天来念叨下人有三急究竟是哪三急?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呢?总说人家十恶不赦,又有哪十恶呢?

三不孝是哪三不孝(人有三急到底是哪三急)(1)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侵权联系删除。

我们通常说的人有三急,指的是内急、性急、心急。最多的用处就是在上厕所方面。毕竟拉屎拉尿的憋不住。而心急就是当你老婆在产房里生孩子,你在外面焦急的那种状态。性急自不必说,都要提枪上阵了,猴急猴急的性情才符合人的本质。

不孝有三,这三不孝在中国传统礼仪方面,最首要的就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其次是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再次就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戏里戏外都常听的话也就是这样来的。

三不孝是哪三不孝(人有三急到底是哪三急)(2)

十恶不赦也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根据历史判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实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

三不孝是哪三不孝(人有三急到底是哪三急)(3)

具体的十恶也就是以下十种:

其一:谋反,从历史到现在,无论哪朝哪代,谋反罪基本就是叛国,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其二:谋大逆。大逆不道,就是在有皇权的历史时代,你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就被视为大逆;

其三:谋叛。这里的叛,指的是叛逃的意思,谋叛就是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其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其五:和第二罪合在一起就是大逆不道。这里说的不道,就是无道。

其六:大不敬。和大逆类似,不过情节轻些,就是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

其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其八:不睦。

其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其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为“诸恶”之外,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不过如今时代,说的十恶不赦也就是一句成语泛指罪孽比较重。并没有将某一条来割裂出来判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