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本讲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上的4个故事)

教科书是承载孩子乃至祖国未来的载体,所以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误差或错误。往小说这种做法就是误人子弟,甚至会对一个民族、国家,都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伤害。

但教科书“出错”,绝对不是第一次了,时至今日被重新更正的却鲜有人知。小学教科书里出现了显而易见的错误,重要的是每一个都十分眼熟,家长们呼吁多年却始终没删。

小学教科书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站,按理来说有错误就应该及时更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4个故事。

第一、《斑羚飞渡》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斑羚飞渡》,曾是几代人都学习过的经典课文,是由中国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创作的小说节选。

小学生课本讲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上的4个故事)(1)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斑羚为了躲避猎人追击,不得不跳过一处悬崖才能逃出生天。但由于悬崖十分陡峭,要想跳过去难度非常大。

但聪明的头羊将斑羚群,分成了老年队和青年队两组。而老斑羚的任务,就是协助年轻的斑羚飞渡到对岸。

但一只斑羚飞过去,就意味着有一只斑羚死去。最终一半的斑羚包括头羊都坠崖而死,仅有年轻的斑羚飞渡成功。

这篇小说节选放入教材中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它却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因为斑羚喜欢独来独往,根本不可能又团队协作。即便偶尔结群相伴数量也不会超过三只,很显然七八十只斑羚的说法是错误的。

小学生课本讲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上的4个故事)(2)

第二、《爱迪生救妈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0课,有一篇名为《爱迪生救妈妈》的小故事。讲述了小爱迪生的母亲,因为患上了急性阑尾必须手术,但当医生赶到他家的时候,发现屋子里的光线太暗了,根本没有办法立即手术。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爱迪生找来了几块大镜子,最后通过光的折射让室内犹如白昼。后来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聪明的爱迪生也得到了表扬。

这个故事乍听起来十分感人,因为所表现的就是母子情深,但殊不知这篇课文也有明显的错误。

因为阑尾炎手术的概念,到1886年才诞生。而课文中的爱迪生才刚满七岁,按照他的年龄推算当时应该是1854年,二者前后相差了32年的时间,很显然这处错误简直就是荒唐,有关部门却一直没有做出正面回答。

小学生课本讲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上的4个故事)(3)

第三、鲁迅的“错别字”

鲁迅是民国时期的大文豪,也是一位无产积极革命战士,殊不知他还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但网友却认为鲁迅这样的大家,为什么要写“错字”和“病句”呢?

原来经过专家们分析之后得出结论,所谓的“错别字”是实属无稽之谈。比如,课文《祝福》中有10个特别明显的“错别字”,难道鲁迅看不来吗?

很显然这是有意而为之,另外还有“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看起来好像是“错别字”但却都是“通假字”,

虽然课本中对这些“错别字”,都进行了详细而又专业的注解,但却依然有人对此不依不饶!鲁迅的文化等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我们不能说鲁迅“一辈子不写错字”,但网友们发现的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实际上就是闹了一个乌龙。

小学生课本讲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上的4个故事)(4)

第四、《长城砖》

小学四年级课文《长城长》,是由儿童文学大奖作家赵华创作而成的。这篇课文讲述了万里长城雄浑的气魄,以及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抒写了生命与关爱。

但就是这样一篇极富感情色彩的课文,却让家长们挑出了错误。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

“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啊,从外太空都能看到长城,这是一件令人多么骄傲的事情啊!”,当年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还不发达,所以作者这样写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后来我国第一位乘坐载人火箭飞上月球的杨利伟却说:“根本看不到。”

小学生课本讲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上的4个故事)(5)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可以得知当飞机或载人火箭,离开地面60公里后,就已经无法看清楚地球上的建筑物。

更何况是距离地面400公里之外的太空呢?很多家长都对此深感担忧,如此不靠谱的知识竟然出现在教科书中,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结 语

我国现行小学、中国教科书,都是经过严格挑选、认真讨论,并抱着严谨的态度编撰而成。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任何错误,但家长们却在书中找到了一系列的“错误”,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改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