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奉山公

大家好,我是奉山公,今天我要来掰一掰的,是关于:折腾

在前不久,国人因为一个字,让几代人纷纷开始翻箱倒柜,折腾出自己上学时期的教材,来验证当初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学生,对了,你的记忆里当时学的是“斯”还是“是”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全民讨论其实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因为只有在国力鼎盛时期,才可能发生类似这种关于文化的全民讨论,无论结果如何,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或者接受的答案。

比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再比如盛唐和大宋时期的唐诗宋词,又比如现今华夏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每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都会涌现出无数的惊才绝艳。

很多人认同“唐后无诗 宋后无词”的说法,虽然这样说多少显得有些桀骜不驯,但也从另一侧面认可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诗词发展。

但所有必然都绝非偶然,就算是诗仙李白,也是在前人“初唐四杰”的探索基础之上,才逐渐凭借自己的才华傲立于盛唐红尘之中。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李白是“举杯邀明月”的潇洒谪仙,是“十步杀一人”的豪侠剑客,又或者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绝世情圣,再或是“露顶洒松风”的安逸高人。

但对于我来说,李白可能只是一个一心追求梦想,喜欢折腾又追求安逸的能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李白本身可以说是个富二代,他父亲是个著名的商人,而李白的三个老师也是一个比一个名气大,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就要数当时跟李白并称“蜀中二杰”的赵蕤了。

赵蕤,唐代杰出纵横家,代表作名为《长短经》,又称作《反经》,全书共九卷 64 篇,集儒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是黑白杂揉之书。

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四大内容,又以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为核心;此书高妙完美,天人合一,振聋发聩,警世惩恶,是难得的谋略全书。

也正是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李白会经常做梦,梦到公孙衍、苏秦和张仪等前人,他更是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合纵连横”之术,“燮理阴阳”之功,为大唐盛世带来长治久安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搏得一个安逸无忧的自在生活。

据说他的目标职位是当朝宰相,怎奈世事弄人,就算他再怎么胸怀纵横锦绣册,也难以得偿所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507608066_163278)

其实,你说他折腾吧,他还时不时得挺安逸,就比如这“御用文人”,他就当得挺舒服,你说他安逸吧,他又总是兵行险招,有大腿不去抱,偏偏找了个永王期待创造奇迹。

李白的诗、斐旻的剑、张旭的狂草,李白当时已经凭借自己的诗词,跟自己的另一位师父,大唐剑圣裴旻以及书法家张旭,并称唐代三绝。

而且吧,当时除了剑圣裴旻之外,李白可是公认的唐朝第二剑客,你看,就算当不了宰相,当个将军或者诗人不也挺好的么?

不行,必须不行,怎么能什么都没干就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呢?折腾,必须折腾,也许这就是当时咱们这位诗仙的想法吧。这也才有了后来的江陵偶遇帝王师司马承祯,以及“安史之乱”之后投靠永王的事件。

其实纵观李白的一生,无论是年少有为的“蜀中二杰”时期,还是人生巅峰的“御用文人”时期,再或者是唐朝第二剑客,或者仙宗十友的名头。

不管是哪一种身份,哪一个名号,只要他能安于现状,站稳脚跟后再图他法,或者改一改桀骜不驯的性格,也许他就可以拥有另外一种安逸。当然,如果这样,可能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向往的诗仙了吧。

诗仙也好,凡人也好,其实都只不过是想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安逸,过程中可以纵情诗酒,也可以安安分分,或者是不断折腾,最多也就是在这繁荣盛世,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而已。

但不管如何,要是真的仅剩“折腾”或者只顾着“安逸”,那生活可能真得会变得一团糟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差点忘了,就我个人来说,我是站“斯人”的,后来也看过一位从业四十余年的语文老师,写的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里面这样写到:“是”和“斯”指的都是“这样的人”,用哪个并没有对错之分,而且表情达意的“细微”之处,也正是汉语魅力的所在。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不管天降不降大任,我们也不能总是停在原地,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前进前进再前进,才有可能在转瞬即逝的历史洪流中,留下自己微弱的一点点光亮。

时代在进步,语言自然也会随之改变,就连我们爱折腾又爱安逸的诗仙,也有被修改的作品,大家知道是哪一首么?小提示:是一首我们学前班就会学到的三个字的诗,知道的朋友来评论区留言讨论下吧。

我是奉山公,一个用文字带你感受世界的记录者,我们下次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