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懂行的老铁吗(话说一推六二五)
闲说“一推六二五”
“一推六二五"是个人人皆知的俗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的情景。那为什么不说"一推二三四"呢?为何偏偏钟情于"六二五"这三个皆知数字呢?原来这句俗语的出处是蛮有意思的。
【与古秤有关】
在公制度量衡推行前,中国市制度量衡经历过十六进位制和十进位制的递变,斤和两是实物秤的两个重要单位,一斤等于十两,一两等于1/10斤或0.1斤,这就是十进制重量度量衡。
而在很早的年代代,我国传统重量称量,长期采用的还是十六两秤 ,也就是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就等于1/16斤或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三两等于0.1875斤,四两等于0.25斤……
十两秤诞生后,"麻烦事"也随之而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新旧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过于复杂,当时“文化人”不多,因此给生活带来了不便。比如说旧秤的一两是0.0625斤,新秤的一两是0.1斤。如果采用新的计量方法,那么以前的一两其实是0.625两,二两是1.25两,三两是1.875两,四两是2.5两……
为了便于老百姓记住,有人就编了一个口诀:"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按此口诀,旧一两(十六进制)就相当新度量衡(十进制)的0.625两,余此类推换算用口诀就十分方便,如此退位计算门而清,于是就有了“一推六二五”的歇后语。
【与珠算有关】
我国古代没有电子计算器,一把算盘走遍天下。学过珠算的人未必都知道,算盘是根据十六进制创设的:每一个档位有下珠五颗,各代表“1” 而两个上珠各代表“5”,于是上下珠之和就是十五,再加上一就满十六需要进位了。
利用珠算,既能解决十六进制计算,更方便十进制计算,后来,人们又开发其潜力,用于十六进位制与十进位制间的换算。
珠算其所以快有准,利用口诀是关键。加减乘除都有口诀,十进位制最简单,不同进位制之间换算也可以用口诀,大道事半功倍之效果。而我们上面说的"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也是珠算口诀。这个口诀同样用于新旧秤之间的单位换算。
"一退六二五"就是将原来一两所在的"1"的档位清空,然后后退一个档位,接着依次拨"625"三个数字。这样一来,算盘上显示的就是0.625,也就是将以前的一两换算成了现在的0.625两。
同样的道理,"二一二五"就是将二两所在的"2"的档位清空,但不后退,而是直接从左到右依次拨"125"三个数字。这样,算盘上显示的就是1.25,也就是将以前的二两换算成了现在的1.25两。
以此类推,"三一八七五"就是将"3"的档位清空,不退位,从左到右依次拨"1875"四个数字。"四二五"就是将"4"的档位清空,依次拨"2"和"5"两个数字。
这样一来,以前的"麻烦事"就不存在了,只要记住口诀,问题就游刃而解了。
话题回到"一推六二五"上。原来,"一推六二五"其实是来源于"一退六二五"。由于"退"是退位的意思,与"推诿"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便将珠算口诀"一退六二五"加以化用,变成了"一推六二五",用以表示推卸责任,互相推诿之意。
一推六二五朔源挺有意思 ,可它的词性带贬义。一个人遇事应有担当 ,不该推诿敷衍,所以,我们要远离“一推六二五”才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