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去年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各专项小组和省委改革办,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以势如破竹、敢为人先的改革硬招,换来白山松水间亮丽的改革新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既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又要遵循规律、稳中求进,如何把握好改革推进的节奏和力度?
……
滚石上山再发力,面对必须过关的大关难关、必须迎考的大考难考,吉林人义无反顾,改革步履稳健、足音铿锵。
优化改革框架布局:总体目标得到聚焦,力量协同得以强化
去年以来,我省共召开深改委会议10次,审议重要改革文件70个,完成重要改革任务96项,推动各领域推出改革举措300余项。
一次次会议、一个个文件、一项项成果,完善了改革框架布局,拓展了改革深度广度,吉林的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
——省委深改委充分发挥改革“指挥部”作用,及时学习传达中央深改委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紧随中央节奏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着眼大局安排我省改革任务,保证了全省改革紧跟中央步伐不断向前推进。
——各专项小组和涉改部门有效发挥改革“作战部”作用,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对接,在中央改革文件印发半年内,出台我省具体改革方案,确保中央顶层设计在吉林迅速反应、准确承接、及时落地。紧密结合吉林发展实际,积极组织实施本领域、本部门改革,真枪真刀攻坚克难。
——省委改革办主动发挥改革“协调部”作用,在坚持做好改革整体谋划的同时,编制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任务落实的意见》,制定了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和任务台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责任明确、有序推进。
——基层市县积极发挥改革“生力军”作用,聚焦具体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促进了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
统筹推进与协调联动的科学结合,促进了我省改革的力量协同,而以全局眼光、战略思维和宏阔视野来统筹推进改革,也切实发挥了省委深改委、省委改革办、各专项小组、涉改部门和基层的作用。
总体目标得到聚焦,力量协同得以强化,吉林改革工作紧密衔接、合力攻坚的格局更加凸显。
改革的进度要“疾”,步伐要“稳”,质量要“实”——这三个字,体现出吉林改革格局下的力度、节奏与务实。
“疾”,紧随中央节奏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对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增长、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形成了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
“稳”,坚持把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国家法律制度规定作为根本遵循,分清主次先后,区别轻重缓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稳扎稳打推进各项改革,对影响发展全局、涉及社会稳定、存在风险隐患的重大改革事项进行先行试点,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为全局改革撕开了突破口、蹚出了新路子。
“实”,坚持严把质量关,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改革工作全过程,进一步规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抓实抓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审查备案等关键环节,切实增强改革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保证了改革指向明确、合法合规、务实管用。
综合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曾用“加减乘除”形象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破题。
牢记殷殷嘱托,吉林积极做加法,执着追逐“高大上”;做减法,淘汰落后“稳准狠”;做乘法,创新驱动“星火燎原”;做除法,市场激荡“一池春水”。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一条腿走路”变成多点开花,吉林在新形势、新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
动力哪里来?活力哪里来?改革是引擎,是源泉。
为了让一些企业摆脱困境,轻装上阵,我省不断加大国有资本经营力度,授权放权27项,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自主经营空间。同时,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首批123户混改企业项目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选择战略性投资。
昊融集团实现破产重整,集团所属28户“僵尸企业”实现出清,427亿元金融债务得到妥善化解,7855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吉林省酒精集团与国投生物成功实施战略重组;通钢集团254亿元债务实现债转股,股本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9年底,吉林省属国有企业混改比例已经达到64%,超过全国50%的平均水平。通过实施混改重整,吉林省多家企业逐步摆脱了经营困境,焕发了生机活力。今年我省召开的第9次和第10次深改会,通过了森工集团的整体重组方案,吉煤集团、农投集团、旅控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吉粮集团等5家的综合改革方案,在重点国企改革上再发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组织系列活动32场,设立了10亿元产业投资资金和5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搭建孵化载体39个,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创新联合体试点工作,认定长春中医药大学“双创”基地等10家第三批“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一汽、轨道客车等2户省级大企业(集团)“双创”平台。去年新增院士2名,新建院士工作站7家,启动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为2000年以来之最,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12位,上升3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5%。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0户、科技小巨人企业358户,分别增长89%、92%。
中国一汽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是吉林改革攻坚最具代表性的缩影。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车型,调整产量;构建“二部六院”研发体系,形成“三国六地”全球研发布局。其中,一汽红旗在改革中突破,在转型中成长,今年1月至7月累积销量突破87500辆,同比增长108%。
天上有卫星,地上有高铁。老工业基地创新标志性的跑得最快的、飞得最高的、看得最清的都在吉林。众多“吉林智造”陆续走向市场,一批企业成长为国内细分市场领域的“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如今的吉林正在脱胎换骨、华丽转身,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赋予省级以下政府91项自主权,全面推进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荣获全国综合评比第二名,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间压缩至81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压缩至10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实现了政务服务大厅由“一次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一桩桩、一件件,一定把营商环境打造好,吉林人展示出了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气势。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
长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集聚金融业态突破250家、注册资本450余亿元;延边州积极打造跨境金融新标杆,全州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50.49亿元;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147.36亿元,增速达9.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531.62亿元,较年初新增376.62亿元,同比增加214.1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同比增加9.1万户;实现涉农贷款“量增本降”,今年全省涉农贷款新增184.17亿元,连续6个月逐月递增……这组实打实的数据,支撑着我省金融运行“稳中向好”的判断,也昭示了吉林金融集聚区建设在加快,“一主多辅”金融集聚区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农业农村改革: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从长白山下到洮儿河畔,山清水秀,绿满田畴,生机无限。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担负粮食主产区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的政治责任,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运行,在上半年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单——
粮食生产“三增一大”,东中西部粮食作物保苗率和生育进程均为近五年最高水平;畜牧业恢复发展,预计产值6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7%;园艺特产业稳步发展,预计产值290亿元,同比持平;渔业生产较快发展,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4.8%;农民持续增收,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9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七位。
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全省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信心支撑,也源于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改革以加快乡村振兴为目标,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在加快耕地保护性耕作方面,为了有效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我省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量近3000万立方米,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8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300余万亩,有效保护黑土地资源。到2020年底,全省要建成3300万亩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4000万亩,以此稳定保障每年700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农产品保障能力、乡村产业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乡村生态振兴、农村人才振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8个专项规划,搭建起我省乡村振兴“1 8”的规划体系。
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开展了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在省级层面确定了11个试点主体,目前试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展开。完善农村家庭承包合同1.6万份,颁发证书10.4万份,颁证率达到95.9%,提高了2.6个百分点。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面积282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4.88%,较上年提高3.31个百分点;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省成立704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累计发布流转信息19.6万条,接待农民咨询7万人次,促进劳动力转移39.6万人。
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出台了《关于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相关试点工作正逐步展开。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目前,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3.6万个,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到25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6万个,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3521个。
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以及32个渔业重点县编制完成并发布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省12个畜牧业大县全部被国家确定为整县推进试点,争取国家资金5.62亿元;全省80万亩棚膜面积基本实现全部回收利用,农膜综合回收率达80%,并呈逐年提高趋势。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整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全省7.02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清查确认集体资源性资产1.6亿亩、账面资产505亿元,基本摸清了集体家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达到国家规定的优秀标准。全省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00.75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35.45%。
今年6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集中力量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将我省“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计划的目标概括为“84549”,即到“十四五”末期,粮食总产量登上800亿斤新台阶,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达到40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式作出安排部署,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即黑土地保护利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数字农业和科技创新、农产品品牌建设、畜牧业优质安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改革推动吉林“三农”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效解决重点领域环境污染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吉林的优势。
以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多策并举、防治兼施,有效解决了重点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共完成12项重点改革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出台《吉林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及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出台《吉林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辽河流域“三线一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了第一轮成果对接,基本完成全省“三线”的划定及落图、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
——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产业、扶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等措施,培育环保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方略既定,落实有力。
为从根本上解决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近年来四平市以“三大体系”为统领、“三源治理”为手段、“三项机制”为保障,实现了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去年1至4季度,四平辽河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指数分别下降73.97%、68.17%、55.82%、52.18%,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位,全域消除了劣V类水体。
2019年,全省623个村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划定禁养区2842个,禁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累计淘汰柴油货车1.15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1069辆,其中公交车854辆,占新增公交车辆的90%以上;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3%,持续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国家重点监管的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吉林西部,如今,已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大小泡沼遍地、湖泊星罗棋布。松花江与嫩江在松原西北部奔腾相遇,借势“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工程,霍林河、洮儿河等河流呈向心式汇集,一幅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已然在吉林西部绘就。
在提高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我省通过加强保护区调查评价、优化保护区功能分区、开展专项行动,整治保护区内生态破坏问题、违法开发建设活动等,保护区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和民生改善
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如何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吉林省以建设“幸福吉林”为目标,稳步推进、全力攻坚,完成27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力推动了全省文化繁荣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面,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全部完成,实现了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执法职能有效整合。
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出台《吉林省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办法》《省文资办出资人监管事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文资监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以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斐然——
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687个,覆盖率达95%,全省贫困边境县行政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达到100%。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累计安排电影专项资金2850万元,建成乡镇影院55座,建设乡镇固定放映点406个,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6万场,观影群众约420万人次。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累计组建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1500余支,培训基层文化骨干、农村文化能人5万余人。
……
文化软实力,发展大文章。吉林,以文化繁荣发展绘就白山松水最亮丽的底色。
民生所系,改革所向,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是我省社会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我省出台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及其配套政策,教育科学体系不断健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人均提高100元。率先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校车服务与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及其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机制,推动监督执法常态化。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推动全省托育服务机构全覆盖,有效缓解了“不敢生”“不愿生”等问题。
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出台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待遇统一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及其配套政策,社保、医保业务办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了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机制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提高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人均提高30元。2020年上半年,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546元和年人均4372元,分别比上年提高3.8%和8%。
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出台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及其配套政策,注重突出退役军人优先的原则,拓展就业渠道,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为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吉林振兴发展提供机遇和平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82万人。
民主法制和司法体制改革:“法治吉林”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人民意志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民主法制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制度保证,而司法为民,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去年以来,我省以建设“法治吉林”为目标,积极稳妥、主动作为,稳步推进了民主政治和依法治省进程,共完成13项重点改革任务。
在民主政治制度改革方面,出台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制度》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了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出台了《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吉林省政协常委提交年度履职报告工作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工作办法,有效激发了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推进依法治省方面,出台了《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有力促进了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措施》,为我省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政法机关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全省基层法院精简机构456个,精简幅度达42.3%。全面压实司法责任,由法官检察官直接决定的案件比例达到95%左右,全省法院平均案件结收比达到97.59%,位于全国第一位。扎实推进平安吉林建设,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去年命案破案率达到100%。推进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全省基层法院刑事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55.69%,检察系统独任制使用率达到40%以上。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省检察机关认罪认罚适用率从13.1%提升到82.64%。法律援助律师工作有序推进,设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站220个。进一步深化案件分调裁机制改革,全省法院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89.64%。规范了行政诉讼庭审程序,全省行政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59.22%,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不断深化警务服务模式改革,积极推动“一村一警”工程建设落地落实,辅警配备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党建制度和纪检体制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主线、强化创新
永葆政治本色,永葆生机活力,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坚强领导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所在。
去年以来,我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突出主线、强化创新,共完成13项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出新举措——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出台《关于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意见》;为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链条,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关怀和管理使用的办法(试行)》;为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和选拔工作,出台《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为着力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意见(试行)》;为积极营造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出台《关于常态化选拔优秀“四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意见》;为积极构建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相互衔接、具有吉林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体系,出台《吉林省“长白山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基层党组织建设亮出新招法——《关于“抓点促面强硬核提质增效筑堡垒”以党支部联系点撬动支部〈条例〉落实深化基层党建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实施方案》,推动党支部建设实起来、基层党建强起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细化落实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24项举措》,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于创建“红色孵化器”助推民营企业孵化成长16项举措》,促进非公企业党建与民营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关于优化改进基层党建考核工作的具体措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更是完善了工作制度、构建了高效机制——《省纪委省监委机关信访举报工作规程》《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审查调查工作规程》等5项工作制度的完善,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提请公安机关协助采取搜查留置通缉措施实施细则》等文件,规范相关工作措施,构建衔接顺畅、协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省监委与司法执法机关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解决监察法与刑诉法衔接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化吉林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管企业、省属金融企业、省属高校3个分领域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纪检监察改革全覆盖……
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165件,其中省管干部案件136件。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726个,处理1984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79起,处理1993人,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4248件,处理4844人,作风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吉林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吉林大地,一次次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彩实践,让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一项项重磅改革举措,把改革红利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大气豪迈、倔强质朴的吉林人,正在以更细更实的作风,大胆闯新路、破坚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前行,奋力谱写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赵广欣)
原文链接:「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