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忠告(古人人之真言)
远古时代,黄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在最初创造代表“人”的符号时,曾经煞费了苦心。
最早的甲骨文,“人”的字形,像人侧面垂臂直立的状态;到了篆文“人”字,则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形象,像是双手在采摘或地里忙活。
篆字“人”字
几千年来“人”字,由最初的象形,经过线条化,发展成了现在的极简又极难做的两画“人”,撇向左,捺向右的两笔,互相依存,相互依靠,如此甚好。
近代文字学者林义光在其《文源》中解释说:“这个甲骨文的人字,像人侧立形,有头背臂胫也”。
由此可以看出,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会弯腰劳作的动物才叫做人。
商朝末年姬发在《尚书•泰誓上》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意思就是说: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间万物,但只有人才是世界万物中最具有灵气之体。
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易》中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而两之。”
意思是说:“天、地、人三者都具有灵性、智力和创造力,而兼有天地人三道规律的,是天和人”。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意思就是说,天地万物之中,人是最珍贵的。
孟子认为:“人外有四肢,内有四心”。
“四心”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无此四心,则“非人也”。
荀子也认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意思是:人的力气比不上牛,奔跑也比不上马,而牛马都被人使用,为什么呢?回答说,因为人能团结,而他们不能团结。
此句仍具有现实意义。
战国早期哲学著作《列子•黄帝》中曰:“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趋者,谓之人”。
意思就是说:有七尺长的身躯,手与脚不一样,头上长着头发,口中生着牙齿,能站立并快步行走的就是人。
战国末期典章制度书籍《礼运》中曰:“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意思是:把万物之中最高贵的人,称为由天地之美德,阴阳之交融,玄妙之机的汇合,以及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灵气等凝集而成的。
《礼运》在其结论中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也就是说:人是由五行之色而生者,是天地灵气的结晶,也是天地万物中的根本。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亦说:“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也可以是说形象生动,而且令人敬畏。
常人常感叹,人难做,难做人。但请仔细想一想,古人对“人”的界定和探知,是多么的崇高而伟大,而我们却在哀叹。世风日下,违背了“人”之本性,行事何其难也。
如有喜欢,敬请点赞、关注、收藏,并期待你的讨论。精彩文章,后续不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