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

走进莲花的那一刻,宣传部的朋友说,带你去看看故宫的末代帝师的故居——于是,走进了这位清朝光绪和溥仪两代皇帝的老师朱益藩家乡莲花县。他是著名书法家,光绪十六年进士,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1907年,朱益藩出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第六任总监督。1910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花塘官厅是末代帝师朱益藩的老宅。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

在莲花县琴亭镇花塘村,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晚清宫廷式建筑,被当地群众称为花塘官厅。巍然的围墙内, 三幢砖木结构的大房子坐南朝北一字排开,青砖白瓦,飞檐翘角,气势磅薄。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巳残败萧条,居中一幢巳在1983拆除。虽然它历经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曾经的风光巳不再,但当年的恢宏气派仍在,堂皇风貌犹存。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3)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4)

这座融江南祠堂及明清文人园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深宅大院,是清末帝师朱益藩的故居。花塘官厅的大门口,题刻着由帝师朱益藩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上联为:积德勤绍佐时理物,出自东汉《夏承碑》,意为努力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下联是:建策忠谠兴利惠民,出自东汉《景君碑》,意为建言献策要忠诚正直,做到利国惠民。这副楹联是朱益藩一生“情牵家国,心系乡民”的真实写照,也蕴涵着其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和期许。

父亲教文化母亲蒸官帽

朱益藩父朱之杰,是咸丰年间进士,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在父亲熏陶下,朱益藩很小就能读书写字。他5岁时,父亲朱之杰作10首训儿诗,写成条幅张挂墙上,其中“青春原不再,慎勿事游嬉”一句,因书写匆忙,“慎”字遗漏了一笔。朱益藩见状,立即提笔补上。这个举动让朱之杰大为惊喜。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5)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6)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7)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8)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9)

朱益藩年轻时,其兄弟三人只知读书,每天以文会友,高谈阔论,全不念家庭生计艰难。一次,朱益藩的母亲将其父朱之杰的官帽,放在锅中蒸。兄弟三人吃饭时,开锅一看,非常诧异,不明所以。其母亲说:“你们天天讲读书做官,不脚踏实地怎能成,看看这顶官帽子能吃不?”父亲的启蒙教育、母亲的悉心教导以及家庭生活的艰辛,让朱益藩更加珍视读书的机会。朱益藩三兄弟在勤奋刻苦读书的同时,坚持劳动、体恤长辈、帮助乡邻、扶危济贫。

妙计赈灾民直言怼贪官

为官的朱益藩深知底层群众生活不易。他处处以百姓为念。江西是个水灾多发的地方。1901年6月,江西遭受特大水灾,时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朱益藩挺身而出,极力向朝廷上折奏请赈灾。朝廷于当月降旨:“著颁发帑银五万两,且批准江西境内贩粮免厘金一年”。此次赈灾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正在忙于赈灾的朱益藩,接到兄长朱益浚的书信,称家乡有灾民闯入他任职的湖南桃源县境内,抢劫豪门,已被衙门拿下多人,不知如何处置。朱益藩深知这些灾民是实在饿极了才会有此行为,便复信道:“三碗大肥肉,一碗红米饭,施与众饥民,名曰巧惩罚。”朱益浚心领神会,当即吩咐衙役按照朱益藩的妙计予以“惩罚”。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0)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1)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2)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3)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4)

对底层群众十分宽仁的朱益藩,面对官场腐败等问题则耿直刚毅。1911年,朱益藩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湖广总督满族重臣瑞澄,提督张彪贪赃枉法,弃官逃匿,后又行贿京官。御史台拟议联名参奏,后领头者畏惧权势,踌躇不前。朱益藩挺身而出,独自上奏章弹劾,直言快语,毫无顾忌。碍于社会舆论,当政者不得不秉公而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策划成立伪满洲国,要溥仪再称帝。溥仪举棋不定,就请老师朱益藩来商量。朱益藩痛斥此事,甚至跪倒在溥仪面前祈求他。溥仪不听劝阻,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后,朱益藩气愤不已,责令儿孙把溥仪赠的祝寿诗、名画《恽寿平仿李成山水轴》《赵伯驹玉洞群仙图》等全部从墙上取下来,以表达心中的不满。

过节先练字严厉训子侄

对于子侄后辈,朱益藩非常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其外孙陈星文说,外祖父宽厚温和,对家中人极少呵责,而威严自显。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5)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6)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7)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8)

朱益藩教育晚辈时,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规矩意识。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的父亲曾帮助朱益藩举办赈灾书画展览。因这层原因,两家也算世交。据朱家溍回忆,有一次朱益藩来他家做客,看到他喜欢写字,就主动写了一个“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影格。写完后,朱益藩嘱咐他道:“到书房后,得请示你们的先生,先生准许你写我的影格,你才能写,这是规矩,你懂吧”。

朱益藩的三子朱毓銮,曾做过郭沫若的秘书。在著书回忆其父时说道,父亲对读书练字要求很严,时常告诫他们兄妹要勤奋研习诗文书画及史料掌故,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加强道德修养,如此才能做到“积德勤绍”“兴利惠民”。在朱益藩家,过春节有一个特殊的传统。正月初一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朱益藩带领全家在红纸上书写“新春试笔,万事如意”等吉祥词语,并逐一对子女所写的字点评后,才进行其他拜年活动。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19)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0)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1)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2)

朱益藩一生子女非常严苛。在他的教导下,其子女后代都自觉注重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忠诚正直的品性,形成了崇文尚教、睦邻正直的好家风。

时至今日,朱益藩的后代已达百余人,大多数都生活在北京和江西萍乡莲花县。在这些后人身上,朱益藩所倡导的勤学、厚实、睦邻、正直、孝悌等家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书法妍丽遒劲、雍容冲和

薄仪还有一位汉文老师叫陈宝琛。这天过生日,便要求以皇上的名义赠给他一副对联,他自己拟好底稿后,却要求皇上让朱益藩代笔。并竭力夸赞朱益藩的书法俊逸挺拔,刚柔并济,自成一格,饮誉神州。同时趁机讲了一个故事。据说,朱益藩那年参加乡试,考官看了他的卷子,觉得文章平平,本没有录取他的意思,只是发现卷子上的字写的特别好,便爱不释手,看了好久才把它放在一边,睡觉时丢在帐顶上。隔了几天,快要放榜了,考官也把这桩事忘了个精光。可这晚睡在床上,忽然听到帐顶上窸窣作响,而且放出毫光来。他这才记得帐顶上还有张卷子,急忙披衣起床,在灯下将这篇文章从头至尾又读一遍,顿觉字字珠玑,字好文佳。于是拍案叫绝:“老夫一时眼误,几乎与这栋梁之才失之交臂矣!”遂将朱益藩录取在前10名。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3)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4)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5)

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待遇(故宫中的末代帝师)(26)

后来,薄仪赠给朱益藩的祝寿诗中,也曾称朱“善书健腕犹飞白,旨酒温颜自渥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