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雷直播太极(没人练到太极最高境界)
陈正雷(右)和长女陈娟(左一)长子陈斌(左二)三女陈媛媛(左三)在练拳。
陈正雷是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八岁随伯父陈照丕练习家传太极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及推手,聆听太极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随其堂叔父陈照奎习武,20岁开始教拳,练拳、悟拳、授拳、写拳已近60年。
2013年8月21日,南方周末记者与陈正雷探讨了“作为武术的陈氏太极拳”。
气功大师教你“打通小周天”,那是虚拟的
南方周末:陈氏太极拳能不能技击?有人挑战过你吗?
陈正雷:有,我收的第一个学生党振喜,就是先跟我过了招才拜的师。那是1972年,我23岁。为了参加河南省的武术运动会,在县里集训后,他跟到我家,连着摔了七八次。
那年7月,我们参加新乡地区的武术检阅,有人觉得自己功夫不错,但没被挑上去参加比赛,不服气,叫阵我师父,也就是陈照丕先生。他那时已80岁,为了给我们这些后生一点信心,亲自应战,接连把一个挑战的胖大汉子摔了两次。
后来让我上,那是我头次跟别的拳交手,心里没底,有点紧张,让他多走了一招,第二招才把他摔出去。
南方周末:日本人也跟你试过手?
陈正雷:1992年,日本武道研究会邀请我去,我在大阪讲了40分钟的课。有个在美国学了六年李小龙截拳道的日本朋友,开了个武馆,是馆长。他不信看上去软绵绵的太极拳能打人,要跟我试。我不能推辞,就站那,让他打。他个高,1米8左右,一拳冲过来,我身子往下矮,借着他的力,猛一下将他从头上扔过去了。
他通过翻译说,刚才头一蒙就出去了,能不能再试一次?第二次他不使那样的猛力,我就换了方法,先顺着他的来势带,同时换身形,再靠,又把他靠栽在第一次摔的那个位置。
南方周末:1980年代气功很流行,但后来证实多是忽悠。最近的例子是“气功大师”王林。你了解一些气功师吗?内家拳的“内练一口气”跟这有什么区别?
陈正雷:有的气功师说三天让你打通小周天,一周让你打通大周天,那是虚拟式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你的意念和思维,让你感觉自己通了。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不会让你急于求成,去追求那些虚拟缥渺的东西,它是根据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教你一套科学的运动方式,让你自然产生这种感觉。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外家拳?它是直接练外形动作?
陈正雷:外家拳刚开始就要“外练筋骨皮”。起始练法跟内家拳相反。
还有句话,“内家十年不出门,外家三年打死人”。练习外家拳,三年后拳脚功夫就可以出门应付,过过招。但内家拳是先练内劲,要练十年后,才懂得其真正的内涵。
同样练十年,在实战上内家拳不亚于外家拳。只要一“出门”,对外家拳的招式,练过内家拳的人能看得很明白。你来什么招式,都可以应付。内家拳注重于内,先立于不败之地。
南方周末:外家拳不练内劲?
陈正雷:外就是讲外形、外表,拳打脚踢就是外形动作。内,讲意念、内气、内脏、五脏百骸运气的方法。在中医上,运气的道路,叫经络。
内外两家着手的基础方法不一样。一个从里边开始,一个从外边开始。都分几个层次。
初级阶段,外家以刚为主,先练筋骨皮;内家以柔和缓慢为主,先练内劲。中级阶段,外形和内气都要结合。到高级阶段,内外家没有区别,都要内外平衡;肢体的手、眼、身、法、步都要协调;内劲都得充足,都讲速度、灵敏和技击的灵感,都要避免僵硬和一味放松,外家拳也要讲化劲。
南方周末:咏春是内家还是外家?李小龙的截拳道呢?
陈正雷:李小龙的东西,原理还是内家太极之理。
他那种改造,是认为太极十年不出门,时间太长,一般人都接受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他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你能打、能拼、能博的技术。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甚至要用给身上通电的方法来训练。他也是在研究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训练人,让你的肌肉、骨骼尽早得到锻炼。但是这种练功方法,违背了生理规律,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
南方周末: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在中国也很流行。太极拳跟这些技击术有什么核心区别?
陈正雷: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我都接触过。从外形来看,有的气壮如牛,人高马大,四肢发达,有的腿功很了得。
我们太极拳讲根基稳固,下盘稳定,上肢轻灵自然。上盘再厉害,下盘不稳固,也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它们和中国的外家拳着重点不一样,练的方法也不同。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吸取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方法。
南方周末: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什么?
陈正雷:我守我疆,莫失我界。以守为主,以静制动。首先保护我自己。彼不动我不动,意在人先,你刚动,我马上知道你要干啥,就有了控制你的能力。这就是太极,不讲究拳脚功夫。
太极拳技击讲“有方而无方”。练功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学到一定程度,掌握到一定内涵和要领后,运用时是没有方法的。如果有了固定方法,就受到了局限。
太极拳有个基本技击原则,叫做引进落空合即出,先把对方引进来,再化掉他的劲,借力用力击他。这是随心所欲,随机应变,是没有方法的方法。
不管他用僵劲还是缠丝劲,只要不接触我的皮肤和身体,都没用。在接触到我身体的一瞬间,把他的招式和力道都化掉,就没用了。拆合拳架就像组装汽车
南方周末:现在陈氏太极拳有几路拳架?初学者一开始就练套路?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有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站桩和老架一路,是我们的门生帖,也是功夫架。
什么是门生帖?以前是这样:一个生人,来找我们学习,对他又不了解,要看他有没有恒心,是不是这块料,先告诉他站桩的规矩,站三个月。经得起考验,再教老架一路。七十四个动作,至少学三年才学完。一辈子就这套拳架。
三年老架一路学完,才是真的有毅力。下一步才开始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合架子、用架子。
学套路叫学架子,是外形。学会了,再捏,跟捏泥人一样,捏捏肩膀、手、腰、腿、胯,哪个地方学得不到位,都要给你纠正过来。捏架子最难受,不少人受不了。每个关节、部位、肌肉,都要标准,到位。
然后是顺架子。太极拳灵活多变,套路熟了,姿势动作到位了,还要周身相随,一动全动。外形与内气都通顺、过关,能结合了,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上了一个武学层次。
然后就是拆开,把架子拆散掉。就像一辆功能非常全面的汽车,为了考验组装师有没有熟练的技术,让你在两小时内,把它拆了,再全部组装起来。一个动作细细拆解、体会,领会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拆完以后再合。在不对照图纸的情况下,摸着什么零件就组装什么零件,最后都能组装成一辆完整的汽车。最后就是用架子,随手拈来,随机应变。
太极拳有“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三个阶段,五层功夫,十个步骤,把功夫分成1到9等。武学和读书一样道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水平不同。
南方周末:太极拳的功夫高低,有没有个标准?
陈正雷:陈氏太极是阴阳结合,分刚分柔,刚柔并济,共分五层功夫。
刚习时,一分柔,九分刚,跟人交手时,全身硬邦邦,没有缓冲力,没有柔和劲,光栽跟头,这叫一阴九阳根头棍。
又练一段时间,产生了一份柔,有点缓冲了,对手一般都不容易把你摔倒,两个人就像公鸡打架一样,你拽我一下,我推一下,这叫二阴八阳是散手。
达到三阴七阳,又多了一分柔,你能找到他的空隙,能钻进去,可以把对手打倒。但总感觉有点用拙力,不那么得心应手。这叫三阴七阳犹觉硬。
第四层功夫,四分柔,六分刚,叫四阴六阳类好手。两个人在打手(也叫推手)时,要得机得势,在缠绕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机会,一个姿势,在对方立足未稳时,劲就到了,被打的人,不知道怎么就被打出去了,旁边看的人,也没明白用了多大身法。这就叫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第五层功夫,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应用时什么表现?叫“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挨着身体哪儿都能打你,他就像一个汽车轮胎充满了气,你用锤敲那个轮胎,用力小,反弹力小,用力大,反弹力大,身上都是一种饱满的内劲。练到最后就是周身无处不是圈,周身无处不是拳。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形成了这种自动、完整的本能反应体系。
太极拳有五层功夫,能到二层的都不多。比赛场上能拿冠军的,多是二层功夫,连三层功夫都达不到。
南方周末:第五层武术境界太高,可能也只有武侠小说里有。
陈正雷:没什么人能到这境界。在陈氏太极拳里,突破第三层功夫后,才叫懂劲,才能进入阶及神明的过程。五层功夫,上台阶时,还没有达到,是模模糊糊,懵懵懂懂的,一旦达到了这个台阶,突然明朗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明白了,又练一层功夫,又感觉不清楚,又往上,又豁然开朗。下一层功夫得一层奥妙。
很多人练功感觉到不舒服,一停下,就往下落,停三五天,又去练,又感觉舒服了。老在这个地方徘徊,没有进步。我常鼓励学生,不舒服是进步的表现。越感觉不舒服,越要把它练到舒服,又上来一个台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