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垃圾变废为宝的经典案例(让我们荡起双桨)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让我们荡起双桨 看绿舟推开波浪 ——“两山”理念在舟山的生动实践

生活中垃圾变废为宝的经典案例(让我们荡起双桨)(1)

一船船装满我市各地垃圾清运车的环卫渡轮从定海青垒头路码头驶向团鸡山岛。 摄影 记者 陈永建

全焚烧、零填埋,团鸡山垃圾焚烧日发电量可供4.8万家庭用电需求

看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生活中垃圾变废为宝的经典案例(让我们荡起双桨)(2)

垃圾吊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生产,十分忙碌。 摄影 记者 陈永建

8月6日上午9时许,舟山环卫7号滚装船缓缓靠泊定海青垒头路码头,23辆垃圾清运车依次上船。随后,满载垃圾的滚装船向团鸡山岛进发。

去年底,团鸡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投入试运行,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1650吨,远超全市1500吨的垃圾日产生量。自此,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在“垃圾革命”中提供了“海岛样板”。

从曾经的垃圾填埋点,到如今的全市垃圾处置终端,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心运营管理和设施维护科科长柴凯东,见证了团鸡山岛从冷清到热闹的变化:垃圾焚烧项目建成后,各海岛纷纷启动垃圾外运工作,垃圾车越来越多,滚装船也越造越大,现在一船最多能装25车,7号滚装船每天往返7趟,装运140余车次。

团鸡山岛上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分别处置其他垃圾和餐饮服务、集体供餐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

站在焚烧发电厂垃圾吊控制车间,望向垃圾储存池,一座小型“垃圾山”映入眼帘。柴凯东对记者说:“全市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基本都在这里了。”

一辆辆垃圾清运车行驶至卸料口,将垃圾倾倒进垃圾储存池。随后,2名操作员轮流控制吊机和抓斗,将新进池的垃圾抓至另一边集中堆放。“一个抓斗一次能抓5吨垃圾,垃圾进池后并不能立刻进炉焚烧,要先发酵5至7天,沥干水分的同时提高燃烧热值。”柴凯东介绍说。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在团鸡山岛得到了印证。柴凯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每天有近1500吨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按照1吨垃圾可发电320千瓦时计算,焚烧发电厂日发电量可达48万千瓦时。以1户家庭日用电量约10千瓦时计,焚烧发电厂一天的发电量可以满足4.8万户家庭每天的用电需求。

除了发电,垃圾焚烧后还能“掘金”。炉渣中的可用金属能进一步回收,剩下的废渣通过破碎、清洗等工序后,可以作为生产建筑的原材料。

在团鸡山餐厨垃圾处置中心,一场神奇的“魔术”同时上演。统一收运的餐厨垃圾经过一系列处理流程,分离出污水、油和残渣。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能够作为生产冷却水进行二次利用。油将用作生物柴油的原料,剩余的残渣则进行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每天处理近60吨餐厨垃圾,可以提炼出约2吨原料油,总价值超4000元。”柴凯东说。

环绕团鸡山岛一圈,记者并未见到污水横流、黑烟滚滚的污染现象,入目皆是井然有序的运作,绿意盎然的环境。“垃圾焚烧发电,听起来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但事实并非如此。”指着行政楼前的有害物质排放显示牌,柴凯东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在烟囱周边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烟气流量及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指数均低于国家标准。

提升末端处置能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团鸡山岛是我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注脚。

如今,全市各县(区)的生活垃圾实现了统一处置,如遇台风等特殊天气,各地生活垃圾将暂时储存在压缩中转设备中。“各县(区)均已配备足量的压缩中转设备,拥有一定储存能力,无需应急填埋。恢复通航次日,我们会加派滚装船,增加班次,及时处置垃圾。”柴凯东介绍说。

■数说“两山”

团鸡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1650吨,年发电能力近2.4亿千瓦时。团鸡山餐厨垃圾处置中心于2016年投运,通过两次技术改造,目前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据统计,焚烧发电厂投产至今已累计处置生活垃圾314万吨,餐厨垃圾厂累计处置餐厨垃圾5.1万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