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最美的时光剧本(微评十三艺话剧塞罕长歌)

话剧最美的时光剧本(微评十三艺话剧塞罕长歌)(1)

话剧《塞罕长歌》剧照 承德话剧团供图

“把爱交给青山,今生无怨无悔。把爱交给绿水,久久为功不变。”深情的主题歌声响起,掌声经久不息。饱含诗意的叙事风格,独具匠心的戏剧结构,生动鲜活的戏剧语言,入情入心的精彩表演,人们似乎又被带到50多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帮满怀青春理想的青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爬冰卧雪,饮风餐沙,挥洒汗水和泪水,三代人,六十年,坚持不懈,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中国风范,书写了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

由承德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塞罕长歌》聚焦绿色发展时代主题,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以佟保中为代表的塞罕坝“林场职工”鲜明感人的人物群像,艺术地诠释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堪称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此次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参评剧目,演出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也说明观众对优秀戏剧作品的渴望和喜爱。

主题开掘的时代性把握

《塞罕长歌》在主题开掘上,凸显时代发展脉络,并与人物精神相契合。当佟保中们因为两年种树的成活率几乎为零而绝望地想要逃离时,《上甘岭》电影的放映,恰如他迷茫的精神世界照进的一道光芒,银幕上指导员的铿锵誓言“党交给我们的这块阵地,一寸也不能撤退!”如醍醐灌顶,深受触动,使佟保中蓦然意识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百感交集,发自内心由衷地表示要“像上甘岭的战士守住阵地一样,守住塞罕坝,绝不撤退!”“上甘岭精神”与塞罕坝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人物的精神基调和底色,并一代一代赓续传承。以后,无论马蹄坑会战,还是雨凇旱灾,乃至在石质阳坡上的二次创业,住马架子窝棚不知道冷,吃盐水煮麦粒不觉得饿,一个坑一个坑地挖,一棵树一棵树地栽……终于使荒原变林海,这都是他们精神不倒的强力支撑。另一方面,在弘扬他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的同时,更挖掘出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科学发展的理性精神,使得这一模范群体的崇高精神风范有了扎实的现实实践根基,厚重而坚实。

独具匠心的戏剧结构

某种意义上说,戏剧是结构的艺术,《塞罕长歌》为了表现塞罕坝三代务林人历时五十五年的创业史,构建了独具匠心的戏剧结构,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又性格迥异的人物“群像”。在群像中突出“这一个”,在共性中刻画个性,有的浓墨重彩,比如佟保中,以“逃离”开场,表现他内心的脆弱和迷茫;被救活后的无助和纠结;受上甘岭精神感染,决心留下来时的释然和坚定;妻子病逝,他强忍悲痛,抱着孩子上坝;中秋之夜,大胆追求爱情,向任晓君表白……一个磊落坚毅、敢爱有担当的人物形象树立在舞台上。有的则是简笔勾勒,却也各具色彩,令人难忘。在整体结构上,剧目以三个板块来表现五十五年的创业史,以佟保中一家人的故事作为主线穿起整个结构,选取典型事件凸显时代特征。在舞台呈现上,则运用生动的形象语言对每个板块予以审美凝练,形成全剧恢弘浑厚的审美意蕴。以白毛风作为第一板块的形象语言,以马蹄坑会战作为典型事件,突出创业时的艰难。当他们为白雪下吐出的绿色喜极而泣时,我们亦被深深震撼。面对树木葱茏,中秋之夜,朗月之下,他们无限感慨,人生没有白活。每一棵树都记得,他们的汗水泪水,他们的期盼欢笑,甚至遗憾和依恋。干旱可作为第二板块的形象语言。典型事件便是守望。小难天天有,大难三六九,一场严重的干旱,十多万亩即将成材的松树成批枯死倒伏在山坡上,让人欲哭无泪。总工程师又受伤住院,大家的情绪跌到了最低点。然而,“林场职工”的使命感让他们再一次站起来,杨总工在医院研究出容器育苗的可行性,重病的老场长唯一的要求是最后看一看林场;不惧孤独寂寞,无怨无悔,把望火楼当成使命的佟刚夫妇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受到正常的教育。这既是精神的赓续,也是使命的自觉担当。如诗如画的无边绿意,是第三板块的形象语言。核心事件是二次创业,石质阳坡上种树。当年随父母生活在望火楼,五岁只会叫爸爸妈妈的榛子(佟小林)从林业大学毕业和同学一起回到塞罕坝,他们不愿在前辈栽下的大树下乘凉,决心将土层不过五厘米的十万亩石质阳坡开发种树。两年实验,一次次失败……妻子想让他回到林科院拿项目做课题……然而,从小的耳濡目染,他的根深扎在塞罕坝,魂牵梦绕,天涯海角难割舍,去留无需选择。有科技创新的信念,有父辈经验和精神的支持,久久为功,玉汝于成。那百万亩林海,那阵阵松涛,那无边的绿色,天然氧吧的生态效益,是最好的回答。三个板块,层层推进,全方位表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地球卫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精神风貌,艺术诠释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生动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二度创作上,多媒体的运用十分恰切,以前景纱幕、中景转台、天幕的LED屏,立体地营造出丰富真实的艺术氛围,视觉冲击让人如身临其境。同时将三个板块衔接如行云流水,却又以白色、灰黄和绿色等鲜明色彩来分隔,层层推进。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将现实与理想,生活与精神水乳交融,形成全剧诗意充盈的艺术气质和恢弘浑厚的审美风格。

细节充盈的诗性表达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部艺术作品真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安排。《塞罕长歌》在整体恢弘叙事下,以更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赋予作品充盈的诗性和丰满的血肉。表演者敏锐抓住并细腻表现出这些细节的情感温度。当二嫂用雪把佟保中搓过来后,佟保中睁开眼虚弱地颤声说“二嫂,我还活着?”这句话所传达出的丰富的情感,令人潸然泪下。当大家眼巴巴盼着精心培育的树苗发芽时,焦虑、担心,失败的阴影挥之不去。所以,当佟保中激动地跑来,眼含热泪地说“杨总也哭了,杨总也哭了……”张莉的第一反应就是“又失败了?”当听说“白雪下面,长出了一片片嫩嫩的绿色”时,舞台上竟是一片哭声!大屏幕上,一棵棵嫩绿的树苗顽强地生长,塞罕坝终于长出树了,漫山遍野,林木葱茏,梦想成真,怎不让人激动!中秋之夜,朗月清辉,佟保中吹着口琴,任晓君哼着歌走上山来。俩人聊着从前,突然她大胆地对他说“保中哥,你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女人”“谁?”“我!”这个夜晚属于爱情,朗月清辉下,白桦摇曳,松涛阵阵,露珠轻轻滑落,还有恋人的私语!在这样的月光下,张莉愿意跟恋人秦海生一起还账。这个夜晚属于思念。二嫂每年中秋都陪值班的丈夫在山上度过,可今年,才50岁的丈夫去世了,她要替丈夫值最后一次班!这个夜晚也属于憧憬。韩大伯说老韩头,在塞罕坝……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几棵树,这辈子,没白活!

作品以对“树”这一意象的提炼,书写他们的绿色之梦,独具意味。“树”在每个塞罕坝人心里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种树,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荒原上种活树是他们的梦想和一生的事业。树,曾让佟保中们沮丧地想逃离;让十九岁的高志失去了生命。男儿有泪不轻弹,树,却能让他们喜极而泣;树,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也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树,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他们人生的形式。老韩大伯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几棵树而觉人生无憾;重病 的老场长在弥留之际一定要到林子里看看,走在越来越漫长的林中小路上,他说,自己的前世就是这里的一棵树……五岁的榛子只有在林子里才自由自在,他也是这里的一棵树;当二桃心疼儿子没有新衣服时,说,眼看着林子一天天长大长高了,一个季节一个颜色,越看越好看……可榛子,还赶不上这树,夏天穿春天的衣裳,冬天穿去年的旧棉袄……可佟刚的心里,树的安全比儿子的衣服重要,望火楼的电话只能报告火情……长大后的榛子(佟小林)对妻子说,自己离不开这块土地,连小时候爬过的树也常常出现在梦里!守了一辈子望火楼的佟刚夫妇,从没有走出过这片林子。当儿子说要带他们去城里看看,他们说,哪也不去,就想天天守着这些树,看着这片绿,一辈子也不想离开!结尾时,佟保中感慨道:种树,就像养育孩子一样,除草,治虫,浇水,修枝,间伐……伴着这些树,走了整整五十多年,树长高了,长直了……人老了,腰弯了,背驼了……可换来了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创造了防治荒漠化的世界奇迹!

更喜欢音乐的穿插表达,第一板块的主旋律《我的祖国》令人热血沸腾,也是主人公们的精神色调。“思绪拂过如诗如画,美丽的高岭梦中牵挂。生命的绿色慢慢升腾,你们的血肉浸入风沙。那一道道山梁一道道坡,林为情思风做马,在远方,自天涯,魂牵梦绕塞罕坝”。恰如主人公们的心境。“把爱交给青山,今生无悔无怨;把爱交给绿水,久久为功不变。牢记使命,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建设绿色家园。塞罕长歌行,铭刻在生命的年轮间”是对他们人生的如实写照。

他们用五十多年的时间,与这些树一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绿色恋歌,如何让人不沉醉?!

(特邀作者: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赵惠芬)

责编:李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